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意在门口等着诸晴,诸晴瞧见刘氏,当即快步上前,牵着母亲回到家中休息。
刘氏走在路上,便忍不住关切地问候诸晴这些时日里的遭遇。
诸晴将她的疑问一一解答,又问起家中的近况。
这时候刘氏有些支吾,犹犹豫豫地说:“前段时间太乱了,那天晚上有人闯了进来,夜黑风高的,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等第二天大家出来清点的时候,家里俗物倒是没缺少什么,就是你从何家带回来的那个丫头,不见了……”
诸晴微怔,又宽慰刘氏道:“无事,那孩子十分精明,不会有事的。”
刘氏叹了口气,看上去十分歉疚。毕竟那是诸晴的人,诸晴因为公事繁忙,将兰茵留在家中,她年纪小,刘氏一直将她当小辈照看。
刘氏一向心软,待下人很是和熙,更何况兰茵也很会哄人,平日里诸晴不在的时候,兰茵时常陪伴左右,她心中也怕兰茵遭遇不测。
诸晴心下确实另一番看法。
她对穹王一派的动向了如指掌。
那上千混入闵都的草原士兵,正是来自拓络部。
北塞那边打听不出来的消息,在闵都被拓络部的将士们当作合作的筹码,告诉给穹王,只可惜穹王府上已经被诸晴变成了满是漏洞的筛子,当晚诸晴便知道,拓络部那位有着铁血手腕的弥岳已经统一了草原。
她跟穹王达成合作,明面上的要求是北塞附近的十座城池,他们达成的合作便是拓络部在北方牵制陆家父女,另遣一些将士助穹王夺位。
然而事实是,那天晚上几乎怎么见到拓络部的人出手,他们在闵都里晃了一圈,第二天清查的时候就已经无影无踪的像是从来没出现过。
显然他们的目的根本就不是向穹王所说的那样。
他们恐怕只是想让穹王搅浑闵都的水,好叫他们浑水摸鱼。
诸晴可一直没有忘记自己身边那个平平无奇的小侍从,是个什么身份。
她记得拓络部的弥岳年近三十,只有一个儿子,据说这位弥岳曾经有过一个女儿,但是后边再没有相关消息。
塞外路远,草原部落的记载又不完全,这个孩子是什么情况,没有人知道。
而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叫兰茵流落到大安来,随着她的“父母”与那个酒鬼的死,也永远成了一个谜团。
虽然诸晴对兰茵的去向有些把握,但她还是趁天黑前去拜访了何家。
最近发生的事情几乎跟何城没一点儿关系,倒是他的上官顾伊被下了狱,新帝那边已经在拟旨晋升何城。
何城什么事儿没干,白捡一个尚书的位置,各种层面上说,都得谢谢在背后兢兢业业、筹谋不止的诸晴。
是以此次诸晴来访,何城很是热情的将这位官场同僚迎了进去。
——过去快两年了,诸晴终于正大光明到何家来访了一次。
大概是何如的眼神太过热切,诸晴刚入何家家门,就被他的目光引了过去。
如今已经没了从前那些顾虑,何城自然也不会对他们之间的事情有意见——不过就算他有意见,只要诸晴乐意,他那个不争气的儿子自己就会屁颠屁颠的送上去。
诸晴同何城说了几句客套话,便跟何如去到落春院。
跟何城打官腔太累,还不如和何如一块谈天说地,反正她问的事情,只要何如知道,必然会事无巨细的告诉自己。
他们从来没有断过联系,可今日正大光明的相会,何如反倒有些不自在了。
他将佑儿抱了过来——孩子真是一块万能的砖,不知道该如何开口时,就拿佑儿出来过渡。
佑儿年纪小,还不知道自己亲爹是拿她当“砖”使,她瞧见诸晴便开心的笑着,喊着“娘”。
诸晴将佑儿从何如手上接过来,向里屋走去,并问何如道:“你家那个兰茵的小奴隶怎么样了?”
何如面上轻快的神情一顿,觑着诸晴的神色,小声道:“前段时间失踪了,我已经报官、也派人去寻过……”
诸晴瞧他这副做错事了的模样,轻笑道:“我就问一问,没有兴师问罪的意思。”
她思量了一会儿,道:“我恐怕这二人是双宿双飞去了。”
“不能吧。”何如仔细思考了一会这个观点,“他俩才十三四岁的年纪,咱们又不曾亏待他们。”
“也许是家里人找来,回家去了呢。”诸晴逗弄着怀中的佑儿。
何如听这话,有些摸不着头脑,但诸晴很快就换了个话题,他自然也就跟着转移了注意。
第二日诸晴上值后,去了一趟户部,请户部官员将自己那位签了卖身契的小奴勾销奴籍,理由是小奴在乱局中失踪,凶多吉少。
史书记载,建兴十四年十月,穹王勾结外党叛乱,帝王北逃途中,为奸人所害,而就在穹王功成之际,失踪月余的太子脱困后连夜赶回闵都,平稳乱局、诛杀逆贼。
最后还要加一笔饱受父亲冷落的太子依旧义不背亲,在建兴帝灵前痛哭流涕。
建兴十四年秋,帝王崩,新帝即位,次年春,改年号明启,百废待兴。
短短几页的史书,容不下那些小小的闵都侍卫,只需要歌颂上位者的英明神武、谴责叛逆者的面目可憎,至于摇摆不定的墙头草,没什么可说的。
哪怕这样的局面,实际上正是毫不起眼的“墙头草”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