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裴教练就会先主动开口问他怎么了。
周宇昂如此观察过几次之后,不由得陷入了一种诡异的沉默。
果然,他和小祖宗两人之间,就只有他是买一送一附赠的吧?
这段时间,不论是对苏屿还是对周宇昂来说都绝对不是一段轻松的训练过程。
对于苏屿而言,虽然这一次的训练量比他记忆里在夏令营阶段的训练量要轻得多,但是这种轻并不是说训练轻松,而只是对他的身体负荷和伤害轻。
除了对身体负荷的强度较轻之外,该让他锻炼的部分裴定山一点儿也没有打折扣,只会面无表情地站在边上指出他每一个动作的错误以及他重复犯过的错。
事实上,苏屿的记忆力已经很好了,对于裴定山给予他的训练要求他基本都能准确到位地完成,但他毕竟没有过足够的受训经验,身体对于短跑的一切训练都还没形成稳定的肌肉记忆,哪怕他已经有所注意的情况下,仍旧难免出现一些错误的地方。
“第四次。”
当苏屿再一次从起跑器上站起来时,就听到边上裴定山冷冷地吐出了这3个字。
苏屿:“……”
苏屿勉强平缓过自己的呼吸后,闷闷地应了声‘嗯’。
这是裴定山和苏屿之间定下的规矩,当苏屿在每天的训练中出现5次明显错误后,当天晚上裴定山会给他单独加一节理论课作为惩罚。
之所以会定下这种‘惩罚’,纯粹是因为苏屿的身体条件不适宜用额外加训作为‘惩罚’,裴定山也发现了,苏屿对于他似乎有一种格外的抗拒情绪,于是就将针对苏屿的惩罚改为了晚间增加一节1v1的理论课。
恰好,裴定山从来都不认为作为运动员不需要知道理论——有的教练信奉熟能生巧,但他并不这么认为。
运动员事实上才是最熟悉自己身体的人,在早期运动员能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教练需要从旁指导并为运动员提供理论支持,但随着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升,一并要提升的一定会有运动员的个人理论知识储备。
只有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运动员才能更好地思考自己想要提升个人能力应该往哪个方面发展。
而如果任由运动员在少年时期纯粹懵懂地听从教练指导进行训练,来达到所谓的‘熟能生巧’、‘以后就了解了’的效果,那么有很大可能性会在教练没能观察到的细枝末节上给运动员留下一些难以改正的错误习惯。
其实苏屿也知道,裴定山跟他的1v1理论课不是什么单纯的惩罚,但或许是前期的抗拒心理已经形成,因此在面对裴定山时,他确实很难不感到烦躁。
在听到‘第四次’这三个字时,苏屿就抿起了唇,他在回顾自己刚刚起跑动作中的错误在哪里。
“髋关节。”
裴定山只是轻轻地在旁说出了三个字,苏屿很快反应过来,在刚刚的起跑器起跑训练中,他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起跑预备姿势以及身体躯干的前倾角度上,忘记了力首先从髋关节发出的传递过程,没能很好地运用自身的髋关节力量。
这种错误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毕竟像是他这样0基础的选手,想让他迅速地掌握什么叫做髋关节发力已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了,但很显然,裴定山对于他的要求和期望远不止于此。
如果让一般的教练来看这俩人的训练模式,一定会觉得这俩人真是‘一个人敢教一个人敢学’,毕竟全都是追求质量不追求数量的训练模式,这对于基层教练来说总归是让他们不那么放心。
另外省队的另外一些教练也知道裴定山对苏屿格外看好,因此时不时地也会有人来观看裴定山对苏屿的训练,观看之余还是会对苏屿的情况提出担心。
“小裴啊,苏屿的这个爆发力是真的不太行,这起跑阶段包括整个儿跑步的过程里速度真能上得来吗?”
裴定山则对此非常平静,他冷静地道:“在苏屿当前竞技水平下,起跑的落后对他的影响并没有大家预期的那么大,而除了起跑阶段对最大力量的要求较高之外,后续的途中跑和冲刺阶段实际上对于力量的运用效率和使用弹性势能的能力才是对速度更为关键的影响因素。”
裴定山的这套理论对于省队的教练来说还是较为陌生的,他们对此抱持着将信将疑的态度,在私下里讨论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没关系,等结营测试赛开始的时候,就知道小裴的训练效果怎么样了’。
至于‘买一送一’的赠品周宇昂,这段时间他始终在痛苦地重新学习短跑技术的过程中,仅仅是更换主动发力腿这件事就让他焦头烂额了,虽然早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是在重新学习和更换主动发力腿的这段时间里,周宇昂也遇到了不少挫折,总有一种自己仿佛已经不会跑步了的错觉。
真正痛苦的时候,他也短暂地后悔过自己这样做究竟是对还是不对,但在和苏屿合训的过程里,他也看到了身体条件远远不如自己的苏屿,怎样咬着牙在他从来没有接触过的领域里训练到脸色惨白大汗淋漓。
还别说,每当看到他们303寝室的小祖宗这样咬着牙死倔着训练的模样后,周宇昂也觉得自己训练的困难仿佛也不算是太大了。
随着训练时间一点一滴地过去,38天的夏令营训练时间转之间就所剩无几了。
而随着夏令营结束的脚步一点点临近,作为‘全国U16田径基地赛’预选赛的夏令营结营测试赛的开赛时间,也越来越近了!
插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