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度条拖到最后的截图。
粉丝一脸迷惑。
“大侦探来,太行老师发一张观影截图是什么意思啊。”
“这题我会,太行老师想告诉我们,他看子不语啦!”
“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好,下一位。”
“太行老师发截图,却不发影评,该不会是觉得不好看,所以写不出来吧?”
不等其他人反驳,这位观众就自己重新发出一条留言:“不对,子不语9.4分,以太行老师的审美,不可能不懂欣赏,所以,
是太好看了,
不知道说什么?算了,我也不懂,下一位。
粉丝们思维发散,一个个化身大侦探,终于,有一位粉丝见微知著
“大家注意看太行老师的截图细节,截图时间证明老师刚刚再刷了剧,这不可能是不喜欢的表现,而老师没有发布影评,只用截图来回复,我猜测,老师应该是想要等到整部剧结束,再发布影评。”“大家别忘了,咱们可是连载的网络剧,我的印象中,太行老师是很严谨、认真的一个人,从整体出发客观评论一部作品,而不是为了追逐流量,这也才是我尊重的独立影评人。”紧接着,太行在这个网友的猜测下面点了个赞,肯定了他的说法。
星博区,看到网友的解释,粉丝们接受良好,纷纷留言:“太行老师我们等你。”
星辰的粉丝区,也正面回应了粉丝,大致意思也是,会等到全剧终后,再发表影评。
网友们不仅在内心感慨,不愧是桓导的御用影评人,什么是格局,这就是!
太行和星辰是桓导的铁粉不假,但正因这样的身份,才让他们更加高标准、严要求地对待每一次影评。子不语开播9.4分,然而,两位老师依旧要看到接下来的剧情,不管是继续维持神位,还是后继无力,只有看过了,才能写出最中肯的评价,以免误导观众。古有言官冒死进谏,今有两位老师实事求是,相信,如果桓导后期创作水平有所下滑,两位老师也会在肯定桓导作品优点的同时,不吝指出桓导的不足!
幸好忙于工作的燕泽,和忙于学业和在公司实习的小顾,在回复过网友后立刻下线,不知道网友们后续的脑补,不然一定会告诉大家:想多了。子不语接下来的剧情只会更好看!
为什么不现在写评语?
当然是现在太过片面的评语不能展现出作品的优秀!
除了影评外,观众们再刷子不语的时候,也会有新的感悟。
某个论点在网络上逐渐成型,最后,一位感情博主深夜发出的帖子,点燃了引线。
“导演们拍摄影片需要灵感,很多时候,灵感其实来源于生活。”
“那么,桓导拍摄的子不语,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掩盖下,是否有来自生活的体悟呢?”
"答案是一有的。"
“剑灵篇,灵犀寻母,是一个关于亲情的美好故事,故事中,母子相认,云隐灵犀作为国宝被众人所知所爱。“故事的结局是圆满无缺的,实现了桓导对于新剧温馨治愈的承诺。”
“然而,剑灵的愿望实现,观众们皆大欢喜,剧本外,桓导是不是也在某个深夜,会与何禾一样,坐在床边,望着夜空的繁星,思念远去的亲人呢?”情感博主的小短文到此结束,观众们的想象却发散开来。
随着桓导的出名,大家也都知道,桓导的母亲也是位金牌导演,冯漫漫女士也曾为观众们带来许多优秀作品。只是很可惜,冯漫漫女士外出采风时,遭遇意外,不幸丧生。
当时,黄金导演遇难的噩耗也被数家新闻报道过。
所以,《子不语》的问世,是因为桓导想妈妈了么?
“心疼桓导。”
“呜呜,桓导一定很想母亲吧。”
“桓甜甜要坚强啊,变成星星的冯导看见现在的甜甜,一定会骄傲的!”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赞成这个观点,反方的想法也有他们的道理。
“你们把桓导想的肤浅了,桓导夜深人静的时候会想母亲,我也会,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难以回溯的遗憾。”“但我个人认为,子不语的问世,应该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有人就好奇问了:“比如?”
反方直接贴了一个链接:“这是我之前搜集整理的母星资料,对于老祖宗们来说,传承是极富使命与责任感的伟任,而文物便是一个文明,一
个国度文化传承的载
“曾有那样一个特殊的纷乱时代,为了守护历史的馈赠,为了文明的传递,无数人前赴后继不惜抛弃自己的性命。”“也有无数豪商大族散千金,只为带流离的文物回乡。”
“《子不语》中第一集最后,相信很多人与我一同被震撼,借着呵呵的视角,我们看到了那个阴阳分割,万物有灵的奇妙世界。“万物有灵,或许就像神鬼妖魔一般,源自祖先们的崇拜与想象。”
“但,就算云隐灵犀没有剑灵,它依旧是国家宝藏,剑身上的斑斑锈迹便是时光赋予它的言语,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段跌宕起伏的篇章。“它惊艳了所在的时光,又跨越时空而来,与后人相遇,为我们无声地讲述一个时代的精彩。”
“联系到当下,我们对于母星与历史的遗忘,以及桓导前几部剧的风格,或许,桓导想要传递给我们的是:我们需要文物,我们更需要历史。”“或许,我们可以称之为一场‘文化入侵’,一场桓导和老
祖宗们联手给予我们的震撼与反思。”
末了,这名看发言就知道很有文化的粉丝还补充了一句:“当然,我说这些不是为了反驳,只是补充之前‘想妈妈’这个观点。”其他网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