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武侠修真>出不去 回不来> 出汗去 回不来(018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出汗去 回不来(0188)(3 / 3)

这儿呢,对屁股的俗称叫沟子。所以就用青沟子代称小孩儿或儿时的小伙伴。”

“啊,这么说我也是青沟子?”古袢儿想到自己屁股上现在都还青着的一大团冲口儿出。

“什么?”山椿愕然,忽然又明白过来,也有些尴尬。

“没什么没什么。”古袢儿脸红着。

“严格的说,不论男孩女孩大都经历过青沟子的时代。我们这儿很多时候都会用青沟子来形容年轻不懂事儿的人,很平常。”山椿忙引开话题。

“叫停一个,骂声成片;检查一个,子孙得断;收缴一个,祖先不安。什么意思啊。”古袢儿又问道。

“这就是说老百姓对种强制性规定很不满,很有意见。接受检查时骂人,还骂得很难听,侮辱先人,断子绝孙。”

“这么反感啊。”

“古镇长,你到章家湾哪点儿?”

“说是章家大院子。大院子今天办清明会,人多。可能在那里解决这件事,人多正好评评理。”

“这件事,让大家评理?”

“是的,郭支书是这么说的。”

“哦,那我在大院子那里把你放下去吧。中午你是和他们一起吃清明会呢,还是……?”山椿心里觉得古袢儿一个外人,政府副镇长,最好别去吃章家的清明会,但却不好出口相邀。

“你是章家人,不去清明会?”

“不去,我去给我妈挂青,然后在二爷家吃饭。”

“哦,我就和村委的人一起吧,看他们的。”古袢儿不好意思随山椿去,毕竟才认识,不熟悉,还闹了些误会。

到了大院子外面,山椿把古袢儿放了下去。

“二娃,到了?”山椿的二爷,本村的老支书站在院坝里等着山椿。

二爷家那条大黄狗正和一群鸡鸭追逐,一群鹅在坝子外边稻田挖成的池塘里悠悠慢游,小荷的枯枝还占居着位置不肯让新荷冒头。

“嗯,到了,二爷。在路上耽搁了,有点晚了。”

“没事儿的。就先上山吧。”二爷提了一把锄头,拿了一把弯刀,背了一个背篓。山椿看见背篓里装的和往年一样,香、蜡、烛、纸钱、刀头、白酒、水果糖、苹果、青飘。锄头和

“不是不准放炮烧纸钱了吗?”山椿问。

“不准是不准,可老传统不能丢啊。”

“不是有检查吗?”

“别管他的,检查也是做过场。”

“什么意思?”

“他不去禁止卖香、蜡、烛、纸钱的,却来禁买这些东西的,你说禁得了吗?不从源头上下功夫,禁,只是一个样子。还有老百姓给祖先挂个青,烧个纸钱、点个烛,上个香,不是应该的吗?”

“也是,这应该是传统文化的一种吧。”

“走吧。我买了点鲜花。”山椿从后备箱里拿了鲜花,从二爷手里接个锄头扛在肩上。

“上头到是说为了不污染环境,叫用鲜花上坟,街上的冥品店,就多了鲜花和塑料花卖。价钱很高,鲜花比塑料花更贵,老百姓就选塑料的,便宜一些,并且经久耐看。那这样不是更破坏环境了吗?”想起在冥品店看到的,山椿又说道。

“呵呵,这个就没有人管了。所以老百姓骂上头是吃饱了没事儿干,整些捏到鼻子哄眼睛的事儿。还不讨好。”二爷慢悠悠的说道。

山椿和二爷为本家十几个坟头和章家川祖坟头挂完青,回到家已经快中午一点钟了。

“搞这么久,一大天了,还不饿吗?二娃,快洗手吃饭。”二娘在家把钣菜备好等着,见山椿和二爷回来,便叫开饭。

堂屋的大方桌上,摆了一盘香肠、一盘熏腊肉,一碟儿糖盐蒜、一碗炒菜头丝,一盆滑肉,一钵青笋炖鸡,一壶自烤纯粮酒,一小瓶蜂蜜。

“今年山上雨水不足,花儿开得不好,蜂糖少。”二爷把蜂蜜舀到一个细瓷碗里,把酒滗进去,搅和着。

“给你准备了一罐子,走时带走。”二娘拿着筷子进来。

“好哩。”还是二娘做的菜好吃,蜜也甜。每次山椿回来都在二爷家吃饭,那家乡的味道是山椿十分念想的。

“现在老家的人越来越少了,回来的人也少了。以前清明节,吃过清明会,要办三十几桌,现在五桌都从不满了。能前我们家清明节挂清一大帮子人,每年都要坐冒嘟嘟的三大桌,现在就我们三人了哦。再过几年,这批老东西死完了,不知道这农村咋办。”二爷冲山椿扬了扬酒杯,喝着酒。

“出去了就不回来,在家的人也年老了,土地摞荒了,粮食也没了。二天的人吃啥子哟。”二娘也说道。

“以前我们是粮食大县,生猪大县。现在到好,吃的粮食和菜全是在街上去买。这样是好还是不好,说不清。”二爷过二十多年的村支部书记,想起农村的现实,有些担忧。

“生猪大县粮食大县的老百姓靠外面拉进来的肉、菜、米、面、油过日子,确实是太不应该。可是种粮养猪不挣钱,自种自养不如买便宜,如此一来,农村没落了。说不好这是好是坏,但长此以往肯定是不行的。国家应该看到这个问题了。”山椿敬着二爷的酒。

“要想办法解决才好。”二爷端着酒干掉了一杯。

“要想搞好农村,我看要留得往人才行。”二娘想起自己的两儿两女,孙子女曾孙子女都在外,一年难得回来,心有戚戚。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