手里两份口供,第一份简单的多,就是魏广德要的答桉,“赦免诏书”的来历和内容,而第二份口供则是有点超出魏广德的想象。
卷宗中没有那笔银子,那说明这笔银子已经被人私分了,只是参与之人到底有哪些?
胡宗宪,肯定有参与的,甚至他还带京城里的权贵领了一份去,倒是那位清正廉明的王本固王大人是否有参与,这个,或许还真有吧。
魏广德可不相信,王本固敢抓王直,难道不知道查封王直所带的东西。
那么多的银子,王本固不可能会无动于衷,进而被胡宗宪一个人拿走。
把口供放在桌上,魏广德不由得看向那年轻的锦衣校尉,“你叫什么名字?”
“卑职刘守有。”
“你在锦衣卫里是什么职务?”
魏广德有点好奇,这人明显是读书人,按说家来能拿出钱财让孩子读书的,都应该是官员才对。
“北镇抚司旗下总旗。”
刘守有不卑不亢的回答道。
“世袭?”
魏广德这会儿如同好奇宝宝似的接连发问道。
刘守有这个名字没印象,不知道是谁,但是从他办事儿来看,知轻重,还知道把王直的话分别抄录,显然他明白王直口供的价值。
不过这也不奇怪,毕竟人家是锦衣卫出身。
“是。”
听到刘守有这么回答,魏广德就以为这人可能和自己表哥一样,父亲在时读书,不在了就只能入锦衣卫,毕竟朝廷是有制度的。
不过魏广德刚这么想,就听到刘守有继续说道“全耐家祖功业,才得皇上荫庇锦衣卫总旗之职。”
“嗯,不知家祖是何人?”
魏广德好奇道,刚才这刘守有说到家祖时可是满脸自豪,他话里的意思,他这总旗职位是他祖上传下来的,可是口中说的却是皇上而不是先皇,这就有意思了。
嘉靖朝的哪位名臣吗?
姓刘的
魏广德懒得去思考,不如直接开口就问。
“家祖松石公刘天和。”
刘天和刘天和
魏广德心中默念这个名字,他肯定应该是嘉靖朝的大臣,不然先前这刘守有不会那么说话。
很快,魏广德就在记忆中找到了刘天和这个名字,官还真不算小。
“总督山西,宣大军务那位刘总督?”
魏广德不是很确定,但是记忆中嘉靖朝叫刘天和的,貌似就这一位了。
之所以不确定,那还是因为在魏广德的记忆中,那人死的比周尚文还早。
周尚文够厉害了吧,“终明之世,总兵官加三公者,尚文一人而已”,这周尚文在总督宣大前,就是这刘天和的手下。
换句话说,周尚文能够独当一面,很大原因就是因为在这刘天和手下锻炼的结果。
“正是祖上。”
刘守有倒是很大方的承认。
“名臣之后,吃早饭了吗?坐下一起吃。”
魏广德这会儿也不端架子了,对方是刘天和的后人,估计是孙子或者重孙子,反正对于刘天和他并不熟悉,不过这不重要,这个叫刘守有的看起来还不错,有眼力劲,值得拉拢。
不过刘守有这会儿却面露为难之色,魏广德秒懂。
和他一起的还有个锦衣卫的人,看样子似乎资格比他老。
“都一起坐下来吃饭,我也是军户出身,都不是外人,吃饱了才好办事儿。”
魏广德笑着对另一个锦衣校尉招手说道。
其实跟着来的两人都知道魏广德的家世,确实,大家都是军户,只是刘守有的军户身份比较特殊一点,很短。
“不知大人还有何事吩咐?”
这时候,刚坐下的刘守有又站起身来躬身问道。
“坐下,吃了饭在去办,不难,就是把这口供立即送往北镇抚司交给陆大都督,你们锦衣卫应该能办到。”
听到只是把东西送到京城去,这自然好说,也没难度。
实际上拿到那份口供的时候,两人就私下又录了一份,这就是准备报北镇抚司的,现在可好,他们抄录的那份没用了,直接把王直画押的口供原件送上去就好了。
两日后,杭州府宫港口,此时这里已经人山人海,大量的杭州百姓都齐聚这里等待着。
前几日,官府要处斩倭寇首领王直的消息就传遍了杭州城大街小巷。
倭寇,沿海百姓没有不对他们恨之入骨的,对方是倭寇首领,自然恨意更胜。
监刑台上,王本固和魏广德一左一右分别落座,看向远处街道。
不多时,一队明军士卒出现在他们眼中,之后又是一队衙役,他们挥舞着手中的刀枪将拥挤的人群分开,热闹的大街上一时间呈现出鸡飞狗跳的场景。
王本固面无表情的看着眼前的一切,老百姓爱看热闹,他丝毫不意外会出现这样的场景。
而一旁的魏广德却是摇摇头,这些无知的百姓,都不知道正在发生什么,还有兴趣在这里看热闹。
心中微微叹息一声,魏广德还是忍不住偏头看了眼不苟言笑的王本固王大人,小声开口道“王大人,真的不等京城的消息吗?”
“魏大人,奏上去再等回复,这一来一回要耽搁多久?行刑时间是朝廷定下来的,哪里能够拖延。”
王本固听到魏广德的话,侧头看了他一眼后说道。
“那封信,我还是觉得应该慎重,毕竟关乎沿海数万百姓,要是真如信中所言,杀一人而祸及沿海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