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以说是大王对你的一种保护。”安国君解释道,“大王看好你,并不希望你卷入我与关内侯之间,大公子与二公子之间的派系争斗,无论将来太子是谁,他都希望你可以在未来,继续为宁国出力,而不是在这一场太子之争中,早早的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听完安国君的话,方即墨也立刻就明白了。
自己这个头衔,可是太子师,也就是说,谁能成为自己的弟子,谁就是下一任的太子。公子昭自不必说,就连公子良也不会再将自己视为敌人,反而会被当做极力拉拢的对象。
“我还要谢谢你。”安国君一边说着,一边将身前的点心推到方即墨的身前,示意他不必客气,“你在鬼谷中的那一番高论,让我在宁国朝堂中轻松了不少。”
安国君所说,是指方即墨那一番谁是敌人,谁是朋友的发言。想来那一番话传到云京之时,公子良应是吓出了一身冷汗,连同关内侯一起,都再不敢继续对安国君穷追猛打。宁王本就想借着此事敲打一下公子良,一看效果如此之好,对方即墨自然更加喜爱。
“看来,宁王还是对公子良有着深厚的期许,否则,不会对他一再敲打。”方即墨叹道,“宁王之所以一直拖着不立太子,恐怕也是在等公子良转变思想。”
“公子良的确是一个人才,能征善战,可以说,除了对变法有些成见外,几乎是一个完美的国主继承人。”安国君道,“若他能真心支持变法,太子之位,早就是他的了。”
“可惜,他看不透。”方即墨摇摇头。
“公子良并非是看不透,而是与保守派绑定太深了,积重难返。”安国君否认道,“若是他的立场翻转太快,将来就算是坐上国主之位,宁国也会不稳。”
“那么关键还是关内侯。”方即墨道,“可是,关内侯毕竟是保守派的领袖,老士族都以他马首是瞻,他怎么可能支持变法?”
“你把关内侯看得太简单了。”安国君道,“关内侯姜羡,虽是承袭父辈爵位,但其自小便在老士族中属于出类拔萃的存在。与公子良类似,关内侯反对变法,并不是对变法本身有什么不满,而是他姜家身为老士族的领导者,不能不考虑追随者的利益,站在变法的对立面,实属不得已而为之。与其说他是反对变法,不如说他是反对我。”
方即墨听罢,无可奈何道:“若是对事不对人,或有转圜余地,但现在是对人不对事,那么安国君与关内侯,便只能是你死我活的局面了。”
“这点倒是不用你来操心。”安国君道,“我与大王已经想出万全之策,真到了那一天,仍然反对变法,执迷不悟之辈,只有死路一条。”
方即墨听得心中咯噔一下。
自古变法者,皆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安国君定然也明白这其中的道理。此刻他说出这样的话,想来,已经有了杀身成仁的想法。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
用过早点,二人在府邸中晃晃悠悠,一路来到安国君的书房之中。踏入书房的一刻,迎面便是一张巨幅的宁国地图,几乎铺满了书房的整个墙面。
方即墨看着宁国疆域,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
“可是有什么想法?”安国君见他深思,好奇道。
“我脑子里闪过一条奇策,或许可助宁国成就大业。”方即墨忽然开口道。
“嗯?”安国君微微一惊。
方即墨伸出手来,在面前巨大的地图上,点上三个点。
第一处,是北方与渊国接壤之处的定军关,第二处,是与南面晋国隔江相望的南江郡,第三处,是离国的周郡。
此三处分别落在渊国、南晋、离国的手中,就像是三扇门,将宁国牢牢的关在这群山之中。
“先说定军关,渊国地势平坦,盛产良驹,渊国骑兵更是天下无双,就连北方游牧民族,也无法与之匹敌。渊国唯一的天险,便是这定军关,一旦定军关被我宁国掌控,渊国则是一马平川,任我来去自由。到那时候,渊国战马便是我囊中之物,我宁国,亦可组建一支如渊国一般强大的骑兵军团。
其次便是南江郡。宁国与南晋隔江而治,若是能够夺得南江郡,那么川江之水,由界河转为内河。我们沿着河岸防,南晋水军虽然强盛,却也只是无用。
第三处,便是离国周郡,夺回周郡,便可扭转宁国对离国只能被动防守,无法主动出击的劣势。届时,兵分两路,一路从川江沿水陆而上,另一路出周郡,双管齐下,离国必败。”
方即墨这番谋划,安国君听得连连点头,若是真能如方即墨所说,那么宁国本土就会变成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随时可以北上、南下、东出。而坐拥这三大关口,便是千军万马,也奈何不了宁国。
只可惜,这计划虽好,但难度确实堪比登天。
尤其是定军关与南江郡,皆是渊国与南晋重兵把守的要地。以宁国现在举国上下不过十万的兵力,想要攻下任何一个,都要付出惨痛的代价,更何况同时拿下两个。
这种代价,宁国绝对支付不起,就算拿下,也是伤筋动骨,有覆灭之危。
“你的想法虽好,但目前的宁国并无这等国力支持。”安国君叹道,“如果想夺得将这三地,起码,还需要二十年时间。”
“如果以兵家手段确实如此。”方即墨笑道,“但我有一法,或许不用费一兵一卒。”
“什么?”
这下,就连安国君也有些惊了。
不费一兵一卒,拿下这三处要地?
到底是你方即墨疯了,还是我安国君耳背了?
这样的事,他安国君可是做梦都没想过。
“当然,虽然不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