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避暑宫阙还建吗?”
这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呢,李存勖以手扶额:“……不建了不建了。”
郭崇韬又道:“宦官、河南尹张全义为人贪鄙,理当褫夺衣冠,重审河南县令罗贯一案。”
“马上审马上审。”
“蜀中混乱,正是进兵收复之机,理当从凤州攻入,一举灭蜀。”
“都依你都依你,反正你是主帅,出征在外自行决断便是,朕在家中等你的捷报。”
如此说了十几条,庄宗陛下都一一应下。
本以为这回总算是过关了,不料郭崇韬又道:“陛下,这伶人曲子……”
李存勖无奈,凑过去小声跟他商议道:“朕统共就这么点爱好,你就包容朕偶尔唱一曲如何?保证关上门来,不传出去。”
庄宗陛下文武全才,精通梨园众多曲艺,诗文流传千古,确是其中内行。
郭崇韬一思索,还是比较习惯看他意气风发的样子,也不愿太拘束他。
于是微微点头:“好,但陛下须得居安思危,勤修己身,如此才能强敌轸灭,海内宾服。”
……
万朝观众通过领奖直播,看了好一出大戏。
眼前君臣相得的一幕很是感人。
从《庄宗本纪》来看,李存勖的战绩还是非常过硬的,属于实打实的军事天才。
文章写得太精彩啦,读到他少年起兵,“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而后奋威三垂冈,破璐州,战夹寨,败后梁,复大唐,灭前蜀,取两川,何等英雄气概,于最天崩地裂、万仞倒悬的绝境中杀出一条生路。
放在整个历史长河中,都是当之无愧的战神帝王天花板。
谁能不为之拍案叫绝,深感荡气回肠。
再加上李存勖现在这个时间线,确实什么错误都没犯。
大家的态度,总体来说也比较友好,倒没有进行什么激烈的批评。
李世民对李存勖的好感度也挺高。
见少年横刀立马,挥师灭梁,如见自己当年还是秦王时,破阵诛敌高奏凯歌。
最让他感同身受的,是史书里的这么一句话:“(李存勖)继位以来,于今十年,攻城野战,无不亲当矢石,近者攻杨刘,身负束薪为士卒先,一鼓拔之。”
亲当矢石!
身先士卒,一鼓拔之!
这等画风和自己简直不要契合,李世民畅快地大笑,对贞观众臣感叹道:“亚子英武类我!”
众人叹服不已。
没想到啊。
除了咱们陛下,老李家居然还有第二个打仗这么莽、喜欢御驾亲征,上来就横冲直撞、三日不卸甲连续征战大杀四方、满朝文武卯足了劲都拉不回头……的战神帝王。
李世民含笑看向天幕,心想,难怪都说「生子当如李亚子」,哪个皇帝不想要这么一个骁勇盖世、横扫八荒的继承人。
哦,李亚子本来就是大唐的后世帝王啊……
那没事了。
李亚子虽然不是他直系后人,却入了大唐宗室族谱,奉李世民进太庙祭祀,为万世不祧祖。
这天子之位名正言顺,大可坐得。
他的一生,都在为了复兴大唐而奔走,历经血火,百折不渝,此等信仰无比令人动容。
评论区有一名后世诗人,正在作诗吟咏:“英雄立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只手难扶唐社稷,连城犹拥晋山河……”
只手难扶唐社稷,李世民读到此处,不觉微微叹息。
像李存勖、郭崇韬这样的人,怀着满腔热忱策马挥鞭走向长夜,想要平乱复兴,终结混战。
他们纵然倒下了,倒在了和平到来之前,无法以一人之力扭转乾坤,却依旧是可敬的英杰。
然而,人比人得扔。
李世民看看天幕上的李亚子,十岁就随军征战,入朝献捷。
再看看一旁的太子承乾,生长于深宫,百姓艰难所未涉,充满骄逸之气,忍不住叹息了一声。
唉,家里怎么就摊上了这么一个不成器的囡仔……
李承乾狠狠打了个寒颤。
总觉得他爹这个眼神,简直就是想把他扔出去,换李亚子回来。
观众们看完《庄宗本纪》,都在思索,如何才能培养出一个像李亚子这样出色的孩子呢?
像李世民这种帝王中的文治武功最顶尖者,众人自知高攀不上。
而且,李世民的成长路径,也不太像能靠人力培养出来的。
李渊要是知道如何培养一个天才孩子,就不会有玄武门之变了。
但换成亚子的话,就比较亲民,不少观众都觉得还是可以卯足了劲拼一把,往目标上靠一靠的。
正打算索要一些史书新章节,获取育儿小技巧,结果下一瞬,就看见了作者的名字。
又是你,欧阳修!
万朝观众:笑容缓缓消失。
谁特么能想到,欧阳修一坑未平,又开一坑。
《新唐书》的债还没还完,他又来写《新五代史》啦!
欧阳修丢下一篇文章就跑,回头该吃吃该睡睡。
对评论区爆炸式增长的催更信息,根本不予理会,也不管众人对他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究竟有多么恼怒。
无所谓,现在主打一个「债多不压身」。
只要挖坑的速度够快,翻车就赶不上他 jpg
观众催更一阵,宛如出拳打在空气上,感觉无比心累,于是在评论区抨击道:“欧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