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历史军事>从八百开始崛起> 第1008章 应该在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08章 应该在笑(2 / 3)

冒着巨大风险,脱离阵地前来接应他们的两百余官兵看到了他们,先是笑,可笑着笑着,就哭了。

来的200官兵是同一个步兵营的,其中四十人更是该步兵连留下的种子,是他们强烈请战,才被团部允许参与接应己方士兵作战。

看到熟悉的面容,听到熟悉的声音,他们当然会笑,可一问连队其他突围小队呢?结果被告知,全连仅此一队。

能冲出包围圈抵达此地的,不过13人,冲出重围的战斗中,包括那位上士班长在内,又有4人战死当场。

加上还在担架上的5名重伤员,该役,该连能活着从高地上返回的,不过区区18人。

而该连,连同不肯离开自己重伤士兵的上尉连长在内,殁84人!连同士官班长在内,无一名军官存活,该连最高军衔者仅存没有上高地的一名少尉排长。

士兵们怎么能不潸然泪下?

第二天高地上任存的枪声告诉所有已经撤离的中国军人,选择和自己不得离开的兄弟同生共死的陆军上尉并不会轻易死去。

他的命,自己可以不要,但日本人想要,那就得付出代价。

陆军上尉利用留下的一挺轻机枪和一把驳壳枪以及二十几杆步枪,硬生生的组成了一个防御阵地。

剩下的十几个重伤员,一样是防御点,只不过,他们要做的要比他们的连长简单,无需开枪,每人身上都绑有四颗手榴弹,他们只需要在日本人跳入战壕在他们附近的时候拉弦就行了。

战壕里尸骸遍布,有中国人有日本人,对尸骸补枪都不一定能保证绝对安全。

简单易行的战术。

山下文快气疯了。

六日夜的战斗,第二混成旅团的伤亡高达4600余人,其中阵亡的更是近一半,结果却是才突进中方防御阵地不到一半。

哪怕是他在第三日就改变战法,不再一味的派遣两个主力步兵联队,而是夹杂着辎重联队和工兵联队的二线兵参与战斗,后面数日的战场上主要的伤亡率来自二线兵,他麾下的两个步兵联队尚有4000步兵可用。

但对于总兵力达到3万人的第二混成旅团来说,这个伤亡率,其实就已经算是输了。

只不过,山下文自己很清楚,为了司令官画下的那张大饼,他没法退。

他唯一的希望,就是砸穿这道防线,干掉眼前的两万余中国军队。

胜利,可以掩盖一切丑陋!

但山下文没想到,中国人竟然跑了,这本来是令人暗生欣喜的一件事,攻破防线,对再无法设防的山区中国民众进行彻底扫荡,也算是完成了战前制定的作战任务。

功过相抵的话,那张有毒的大饼指不定也能从梦想照进现实。

但已经开始撤离的中国军队,还利用夜间的黑暗,用炮火狂轰掩护高地上残余中国军队逃跑。

这是不是也太不把他山下文放在眼里了?骄傲如山下文如何能忍。

于是,在心有不甘却又暗自心底窃喜的山下文的命令下,日军也做出反击。

他们不仅要追击,击溃中  〔请不要转码阅读(类似百度)会丢失内容〕

铅笔小说23qb

国军队,还要让那些让他们吃够苦头的中国人跑不掉。

于是,他们的作战任务完成了一半。

击溃中国军队没法做到,中国军队的撤离是有预谋的,他们层层设防,给了日军迎头痛击,没有空中优势的日军步兵再次深刻体会到,没有灰机的帮助,在这片大山里,他们真的是啥也不是。

但他们成功的滞留了部分高地上的中国军人撤离,算是达到了某傲娇男人的愿望。

结果,令日军瞠目结舌的一幕出现了,等到白天,竟然还有数个高地上的中国人或许因为他们的坚定反击没法撤退,人家既然被围着走不了了,那可不就是原地据守嘛!

他们要想通过,还得向先前一样硬啃。

旅团长是不是一头猪,非得老子们去和天照大神喝茶吗?不知道多少日军在心里暗自吐槽。

这一仗,真的是把不知道多少日军的心给打寒了。

他们不怕死,但真的不想死。

“八嘎!”山下文气得又提起刀和太行山的小树苗发生不可名状的摩擦。

这真的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7324高地上的枪声,一直到中午时分才彻底落幕。

但这并不是留于高地上中国军人最后的回答,搬不走的五箱手榴弹被引爆才是。

除了日军,没人知道,那个已经浑身枪伤命不久矣的中国军人是怎样淡定的抽完最后一口烟,绽舌大吼:“黑皮,张老三,弟兄们,回家咯!”

远方正在奋笔疾书的白头将军听到那一声犹如春雷般地炸响,继而回归沉寂,笔端停留纸面十数秒而不动。

垂首间,已经书写好的墨字却淡淡的浸润开来。

将军知道,他身边的阵亡名单还会增加一长串名字。

数年后,已经晋升为该连连长的二蛋利用省亲假期,没有归家,而是去往陆军上尉家乡,并对着那个已经年近26却尚未成家的女子亲口转述周大奎少尉临终遗言。

“三妮儿,真的很想和你成个家,生上一大堆胖娃娃,但没办法,不打跑日本鬼子,谁都不能好好种田养家。

我要死了,希望你能再去找个好人家嫁了,好好的活,生了娃娃,让娃娃在我坟头烧些黄纸告诉我,这是我最后的心愿。”

这不是二蛋的篡改,而是连长拿枪抵着不肯领命的上士班长的脑门,让他们一一记下的遗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