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蜀国的联系。
这样一来,他赵捷基本上就等于说是瓮中之鳖,也就只能任人宰割了。
所以赵捷开始思考,思考究竟有没有什么办法保住自己的小命:他想到了三个选项。
两个人报团取暖,虽然局面艰难了一些,但是多少可以保持一种微妙的平衡,大家也都有一个不错的退路。
不过这种把自己的小命放在别人手中的感觉确实不太好,赵捷并不太倾向这个选择。
最后一个选择就是投降秦国:到时候献上部队和领土,秦国方面肯定会非常高兴,这个选择是最保险最稳妥的,秦国没有任何理由为难投诚的赵捷。
这个选项虽然安全,却和
为什么赵捷没有投降大唐帝国的选择呢?因为他现在还不知道赵宇已经把归光卖给大唐帝国了。
赵宇签订的密约是要等他成为大华帝国皇帝之后才能公布于众的,不然支持他的许多人都会对他心生不满。
任何一个时代,大家对卖国求荣的货色都是反感的,这是正常的思维反应。
赵捷不知道自己的控制区和大唐帝国有接壤,自然不可能有投降大唐帝国的心思。
在赵捷盘算着自己的后路的时候,赵吉却在皇宫里急的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赵捷有的跑,他是连跑都没资格跑的。
如果他离开了帝都,那么还有多少人愿意拥戴他这个所谓的“大华正统皇帝”呢?还没登基称帝呢,就失去了帝都,他这个皇帝岂不成了一个笑话?
李明顺也不建议撤出帝都,因为一旦帝都丢失,他们无论向西还是向西南撤退都会被动万分。他的出发点是纯粹的军事考虑,并没有站在赵吉的角度去看问题。
帝都在大华帝国并非只是一个政治中心那么简单,它还是一个面向西边的绝对交通枢纽。
它向南连通重要的西北四城,是压制监督秦国的绝对后方;向西南又控制着大华帝国的西南三城,是沟通蜀国的交通要道。
可如果丢了帝都,那么在交通上,就等于分割了西北和西南,让大华帝国剩余的领土再不相连。
也就是说,无论赵吉向什么方向撤退,他都要瞬间丢掉一半剩余的领土,这种情况是绝对不能接受的,因为那几乎就等于说是亡国了。
所以,在李明顺看来,赵吉哪怕想要与丰江军议和,也必须要守住帝都,这是唯一的机会,因为一旦帝都丢失,丰江军就不屑与赵吉议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