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又称太华山,古称西岳,五岳之一。
华山东临潼关、西至华阴县、南连秦岭主脉、北临渭河平原,地势险要。
贾诩知晓华山最出名的道士叫陈抟,号扶摇子,唐末宋初人。
现在是东汉末年,陈抟显然没有出生。
他没想到,这穿了,倒是有机会去拜访神医道士封衡。
西汉元光元年,汉武帝建集灵宫于华山黄甫峪口,也就是后世的西岳庙前身。
众人先在段煨的陪同下,去集灵宫敬了几炷香,算是给土地爷叩头请安,保佑大家登山顺风顺水。
然后也不敢多耽搁,告别段煨,谢绝了向导,一行百人急冲冲朝华山腹地走去。
众人走了一段路,便弃马前行。
大部分人员也留下看守战马和马车。
贾诩与张辽、张绣、徐晃、杨修四人轻装上阵,一同上山。
封不四为向导,陷阵营十个军士挑些干粮行礼、张绣领十个西凉下马骑兵人手一把大砍刀开路。
贾诩还叮嘱徐晃带上担架和绳索。
张绣好奇问为什么。
徐晃偷笑没吭声。
杨修一脸无语,嘀咕道:“还能干嘛,肯定是绑架用的。”
杨修这小子就是喜欢自作聪明,有时候讨人喜欢,有时候讨人厌。
不懂看破不说破的道理?
贾诩寻思马封衡要是不听话,直接绑了拖下山去。
贾诩看了一眼前头的封不四,怕吓到他,急忙叫杨修闭嘴。
前世作为关中人,他爬过华山景区,那时候分为华麓、华山峪、华山主峰、黄甫峪、瓮峪和仙峪六个景区。
走了个把时辰,贾诩知道了,今天的路程是走仙峪一线,从北往南登顶。
他们这次登华山,原本就一个目的,拜访封不三,也就是封衡。
封衡,字君达,号青牛道士,陇西人,精通老庄之学,善医药和针灸,医药学家,著有《容成养气术》、《灵宝卫生经》、《墨隐形法》,后世尊称为陇西医圣,与建安三神医齐名。
建安三神医:擅长临床的张仲景应该在荆州,擅长外科的华佗应该在徐州,杏林圣手董奉还没出生。
这些人都和贾诩无缘。
人与人是要讲缘分的,天大地大,不是说知道某人,就能寻找到某人。
寻找到某人,人家也未必搭理你,跟你走。
抓住眼前的人才是真理。
既然听闻了封衡,还在眼皮子底下,贾诩此行是势在必得。
自古以来,神医都是魁宝,谁敢说自己身体没个小伤大病的,防患于未然。
杨修看着前面高大士兵,手持大刀,逢林开路,大声问前面带路的封不平,“封兄弟,这深山峻岭的,你咋带我们去寻找你的哥哥?”
这里人迹罕见,最多的就是石头,和无数埋伏在树丛里的沟壑,一不小心就掉进悬崖下面。
封不平手持一杆长枪一边试探丛林深浅,一边回答:“杨公子,小的参军之前,一直跟着哥哥在华山居住的。后来是下山采购盐巴,被抓了壮丁。”
杨修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那你参军多久了?”
“杨公子,小的进并州军有三年了。”
众人闻言心里淡定,三年不算久,但愿那封衡没搬走,军师今日得偿所愿。
杨修捡起一块石头,朝旁边扔去,间隔了许久才听到落地的声音,“封兄,这到处都是峡谷,你家兄长住在哪座山?”
封不平抹了把汗水,答道:“杨公子,家兄住在白羊峰洞窟里。算起来,他在此学道采药五年了。”
杨修闻言笑道:“先生,说来都是凑巧,原来还以为我们中途要分道扬镳,没想到居然是同路。某自幼听闻华山白羊峰有一处地方是杨氏先祖避难所,几次来华山,都无缘得见,此次定要得偿所愿。”
张绣好奇问:“德祖,你们杨氏先祖又是何人?”
杨修下巴息肉抖动,很是自豪的回答:“那可说来话长了,我们弘农杨氏,原本姓羊舍氏,乃是五百年前周天子时期,晋侯公卿。后来因为各种变故,羊舍氏化名杨氏,在华山躲过世仇追杀,到了高祖时代,又迁徙到弘农,繁衍了下来。”
贾诩前世去过华山“羊公石室”遗址,那时候因为地震,遗址早就坍塌了,只看到景区在石板上凿的“杨氏先祖避难处”七个大字,为此,同伴还大骂景区骗钱。
此次再来,这山路形态,千差万别,原始森林密布,岂非后世可比。
今日若非封不四带路,众人哪怕寻路半个月,都未必能找到那个劳什子石窟。
爬山时间过得很快,走了半天,总算找到一处石台,视野空阔了许多。
贾诩抬头看天空日头正上方,便吩咐众人休息片刻,吃些干练,补充水分。
这时代也没有热水壶,都是自带竹筒打山泉水。
因为沿著山涧走的,山泉溪流倒是不断,农夫山泉管够喝。
贾诩一边咀嚼着干粮,一边观察张辽这厮。
这老小子一路上都不说话,贾诩专门安排徐晃陪聊。
徐晃说一句,他哼一句,有气无力,爱理不理。
狗日的张辽,是不是昨晚上被两个婢女吸干了。
“文远,昨晚上睡得可是安稳?”
张辽转头当作没听到。
张绣早就对张辽不满了,嚷道:“张辽,你好不领情,先生待你如兄弟,这一路上好吃好喝款待你,你竟一路黑脸色给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