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着官方绘制的地图,去往那些不规则曲线的边界,更深一步后,会进入一些难以理解的区域,有些存在明显可见的诡异边界,另一些则不明显.”
范宁虽然对维亚德林的提问感到困惑,但他还是将琼告诉自己的一些信息,结合自己的分析说了出来。
“现有通讯手段在其中全部失灵,造访之人对自我经历认知混乱,能返回的绝大部分是在极端睡意来临前撤退的人。”
“这说明安全探索失常区的极限,或在72-96个小时,如果继续超出这个不睡觉的时长,思维和身体情况将不足以维持探索无人地带,以及应对各种未知的复杂状况。”
人类需要睡眠,‘入梦’甚至是有知者恢复灵感,滋养灵体的唯一自然方式。后者或许能坚持得更久一点,但若超过120个小时,恐怕精神状况也会变为半崩溃状态。
而这个时长还要考虑停留探索和往返余地,即使拥有可派上用场的无形之力,并借助交通工具并尽可能携带燃料,能深入的程度或许也是极浅一部分。
“据说,失常区在不断扩散?”最后范宁尝试确认。
维亚德林给予了肯定的回应:“这种现象可能从历史记载还未覆盖的时期就开始了,从
这个神秘主义流行的世界,从古到今都不乏杰出的占星学家,古代学者们很早就理解了自己生存的居所并非“天圆地方”,但或许是由于失常区的存在,他们在语言和文化中都没有形成类似“地球叙事”的习惯。
“当然这里另有一点很微妙,放在一代代人的时间长度来看,失常区所扩散的平均幅度较之于广袤无垠的世界是不多的——”
“‘格’,指艺术家或艺术作品在历史长河中被世人认知和铭记程度的总和。”
“他们后来无意中发现,在那些人类艺术发展处在繁荣状态的时期,失常区扩散的幅度相对较少,反之则蔓延面积更大。”
维亚德林此刻语调变得意味深长。
听到这里,范宁突然回想起了穿越之初,那一十分引起自己注意的发现。
听到这个全称,遥望教堂下方灯火的范宁眼神一凝。
“大家对‘艺术事业繁荣’这一概念作了解构分析,发现其大概可以分为两类: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如艺术家的诞生、成名和死亡;如艺术作品的问世、传播和反响。”
“一方面人们有足够多的时间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末日论’并不会导致社会过度失序,另一方面对于历史各时期的掌权者或非凡组织而言,它与其说是一个‘现实’问题,不如说是一个‘学术’问题、‘思想’问题或‘理念’问题。”
这个世界的艺术家,似乎具有比前世更高的社会地位。
“讨论组。”维亚德林逐个逐个音节地吐出这个词组,然后伸手缓缓抚过护栏,“它的全称为:失常区扩散原因调查及相关事务讨论组。”
尤其对比神秘侧和艺术侧的两个重要节点:
“在讨论组组建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各非凡组织高层对组织失常区的探索行动可谓是乐此不疲,因为那里不仅有引人入胜的神秘,还有很多沉眠的古代遗迹,后者意味者尘封的秘史、礼器或隐秘文献。”
“最后,‘格’时刻在变,有时难以预计,可又存在宿命式的因素。艺术家死亡后他的作品目录已经定型,这些作品既有可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默默无闻,却百年之后被世人发现价值,也有可能流行于当下市井之间,却在十年二十年后逐渐被人遗忘”
“所以说,有时我们觉得人类中的强者能谈及艰深的神秘,但静下心来一想,更高的神秘仍然是遥不可及的幻象。”维亚德林摇头而笑。
“其次,虽然‘格’的评价是主观的,但它是一种‘集体主观’。讨论组或考察团并没有权力决定一个人的‘格’是高是低,能决定的只有‘历史长河中认知和铭记他的所有人’,就拿刚刚的主题探讨举例,与其说我们是在‘评价’你的‘格’,倒不如说我们是在凭经验‘测量’你的‘格’。”
——人们不倾向于将脚下的大地命名为“某个星体或球体”,例如在霍夫曼语中,就不存在类似英文earth和world的细分含义,他们仅仅用单词“世界”泛称这个居所,从直观体会上说,倒更倾向于“几块大陆和海洋的组合体”这样的含义。
“.所以,有原因吗?特性的来源、产生的原因或扩散的原因?”
“这是什么荒诞的联系!?”范宁瞪大了眼睛。
“新历858年该作品问世首演,那一年失常区的扩散面积,在前后50年的时间里跌到了谷底,并连续数年保持在较低的缓慢爬升趋势,直到863年大师逝世,扩散面积陡然回升,并开始在其它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波动,但后续又出现了两个低值年份,分别是873年和877年——”
在范宁初次窥见神秘后,认为其原因在于,有知者的核心为“隐知”和“灵感”,而艺术家直接占了一个。
“但约半个世纪前,调查进展发生了转折,特巡厅向各大非凡组织通报了他们的领袖波格莱里奇最新的研究结论。”
“于是,为更合理地对艺术家作出价值评价,引导人类艺术事业的走向繁荣,找到一种可起到指导作用的理论十分关键。”
“但是讨论组的全称修饰语有两个。”范宁说道,“在
“结果上却可以说是一无所获,除了折损大量的人员——带队的官方有知者及‘戴罪立功’的触禁者或罪犯,唯一留下的,也只有一个个曾修在边界的,后被失常区吞没的前沿哨所或修整据点。”
“在这样无可辩驳的客观事实之下,各非凡组织开始正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