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上最大的地主陈地主家要卖田了。
这消息传出来的时候虞怜家刚种完大麦不到三五天。这些天虞怜全歇家里了, 不时给自己拉拉筋骨,做做瑜伽,缓解身上的酸痛感, 连陈氏老太太关起屋子来都跟她一块学。
陈地主是这个镇上十里八乡最大的地主,他家土地几乎在所有村落都有,譬如上邑村至少有三分一的土地都是陈地主家的,村民自己的地少得可怜, 或者干脆没有, 就跟地主佃租,六成给地主家,自个儿留四成,还得交税。
所以村民才会日子过得苦哈哈, 平常丰年时候也仅够吃喝, 一点银两都是省吃俭用下来拿去卖得来的。若是遇上年景不好的时候,一年就白干了,兴许还要倒欠地主家租子和税,简直就是大冤种。
也就去年给虞怜家做工, 全村几乎每户都攒下一点银子,加上去年算得上风调雨顺, 没闹什么天灾, 这一年才稍稍好过起来。
按理来说,陈地主家土地这么多,只要后辈不瞎挥霍, 基本一辈子衣食无忧, 在土地上躺赢了,既然如此,为什么要卖地?
在农业生产力至上的社会, 土地才是普通阶层人眼中宝贵的财富。
华三多笑道:“陈地主家儿子不争气,赌博欠了一屁股债,本来以为陈地主是要被这个败家儿子给败坏了,谁知道后面又传出来,说陈地主的闺女被皇帝看上,有幸承宠现在成了才人。”
虞怜:“……”
虽说陈地主家中有点小钱,但在上层人眼中跟普通老百姓也没多大区别,不过是一个乡下地主,无品无阶的平民,不说皇帝看不看得上,就是生得再貌美没有那个渠道叫皇帝看见你也是白搭。
后来华三多说着自己从坊间听来的小道消息,虞怜才知道,原来陈地主的小女儿生得貌美肤白,便使劲力气,花费银两人脉愣是把小闺女送到贵妃娘娘身边当了个小宫女。
这个贵妃就是李襄的姐姐,汝阳侯府的嫡女。
小丫头趁着贵妃有孕时勾搭了皇帝,爬上了皇帝的床。大概在皇帝眼中自己海鲜盛宴吃多了,偶尔也想尝尝清粥白菜,别有一番美感。
尝完皇帝自个儿觉得滋味不错,接连宠幸两日,于是小丫头一跃从宫女变成了才人,要知道在才人之前还有夫人等好几个品级,也就是好几级地跳。
于是陈地主家靠着闺女发达了,准备卖掉家产土地,举家搬往京城,成为京城“新贵”。
虞怜:“这……”
首先李襄的贵妃姐姐是个明面冤种没错了,但不排除是因为自己有孕在身又即将临盆,皇后那边也斗得紧,干脆树立个靶子,还能让皇帝对自己多一份愧疚,她也不亏。
其次,才人才多大品?按照本朝后妃的品级,除去不入品级的,才人也不过是刚刚入门有了品级,也就是按品级算,倒数第二位,最低是美人。
这位陈才人想必在后宫中也不过是垫底的存在,陈地主一家着急慌忙地准备卖地投奔“宠妃”闺女,不嫌太快太急?
后宫随便哪个妃子动动手脚,恐怕那位陈才人就得被剁吧剁吧了喂后花园的花儿,赶着全家一块投胎呢?
但仔细想想一个乡下小地主没什么眼界,一心只想跳跃阶层,攀上京城的富贵气,没想那么透澈,只想赶紧抓紧这个机会,倒也不难理解。
莫说是小地主,便是一些小官巨富恐怕也很难抵挡住当皇帝“外戚”的诱惑。
这些都不干虞怜的事,至多感慨一声皇帝不愧是自古以来最渣的职业,再是原文中的男主也一样,随便一个女人就能搞上,属实大玩家。
同时她也忽而意识到朝堂后宫的争斗越发的严峻紧迫,先前爹娘和李襄来信都有说过京城形势,看来是真的,且情况比虞怜想象中的要严重得多。
最奇葩的是这位皇帝陛下难道没有察觉他的朝堂后宫都快四分五裂了吗?还有空在那玩女人?
还是他觉得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玩帝王平衡术那套?
叫虞怜来看,那可拉倒吧,没那份功力就老老实实治理国家,多给老百姓办点实事,搞什么帝王心术,早晚扯着□□。
她不免在心里疑惑,这部小说其实到三皇子登基已经是结尾了,后边结局的内容不多,难道走过了剧情在大结局之后,男主的智商就从主角变成主障?
华三多不知道短短时间,自己东家就想了这么多,他笑着出谋划策,“您不如趁此机会买点回来,以后甭管生意做得如何,总归土地握在手上就多了一份保本儿,而且您那十亩地也不是好地,种不了果树也种不了小麦,大麦能值啥?”
虞怜笑眯眯点头,她正有此意。所以会用人能为自己省不少心,华三多不但能根据形式为自己着想,也能主动出谋划策,更重要的是他窥见了自己的需求,一得知消息就立马跑上门来通知消息。
虞怜怕陈地主家要卖地的消息传出来会被人挑走好地,她赶紧回家拿了银子,带着华三多,又喊上竹影和公爹跑去了陈地主家。
这时陈地主家热闹得很,有得知他家闺女被皇帝宠幸,全家咸鱼翻身,上门送礼巴结来的,有得知他准备卖地举家搬往京城来投机的。
虞怜就属于投机这一波。
希望陈地主赶得紧,价格能稍微降一些,这次她不要差地了,只管往上好的良田搂!
事实上,陈地主一家还真的急着卖地,他那不孝子欠了不少赌债,而那赌坊背景更是了不得,听说是京城大官,他担心不快点还上银子,得罪了人家不说,把这件事也传出去了,误了他那个才人闺女的前程。
所以卖地一是筹钱还债,二是准备赶紧举家搬到京城,以免夜长梦多,也能让自家儿子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