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26章 接地气(2 / 2)

一万多两万。

老两口带着两个孩子,鼓捣十来亩薄田,一年能产六七千斤粮食,除了国家的三提五统和农业税,也就能剩四千多斤,收入多少呢?

按照今年的收购价格,小麦五毛三,稻米五毛六,玉米四毛六。

把四千斤粮食全换成钱,也才两千多块,如果再去掉农药钱、化肥钱,至少还要去三四百。

这还不算四口人一年的吃喝拉撒,更不能算生病治病的钱。

也就是说最多就能剩两千块,就按照两千五算,人均六百多元。

或许刚刚超过赤贫线。

这才是农民收入的真实情况。

当然,要是把两口子在外面赚的两万算上,六口人的平均收入一人五千多。

但这是他们真实的收入水平吗?

表面上看,是真实的,但是,前面说了,不要计算生活费用,健康费用等等,还不要算孩子上学的书本费、伙食费、学费等等。

如果把这些都计算上,能省多少钱?能在银行存多少钱?

“所以,我们在计算农民收入的时候,会有两个数字,一个是本地收入,一个是总收入。前者,是农民家庭在本地各种生产经营活动的收入,一个是整个家庭的收入。青山乡两万一千三百七十三名群众,人平均收入一千多元。看起来很多,是不是?超过了国家贫困线,看起来很不错,但是,这是扣除了各种成本之外的毛收入,而且,就这样,这里面也有百分之二十的水分,经过我们的统计,全乡平均收入在九百八十元左右,包括了外出务工人员的收入。当然,这个数字不是很全面,还有六千多人的数据没上来,但根据推测,不会超过一千零四十元。”

赵一鸣顿了顿,又道:“这就是青山乡的实际情况,形势严峻,负责,需要下大力气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