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六路大军伐袁绍
王粲拟定讨袁檄文以后,周琦就让人印发了很多份,朝着各路诸侯、各郡县散布而去。
此时,诸葛瑾刚好抵达襄阳。
他看到讨袁檄文,也不由暗赞王粲文采,同时也是悄然松了口气。
他此番出使襄阳,正是为了劝说大将军出兵征讨袁绍,自己尚未抵达,襄阳却已经发出了讨袁檄文。
那也就说明,诸葛瑾此行的目的已然达到,根本无需再多费口舌。
周琦仍旧盛情接见了诸葛瑾,最终叫诸葛瑾回报徐州,让刘备引兵攻打徐州,自己则会率军攻打豫州。
谈完公事以后,周琦就开始与诸葛瑾唠家常。
“阿继在徐州可还好?”
诸葛瑾回道:“大公子聪慧稳重,深得刘使君与麾下诸将喜爱,不仅刻喜习文学武,甚至还经常被邀请到军中参与训练。”
“如今的大公子,长高了许多,已经变成了丰神如玉的翩翩美少年,颇有大将军之风。”
周琦闻言,不由微笑着捋了捋胡须,继续问道:“令弟诸葛亮也已经十九岁了吧,待其二十之日,孤欲亲自赐其表字,不知子瑜意下如何?”
诸葛瑾拜道:“此乃舍弟之福,求之不得!”
对于周继与诸葛亮在徐州做了什么,周琦其实了如指掌,乃是因为陈武作为周继的贴身护卫,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将两人的事情写在书信上面,而后寄回襄阳。
让周琦没想到的是,他本以为会光芒万丈,早早就开始养望的诸葛亮,自从跟在周继身边以后,哪怕已经快到及冠之龄,却仍旧默默无名,仿佛是在刻意掩盖自己的锋芒。
要知道,历史上的诸葛亮在隐居之时,早早就开始布局、养望,以致得到了襄阳名士们的吹捧,最终甚至有了“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的盛誉。
周琦并不否认诸葛亮的才学,可是这种盛赞也未免太过夸张,明显是司马徽等人吹捧的结果。
如果说其中没有诸葛亮养望的缘故,周琦无论如何也不相信。
可是现在,诸葛亮却一改常态,居然安心待在周继身旁,心甘情愿做一位小透明,这不得不让周琦心中起疑,担心诸葛亮怀有其余想法。
因为此事,周琦还特意唤来贾诩,让这位擅长揣摩人心的谋士帮忙看一看,诸葛亮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
未曾想,贾诩得知详情以后,才对着周期说道:“恭喜主公,若诸葛亮果真有治世之才,却选择隐藏自己的锋芒,那么原因只有一个,彼已经真心依附大公子。”
周琦心中大喜,却仍旧有些疑惑的问道:“文和何出此言?”
贾诩分析道:“士人养望,无非是想要得到别人的认可,继而拥有进身之阶。”
“诸葛亮选择隐藏自身锋芒,没有养望,乃是因为知晓日后大公子必然会继承主公基业,只要大公子知晓其才学,未来必然会得到重用,根本无需养望。”
“除此之外,诸葛亮毕竟身在徐州,又是诸葛子瑜弟弟。诸葛子瑜深得刘玄德器重,若诸葛亮名望过甚,刘备亲自登门邀其出仕,彼应还是不应?”
“应,则无法继续效忠大公子;不应,则让其兄诸葛子瑜难做。”
“因此,诸葛亮隐藏锋芒,才是最好的选择。”
周琦闻言,不由恍然大悟。
现在的诸葛氏,深得刘备厚恩,若是刘备得知其才学亲自前去相邀,诸葛亮也不好拒绝。
为了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诸葛亮才选择藏拙。
这与历史上诸葛亮的处境又大不相同。
历史上,诸葛氏颠沛流离,纵然经过诸葛亮的经营,让诸葛氏与襄阳各大世家都有联姻,却终究根基太浅,没有人担任要职。
诸葛亮又是心高气傲之辈,看不上刘表,也不愿投靠曹操。
很多人以为,诸葛亮之所以投靠刘备,乃是因为刘备三顾茅庐将之感动,也或者是诸葛亮真的拥有匡扶汉室之心。
不过以周琦对人心的理解,诸葛亮自幼就经受战乱,以致颠沛流离,客居异乡,对于汉室的感情未必有多深。
之所以所以选择刘备,除了刘备的确真心相邀以外,也是因为投靠刘备能够真正令其施展生平所学。
像这种满腹韬略之人,空有才学而无施展之处,才是最痛苦的。
当时的天下诸侯,也只有刘备能够让诸葛亮不埋没自身的才学,还要仰仗诸葛氏在荆州的关系。
因此,诸葛亮投靠刘备以后,必然会得到重用。
与其说是刘备三顾茅庐,倒不如说是诸葛亮故意引其过来,否则司马徽、徐庶也不至于极力举荐诸葛亮给刘备了。
如今的诸葛亮,既不用担心家族的生存问题,也不用担心未来没有明主可投。
以此,他只需不断充实自己,得到周继的信任,等到周继继承江南基业以后再一鸣惊人即可,没必要在这个时候崭露锋芒。
想通其中关键以后,周琦也是悄然舒了口气。
只要在徐州的布局没出问题,周琦就不用担心自己百年以后,所打下来的基业守不住了。
历史上诸葛亮不仅自己才能出众,培养的人才也可堪大用,刘禅几乎是逐字逐句按照《出师表》上面所写,把相父定下来的继承人选用了个遍。
诸葛亮也与自己所举荐的蒋琬、费以及董允,被蜀人并称“四英”,哪怕在诸葛亮死后,三人亦是护持了蜀汉将近三十年。
直到董允也去世以后,侍中陈祗与中常侍黄皓逐渐把持朝政,终于导致蜀汉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