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京后的胤祈凭借着皇祖母的偏爱躲了两天,康熙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允许他玩了两天。
但是在第三天,他就必须准时进入上书房开始念书。
康熙仔细研究过胤祈的课业,据他判断,继续和李蟠学下去也不会有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
毕竟李蟠学问虽好,但是精通的那些也不适合胤祈,胤祈又不需要去参加科举考试。
很多皇子在课业上都要经历这一步,基础的四书五经学习之后,如果确实有天赋那就继续学,如果没打算深入研究,那么就可以开始其他课程了。
史学这门课是从进入上书房开始到最后上朝听政后永一直存在的。
康熙认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王朝灭亡的原因无非就是那几个,宦官干政、外戚干政、文官团体掌控朝堂等等,学史是必不可少的。
可是除此之外,皇子们的课程多半就是根据自己发展方向的,会有大臣过来给他们讲课,督促他们将脑子里的东西和现实结合起来。
通常皇子十五岁左右就会开始上朝听政了,最起码要能听懂朝堂上每个大臣讲的是什么。
所以上书房的结业标准是流动的,第一就是学问要有,第二就是年龄合适可以上朝听政。
不过在康熙这里,如果你年纪到了学问也到了,但是他一时间想不到能把你安排在那个位置,那么不出意外你还是要继续在上书房念书。
所以结业的这个事就全看自由心证了。
胤祈今年已经是九岁,作为康熙的掌心宝,他是不会被上书房‘留级’的。
只要年纪一到就能够立刻上朝,不仅如此,还有曾经康熙承诺过的到年纪给贝勒爵位,有太子这位见证人在,他想赖账也没法子。
不过涉及胤祈以后的发展,康熙还是很慎重的。
武课一直在上,今年还增加了一位将军给胤祈讲解兵书。
不过文课上着实叫康熙犯难,他在书房里走来走去,他拿起又放下,摇摇头,看看什么都觉得不大合适。
胤礽埋头在折子里,他一抬头看到皇阿玛犹犹豫豫的在几本书里选择。
他一大早就被宣过来,还以为是有什么事商议。
结果是皇阿玛叫他帮忙批折子,看的还尽是些各地汇报的情况,今年雨水如何、粮食收成几何诸如此类。
他悠悠叹口气,无奈的点出事实,“唉,皇阿玛,那本也不大合适的,小十五他学不明白的。”
康熙扭头瞧他一眼,嘴硬道:“那里学不明白了,小十五学这些很擅长的。”
话虽如此,但是康熙还是诚实的把这本书放下捋,继续埋头寻找其他。
康熙是既想要找到容易学的,又想要适合胤祈这个发展路线的,可是找来找去都不满意。
他自己是听那些传教士讲课的,数学艺术天文等他都很感兴趣。
老九同样对这些很好奇,他有个师傅就是传教士。
虽然其他皇子或多或少都会接触一些,但是康熙并不准备叫那些传教士给胤祈上课,如果对什么感兴趣他可以自己教。()
他私下认为传教士们虽然带来了外面的一些新奇知识,但是并不如何厉害。
?半个水瓶提醒您《清穿之萨摩耶小阿哥》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
被吹上天的什么画技也只是风格不同些,论起意境大清有写意,论写实有工笔画,那个都比那些强。
更何况传教士们虽然带着学识来的,但是总是传播他们那个什么什么教。
康熙自己不信这些,但是胤祈年纪小,要是被忽悠了,康熙哭都没处哭去。
康熙在书房里纠结了快半个时辰,最后还是胤礽提了一个建议,“要不先学个藏文。”
胤礽拿起桌上的折子,朝向康熙展示给他看,“最近青海有些异动,瞧着安分不了多久。”
西藏位置特殊,与蒙古相连,且两者信仰相似,藏传佛教在蒙古草原盛行,不乏蒙古王公直接当了活佛。
四公主的额驸有个叔叔就是活佛,曾经的噶尔丹也在战败后逃亡西藏。
青海若有异动,短则三四年,长则七八年必有战争发生。
而胤祈自己的意愿和个人能力都是偏向武将方面,既然康熙一时间想不好该安排什么课程学习,那不妨先学一下藏文,了解西藏的一些情况,说不定就用上了。
康熙琢磨一下,也觉得有理,于是他转身就打算去上书房看看胤祈,告诉小儿子这些安排。
胤礽笑容一僵,内心无助的伸出双手,“皇阿玛,这折子还没批完呢?”
康熙瞧了一眼,还剩下个二十本左右,一瞧就没什么重要的事了,他淡淡道:“你先批了吧,总结一份折子交给我。”
二十本啊!每本最少都有个一千字,一份全部看完怎么也需要个两刻钟!
康熙拍拍胤礽肩膀,鼓励道:“朕知道太子能够肩负重任,皇阿玛还有别的事情忙,你先批着。”
胤礽抬眼看看着皇阿玛,心里明白多批折子对他才是好事,代表皇阿玛对他的信任。
但是遇到这种皇阿玛出去留下他一人批折子的时刻,心情还是很难好起来的。
他只好应下,又一脸幽怨的说:“儿子已经监国好几个月了,就等着皇阿玛回来请您拿主意,结果还是我定。”
康熙忍住笑意,“朕觉得你做的极好,所以才直接就同意了,不过五城兵马司那件事还是要谨慎处理,其余的你自己定就是。”
“待朕先把小十五的事解决了,再回来同你一起。”
胤礽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