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呀,土地资源贫瘠,耕田非常不容易,现代化的农机无法进入,就算是耕田还是人力,或者是依靠黄牛。”我微微点头。
这一路过来,我也看到了不少梯田,梯田的存在只在山里,江南又怎么会有,当然了,梯田要收割庄稼的难度也非常大,不像平原地区,几十亩上百亩收割机一次性一天就能解决,这里可以说都是人力。
也正因为都要依靠人力,所以农活会非常多,所以这里的百姓,基本上一家人都扑在种地上。
有人说,为什么不出去打工呢?打工比种地挣钱多了,要知道在北上广,混的再差,一个月两三千工资总不成问题,但是我想说,这里的人文化水真的有限,因为不管进什么工厂上班,起码也要看一下学历,初中的文凭也要有吧?学历是求职的敲门砖,加上出去打工,就算是工地上干活,家里的老人怎么办,老人又怎么肯放弃一大片农田,家里的活又应该谁来干,要知道不种地,那么就是没饭吃,这里不是城市,什么都可以买得到,这里基本都是种地自己管吃,特别是蔬菜,没有一家人是不种的,所以种地是最基础的生存技能。
“前面就是马亮家了。”前方的杨芳口道。
随着杨芳的话,我们抬眼看去,见到了一幢木头房子,这房子分为上下两层。
一般来说,两层的房子,基本上是上下两层,层高三米左右,但是马亮家的房子不一样,这有点假两层的感觉,就是一层就好像仓库,比较矮,然后两层是一个木梯上去,有一个走廊,分为三个房间。
在房子面前,是一片泥巴地,地上都是黄玉米。
“我来这里也几天了,孩子们的姓氏都和我们汉族差不多,彝族人都是汉族的姓吗?”我好奇地开口道。
“小陈,你看来是过来的时候没有做过功课呀,这彝族和我们汉族可不同,他们有他们的族内语言,姓氏当然和我们也不一样,老师们教孩子读书,都是用彝族谐音取汉姓,比如彝族中‘木垫’、‘蒙孔’‘莫色’中的‘木、莫、蒙’和汉姓中的‘毛’的发音比较接近,所以就姓为‘毛’,我国彝族人其实不算少,差不多有八九十万人。”徐坤笑道。
“徐哥,你知道这么多呀?”我惊讶道。
“我以前也资助过山里的贫困大学生,少数民族这一块,比如‘彝族’,我也有过接触,我国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嘛,就算是不知道,要接触他们的时候,也必须要事先了解一下。”徐坤继续道。
“嗯嗯。”我点了点头。
“杨老师,是杨老师!”
随着一道话语声,我们见到玉米场地上,一个浑身脏兮兮的孩子对着我们跑了过来,其中一个中年人和老人在刨玉米。
这个孩子当然就是毛亮了,看年纪十岁上下,应该是中年级的学生,杨芳显然是特别熟悉这个孩子。
“杨老师,这是我爸爸,然后这是我奶奶。”毛亮忙解释道。
毛亮他爸皮肤黝黑,穿着无袖白褂,至于毛亮他奶奶,一个劲的刨玉米,愣是没有抬头,就好像是干活非常认真一样。
这次家访是两拨人分开行动,我们这边是杨芳和赵嘉乐带队,另一边是刘博然和吴荣光,其实说是家访,就是询问为什么有些孩子不来学校读书了。
“毛亮爸爸你好,我是杨芳,是毛亮的老师。”杨芳主动伸出手来,而我们其余人也是齐齐笑看着毛亮他爸。
只见赵嘉乐也是打招呼,不过他使用的语言,我们无法听懂。
这赵嘉乐一开口,和毛亮他爸就开始交流了起来。
毛亮他爸有些奇怪地看向我们,他并没有和杨芳握手,他指了指家门口的这些玉米棒,又指了指远处的农田,嘴里不停地说着什么。
“赵老师,什么情况?”我好奇地问道。
“陈先生,毛亮家里,就他爸爸和奶奶,他妈妈嫁过来没几年就跑了,所以现在是这一家三口相依为命,毛亮的奶奶是聋哑人,不能说话也听不到声音,毛亮他爸不仅要干农活,而且还要照顾老人,家里农活太多了,孩子在家也必须要干活,况且他爸爸觉得读书也没有什么用,小学就算毕业了,以后还是要在家里干活,不然不干活,他们一家人吃什么?”赵嘉乐听了片刻,解释道。
“这孩子的妈妈跑了呀,这奶奶还是聋哑人?”我吃惊地看了看老人,这老人此刻也是看向我们,显然是发现我们来到了他的家。
“是呀,毛亮已经十岁了,是要承担家里的农活了,然后谁家要耕地,那么谁家就要放牛,这两天毛亮家里要耕地,所以放牛的任务就交给毛亮了,这还得亏家里就一个孩子,否则的话,负担更重。”赵嘉乐继续道。
“毛亮爸爸,你这腿是怎么回事?”杨芳眉头一皱,看向毛亮他爸的双腿。
果不其然,这毛亮他爸,有一条腿好像不方便,估计是瘸了,或者半残。
“我爸这条腿,以前干活的时候,山上摔的,这几年一直不见好,走路有点瘸,不是太方便。”毛亮已经会普通话,忙说道。
“这?”杨芳脸色一变。
“毛亮,我们可以去你家里看看吗?”赵嘉乐忙说道。
“当然。”毛亮答应一声,带着我们到他们家里参观起来。
原来一层的木头房,就是仓库,会放些粮食和农具啥的,至于两层,就是客厅和卧室,里面连厨房都没有,就是在地上烧饭,一口锅,几块石头堆着,里面还有焦黑的木炭,最原始的做饭手法,就算是灶台都没有,更别提什么液化气灶了,这根本就不可能。
除此之外,家里也没有电灯,破旧的石台上,是煤油灯,估计天黑了,也懒得点灯了,直接就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