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44 章(1 / 3)

至于第一名, 是一个很多人都没有听过的名字。

徐光启,明代科学家,翻译了《几何原本》, 引入了许多西方的数学和科学知识, 力行‘格物穷理之学’, 致力于以中国传统内容,‘补缀’当时的西方知识, ‘合之双美’的经世致用之‘实学’,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推动者。

见就连明太祖都用一种意外的神色打量他, 徐光启心虚的擦了擦汗:“凑巧, 凑巧而已。”

主要是后世的考题虽然新颖, 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明白其原理就可以做出来。

几何题他更是拿了满分, 就连许多人都是瞎蒙的英语他也拿了一百多分的好成绩。

徐光启认为这不是自己厉害,是因为自己的朝代占了便宜——事实上,前三名大多如此, 而他能够第一名是因为他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很快,所以才能在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

毕竟时间太短, 考得科目又多,能够在所有科目中都拿到不错成绩的,大多都是之前学过的。

康熙也挺满意的,因为他是第六名, 是所有皇帝中的第一名。

朱元璋虽然知道朝代更迭是必然的, 但还是无可避免的对康熙没什么好感, 指着他问:“为什么他能考第六?”

怎么, 这清朝的皇帝就这么天才, 一天内学会的知识比墨子, 祖冲之还要多?

康熙笑了下,努力谦逊但语气中的自信谁都能听的出来:“不巧,我对于数学物理还真有些研究。”

他精通代数和几何,甚至写出了中国第一篇数学论文《三角形推算法论》,这篇论文连当时西方的数学家如莱布尼兹也感到惊叹,熟读徐光启翻译的《几何原本》,甚至可能是中国第一个试图用微积分计算黄河流量的人。

并且还在天文学和地理学等方面有研究,利用望远镜等仪器进行天文观测,实测山的高度和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这需要有一定的物理水平才能进行支撑。

所以康熙的数学,物理,地理等学科其实都非常不错。

不过虽然宫中有许多传教士,但康熙的确没有学习英语的想法,并且他的运气似乎不太好,英语这一科目是前十名中最低的。

朱元璋看他更不顺眼了,啧了一声,顾及着这是天幕的地盘而没多说什么。

反正雄英这次绝对不会早亡,他的大明也绝对不会被这鞑子取代。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成绩都还不错,李世民是第二十三名,长孙皇后是第三十四名。

两人握着手对视一眼,都在高兴这次能得到的奖励。

至于大臣们。

李世民朝他们的方向看了一眼,随即又眼不见心不烦的把头扭回来。

算了,来的人多看起来也没什么用。

考得还没他好。

甚至那个数学九分的就在他们这群人中。

九分。

李世民只能将此归结于他一点也没看。

其实还有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

刘秀。

甚至刘秀自己都没想到。

他上考场的时候还觉得这次完了,因为他在今天学习了很多,但是做题总是不顺畅,拿到考卷之后更是确定,空了许多大题。

谁知道他竟然挤到了五十名内,考了第四十九名。

再一看试卷,好家伙,他的选择题基本上就没错几个。

刘秀默默的把试卷藏好,生怕再被其他不服气的人发现,要是平时就算了,现在他老祖宗都在这,他还是低调点吧。

刘秀之前也找汉武帝行礼了,只是两个人聊着聊着就沉默了。

因为聊到了他的出身,汉武帝便问他为何家境如此窘迫。

被推恩令推的从列候降到县令的刘秀:“......”

并且其父是县令,可刘秀的父亲在他年幼时就去世了,他和兄妹成为了孤儿,所以刘秀可以说是一介平民也毫无问题。

最终两人相顾无言,刘彻也找了个由头离开了。

刘彻还在心里安慰自己,没看那么多骂过始皇的皇帝都在这,始皇也没说什么,他实行推恩令是好事,刘秀既然当了皇帝,也一定能理解他。

就是,嗯,见面还是有点尴尬哈哈哈。

李清照和上官婉儿既认识便站在一起。

李清照的语文分数很高,在前五名,分析思想分析的也很正确,数学考的也不错,但是她和在场的大多数人有同样的毛病。

偏科。

化学,生物,物理,地理这四科中,最高的是地理,八十九分。

偏科的相当严重。

所以没拿到奖励她也不意外,同时她也理解了徐雪筠的心情。

她对于物理是真的不感兴趣啊。

上官婉儿比她好很多,这几门学科都考的不错,所以紧跟武则天的脚步,两人皆在二十多名。

参加考试的众人也发现了后续的考试不是看你某一科有多好,就比如他们都是举世闻名的大诗人或者是数学家,但后世考的是综合平均分,你单科好是不行的。

不过和他们因为偏科偏的厉害,所以才没考好不同,徐姑娘那是看样子,每一科考的都不好,但加起来竟然还不错。

不过想必后世的学子就像他们学习四书五经一样学习这些科目,所以必定也有聪慧者能够将所有的科目都学到极致,徐姑娘在其中便显露不出来了。

所以俗话说,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只有你自己也去亲身体会一遍,你才能理解别人的心情,他们现在就理解了徐雪筠的心情,他们只想学自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