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第115章
从小挨骂挨习惯了,入了户部以后被康熙训斥的时候更是只多不少,不过一封奏折扔过来胤禟跪得稳稳当当都没打算躲。
偏偏今儿他运气实在不好,折子一角正巧砸在人九爷头上,顿时就红了好大一块。疼得胤塘下意识就抬手去捂,随即又疼得龇牙咧嘴的,看得屋里伺候的几个奴才都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不如儿子想法子赚回来。
“儿子就想着,外边的银子其实比咱们自家的好赚,摆在那里与其让别人占了便宜,倒问这事。
之前把这事跟胤俄说的的时候,胤俄没说好也没说不好,只提醒胤禟要当心康熙回头来康熙真的不知道西方发展成什么样了吗?
当年下决心海禁,除了海盗猖獗之外,最要紧的还是因为康熙对西方的忌惮和戒备。不好,最后是找了西医的门路治好的。
怎么可能不知道,别的不提只说胤禟,就因为早年耳部患痈感染,太医院想尽了法子治皇室也许会因为各种原因海禁,但绝不会真的自欺欺人把自己的眼睛都给蒙上。从那以后,胤禟书房里就隔出一块来专门摆放他从传教士那里收罗来的书籍和玩意儿。欧洲殖民和变革从未停下脚步,康熙不愿本土纺织、瓷器等产业被外来商品挤兑,更不愿沿海的汉人沿着南洋出海一去不回,种种顾虑之下,才让康熙下了海禁这种釜底抽薪的法子他们都不敢说。皇上年纪不小了,越是年纪大的帝王,就越没法轻易更改自己定下的事情,办法好不好,胤禟不敢说胤俄也不敢说,就算是去问四爷问毓庆宫里那位太子爷,恐怕这
是人之常情。
库的银玛明道户部这些年就没个宽裕的时候,这底下的官员再贪腐,也没有把整个国其实还是能贪了大半的,但这话胤糖不能这么说,就只能言辞凿凿的说不至于。“一年四季,各地总有遭灾的时候,洪水大旱蝗虫只有咱们想不到的,没有出不了的事。出了事户部要赈灾,到了年底那一地的赋税即便不免,也肯定收不齐。就更不用说为了减轻老百姓的负担和收拢天下人心,这些年哪年不得挑选地方免赋税。尤其江南各省,那地方读书人多豪族也多,有时候文人的笔杆子可比刀剑更厉害。偏偏那几个地方富庶水土粮食也好,户部哪年少了那几个地方的粮食赋税,就得越发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这些事眼下都不能改,就算是以后恐怕也不能大改,老百姓吃不饱江山就稳固不了,凭他日没法子那就只能并源,皇网玛,咱们的土地毕竟有限,老百姓也不能苛捐杂税,那是竭泽而渔不是长久之计。
不来花,但以后也打学,江工省想过把东西给卖出去挤兑别人呢。
胤禟是真不明白,朝廷只想着怕外来的东西挤兑了本土产业的生存空间,那怎么就没难。
开海禁肯定要动一部分人的利益,但再难也难不过去年老四出去杀了个人头滚滚那么不用,自己就能一把给收拾老实喽。
再说这一部分人里头大部分还是商人,最是怕死识时务的一批人,摆弄他们连老四都况
且从当年开始禁海至今都多少年了,
做生意讲究的就是一个变化万千,别说去年和
全年,就这么一直海喜,的偶尔凭全松一有转买又苛回来。这不是维护大国威严,这压成好事了
一副生意人嘴脸的儿子,心里却明白胤禟干这事自然不可能纯粹为了生意赚钱。
康熙看着跪在底下十足
但还是那句话
不是同一个人了,要他再像胤糖这样一门心思往外奔往前冲,他做不到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五十多的康熙跟当年那个平三番的康熙真的已经"回去吧,你这个折子朕留着,老老实实守着你的户部,别想着跟朕打马虎眼。"
胤禟原以为
的,却不想次日九贝子就成了五说被圈禁,至少脑袋上这个贝子的爵位恐怕是要保不住了今
天这事自
因为什么宫里没说,外边打听了也打听不着。只有禾嘉高高兴兴送了信去春花那里,让她得空到自己这里来,自己得跟她商量,等胤塘攒船队出海的时候,自己该出多少人多少银子。
康熙这就是明面上不肯改,私心又知道胤塘说的都是对的,犹豫来犹豫去,只能捏着鼻子主动示意儿子想要干嘛自己想办法
他这边两眼一闭装不知道就完了
要出海,准备工作不是一天两天,禾嘉知道胤塘不会落下自己这边,就安心把这事放在一旁不管了
肚子里多了个孩子,夏天就越发难熬。手心从早到晚都热得发烫,这大中午的就更加没法是尼楚格不怕热,这个时辰还敢顶着太阳从自己的院子过来找禾嘉,要跟她额娘一起睡午觉
乌云姑姑,额娘呢。"天气渐渐热了,寇老先生是上了年纪的人,多少有些受不住。读书的又都是各府的格格,
三九这么拼命,所以禾嘉早早地就给家塾放了暑假。
一个个金娇玉贵的,学东西不假却也用不着夏练三伏冬练不到天气凉快了就不用来上课。
整个夏天甭管是去庄子上避暑,还是各自回府跟着府里的女先生学女红学管家,反正本就住在老先生回家不防和先生却都在。不用上课就在潘防和梅先生却都还在。
自己能是还看不明目的,用纸写下来派人送去顶家,一老一小都住在京城还真就当起笔友来了本书看入了迷,一天好几次去信也是常有的事,给尼楚格跑腿的那两个小子这几个月月钱都翻了一番,只当是给他们的高温补贴了
“你额娘在里面呢,外边那么热还不赶紧进来。"禾嘉没好气的戳了从外边进来的闺女一手指头,"这个时辰不睡觉,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