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整活儿的第七天(1 / 2)

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先不说这是什么意思,但能够看出来无论进行直播的甜酒还是那些漂浮在天幕上的文字都很赞同这个观点。

“没错没错,大家都记得划重点,不管是哪个年级,都是需要进行考核的内容。”

“作为清前面的朝代,不喜欢它很正常的。但我们也得记住历史嘛,不能因为不喜欢它就可以当做不存在。”

“我倒是觉得很有意思呢~有些期待接下来的内容。”

“……”

“所以说不能换人了?”朱元璋瞪着天幕,心里有些憋屈。哪怕早就清楚会是如此的情况,可多少还是不太痛快。不过,他也很快的调节好心情,紧盯着画面说道,“那就让咱看看那灭了我大明的人是什么样子!”

旁边站着的官员以及皇子对他毫无忌讳的说法搞得不知道该露出何等的表情,虽然他们也知道了大明后面就是清,可皇上您也不能张口闭口把大明亡了的事挂在嘴上啊!这给他们种好像是被警告的感觉,似乎是在暗示谁有异心就不要怪他下手了。

随着这想法的出现,忐忑不安的官员偷偷的瞥向朱元璋,试图从中窥测到些什么,可不管怎么看都看不出来。

只是,就算如此,他们也明白,“大明没了”这样的话只能朱元璋说,至于其他人,不止不能说还不能想。甚至,他们要做的还是要让大明变得更加强大。要不然被谁参奏一本“因为天幕的原因,就觉得大明早晚都得亡,所以干活也不使力气”,那可真是连冤枉都没有地方喊了。

皇上相信不相信是一回事,政敌会借此落井下石倒是真的可能。

脑海浮现出那般的景象,一些人连忙摇头止住,还是先跟着看天幕的内容吧。

对此毫无察觉的甜酒也在继续说着她的见解,从选择清朝作为嘉宾的原因以及其他几位皇帝作为调解员的理由。

『“事实上,除了大清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以外,也是距离我们现在生活最近的一个朝代,仅从些来看,就使得它增添了种奇异的滤镜。”讲述这点的时候,甜酒的表情很是放松,偶尔还会拿起桌前的酒杯喝口来使得状态更自然,“或许也是如此的缘故,大家在创作文学作品的时候,多为它所在的时期。”』

『“从到康熙年代进行改革,又到雍正年代,去往乾隆时期的人也很多。但在这之后,人就变得少了。究竟是什么样的因素,其实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自从那之后清朝就走了下坡路。不过究其原因,是在乾隆时期,就埋下伏笔。当然,我也知道很多人有更丰富的想法,比如在后面的时期里进行改革。亦或者是造那个反,就像有句话是说‘清穿不造反,菊花套电钻。”甜酒眨着眼将曾经听过看过的句子说出来,并拿起酒杯意图遮掩住唇角的笑意。』

但很显然,有些人就没那样的好心情了。

“清穿不造反,菊花套电钻。有哪位爱卿给朕说说这是什么意思?”如果说先前的内容让康熙只是震怒,那这话真的是让他怒极反笑,“亦或者是谁的汉学不错,也可以给朕解析一番。”

深知康熙对汉学的钟爱程度,以及掌握的学识,在场的大臣如何不知他提出眼前的问题是什么意思。犹如他们不相信康熙听不懂,也是这样的原因,使得他们只能垂下头,不去看对方的眼睛。

不过,天幕上那女子所讲的话也太有辱斯文了。居然把菊花给用来形容那样的地方。

原本大家还都不太懂它暗示的是什么地方,可是弹幕上有人解释,就瞬间明白了。

以至于同样在观看天幕且正在喝酒品茶的人顿时将刚入口的茶和酒给喷了出来。

“噗——”

“这真是……怎么会用那么高洁的花来形容……罢,老夫还是说不出口。”

“这话说的好啊!但是菊花,噗——”

“咳咳咳,这未免太牵强了吧!”

牵强不牵强,甜酒不知道,她只是将想到的内容分享出来而已。

特别是在看到大家的反应和她相同后,也不继续遮掩了,反倒是出声重新聊起原来的内容。

『“所以,在那么多的清穿作品中,有人在后宫奋斗,有人在造反,还有人在改革,为的是什么?还不是其他的朝代离我们时间不像清朝那么近。”不知道是想到什么,甜酒的声音突然变得振奋,“而且,也正是这样的原因,清朝的皇帝会更加接受不了大清亡了的事实!”』

『“接受不了,他就会时不时地念叨,虽然不会给人带来大.麻烦、但也会给人造成困扰。于是,就有了我们的第三调节室,让十分有经验的始皇帝、汉武帝、唐太宗、明太.祖来给他分享心得,如何更好的接受大清亡了的事实。”甜酒似乎是完全不认为她的安排有什么问题,很随意的将想法说出来,并且表示,“如果大家没有什么想要说的,那我就开始播放当时的场景了。”』

“真是期待刘彻和李二他们的碰撞啊!”

“感觉汉武帝和李世民应该能说得通对方吧?突然有些不确定了。”

“期待期待”

“……”

对此,各朝各代的人纷纷捂额、捂着心脏地方,唉声叹气:“这不是乱套了吗?”

“让始皇帝去分享心得,这真的行得通吗?”谁都不相信当皇帝的人会接受自己所创建的王朝没了,特别是始皇帝是有史以来第一位大一统的人。

反正,要是让他们接受这种事情,要比登天还难啊!

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没有忘记先前看的那个影像,秦始皇揍胡亥的力度,也不像是会容易接受大秦亡的人。

同理,汉武帝刘彻和唐太宗李世民纷纷询问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