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中的三公面面相觑。
关内侯见诸葛亮态度如此坚定,口气也变得和缓起来。
他说道:“请先生不吝赐教。”
听了这话,诸葛亮向前几步,在关内侯耳畔轻声说道:“十天之内,陛下会有五十万的大军从汉中地区调动而来。但请关内侯对这消息保密,以免被六国残党提前得到风声。”
关内侯一脸愕然。
五十万大军!哪来的?
要知道,大秦出兵楚国时,那是规模最大的一次行动,先是损失了二十万人马,之后又派遣了由王翦率领的六十大军团出战!
总计下来,总共投入了八十万个强大的大秦士兵!这简直就是倾尽全国之力!
现在诸葛亮口中的五十万犹如天降,加上原本的十万人马!那就是六十万的铁甲精锐军队!
相当于新任的皇帝以出人意料的方式,无声无息地集结了一股与整个大秦全境部队相匹配的庞大军事力量。用“犹如神助”来形容毫不夸张。
&34;这不是真的&34;关内侯惊讶不已地说,这实在太过夸张!
“诸葛亮在此,以自己的一切来向陛下保证!”
说完此话,诸葛亮竟然要在满朝官员面前立誓!这非儿戏,在古代这样发誓等同签订了生死状一般,无法改变。
“不可不可”
关内侯怎敢让诸葛亮立下如此誓言。
万一诸葛亮因此出事,他该如何向朝廷交代?四下。
大臣们全都面面相觑,对于诸葛亮与关内侯密谈内容,好奇心溢于言表,为何使得大秦皇族的领头人物如此惊骇失态。
三公也都是一脸茫然。
关内侯急忙回答说:“不必发誓了,老夫自然会信你。”
见此情形,诸葛亮露出满意的神情。“那一切就交给关内侯来稳住群臣心情了。”随后,他说罢离席。
留下一脸茫然无措的关内侯,被众多官员围起来。
“十天之内!!”
即便是在群臣沸腾的情景下,关内侯也是十分无奈。
毕竟君王亲征这事儿前所未有,大臣们的反对实属正常。
“我们就遵守十天,履行好我们的职责,只需上呈奏折而不可聚众谏言,以避免令陛下难堪。”作为权臣之一,关内侯的话份量自不待言。
赢氏宗族首响应关内侯的说法。
在右首相王绾和御史大夫冯劫安抚之下,其他的大臣派系也逐渐选择配合,连儒家学者孔秋也不例外。
一定程度上。
这就显现出内阁机构的重要性。
它能稳定国家的人心,在君王与臣民之间起调停作用。右首相王绾、尉缭子和冯劫等人也算是合格。
等到大臣都各自离开之后,
关内侯一字不改地向三公告知了刚才诸葛亮传递给他的讯息。
三大要员仍有知晓事实的权利,毕竟他们位居百官之首。“嗯”
右相王绾听完消息后,显得有些惊愕地说道:“关内侯,您相信了?”此话一出,让关内侯更是疑惑重重。
“那还有别的办法吗?难道要让诸葛亮在百官面前赌咒发誓?”这确实让他左右为难!而且,关内侯又不是糊涂虫,
如今任谁都看得出来,诸葛亮是皇上的心腹和核心人物,要使诸葛亮下不来台,就是没给新君台阶下啊!
大将军尉缭子道:“咱们别混淆主次啊,诸葛亮发誓并不重要,最关键的是那五五十万大军的事情!”
话说到这,尉缭子连忙放低音量:“那个汉中那么贫瘠,怎么可能无端生出五十万劲旅呢?皇上的说 不会有点离谱?”
右相王绾摇头否决:“皇上的话句句金石,怎么可能在这事情上戏言,你们不信但我信!”说着便用轻蔑的眼神盯着同为三大的王绾道:“右相,您真的信了?”
“十天!!!”
对民众愤慨的关内侯也是极为无奈。
因为,皇帝亲征一事历来并无前例可依。所以众官员的反应当属寻常。
“我们要做足为臣之本,在十天内只呈上奏疏,不要群聚劝阻,避免令皇帝尴尬。”关内侯的影响力自然不言而喻。
始赢氏宗亲率先同意追随关内侯之意,
其余各势力派员,在右相王绾和监审大夫冯劫的宽解下,也都渐选配合,包括孔秋这样的儒家人物也没有例外。
这其实从侧面证明内阁的存在意义,
它能在关键时刻调和社会舆论情绪,起到缓解皇帝和大臣间关系的效果,右相王绾、尉缭子及冯劫在各自位置上做得都不错。
直到所有人离去之后,
关内侯才将诸葛亮先前告知他的信息一字不改地转述给了这三大要员。
三大要员有了解事实的权利,毕竟他们是百官的领袖。“嗯”
听完王绾的消息之后有所呆滞地问著:“关内侯,您就相信了吗?”这让关内侯更加困惑不已:
“否则该怎么办呢?要诸葛亮拿自己的命和身份在所有官员前面发誓?”这也是让他苦恼的地方呀!另外,关内侯并非愚蠢之人,
现在每个人都可以看的出来,诸葛亮是皇帝最信任且重要的一员。若是要让诸葛亮难堪,那就是不给新任的皇帝始尊重!
大将军尉缭子接著说道: “你们别误解了重点在哪里,是否能让诸葛亮宣誓不重要,重点应该放在五十万大军这件事情!”
讲到这尉缭子随即降低声音说道,“汉中的土地如此贫瘠荒凉,如何可能会突然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