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稹三人要上课,孟知行作为新生,要去听山长训话,几人便分开了。
训话的地点,在书院正中的明德广场。
这个广场很大,孟知行目测估计能容纳几千人。这次的新生,正常考试录取的,加上花钱买名额的,才不到两百人,也就占据高台前一小块的位置。孟知行还未走近,就看到黄绩学、花麟、杨柏舟三人站在一起,不约而同的冲他招手。
他微微一笑,招手回应,走了过去。
人群各自都与自己相熟的人,站在一起,三三两两说着闲话。
过了一会,来了一个人,说是书院的武夫子。在山长来之前,武夫子会带他们整理好队伍。在场学子虽然年纪不一,但都是读书人,理解能力没什么问题,按照武夫子的指挥,按照考试年段分成了四个队伍。每个队伍,再按照高矮次序,人数多寡,依次排成三到四个队列。孟知行在同龄人里,本身个头就不算矮。
加上他这个年段,是六到十二周岁的,有好几个年纪比较小的,个头自然也没他大。他们这个队伍,个头比他小的,占一小半,所以整理好队伍之后,孟知行就站在了队伍中间的位置。
不过前面是高台,站在什么位置,都不妨碍看清楚高台上的人。
整理好队伍,武夫子说了一下规矩之后,山长便在一群人的簇拥下,上了前面的高台。
孟知行和所有学子一样,都抬头看去。
山长是个头发胡子,都已经全白了的老头,但精神十分襄铄,眼神扫过众人时,依旧锐利,开口说话时,也中气十足。孟知行本以为,会像上辈子读书开学典礼那般,校长、副校长轮番上台,长篇大论。
没想到,山长只简单训话,勉励众人几句之后,便又在一群人的簇拥下离开了。
不过他们学子是还不能离开的,山长刚走,他们这些新生,每人便得了一本名为《清溪书院学规》的册子。监院走到了台前,简单自我介绍之后,便让所有学子翻开了书,开始带领大家,逐条逐句的学习。
监院姓王,身形微胖,且十分健谈。
按理说讲解《学规》这种规章制度,本应该是非常枯燥的。但王监院时不时便举几个,先前触犯某条规矩的奇葩例子,倒是让大家听得精精有味。
这一讲,便讲了两个时辰。
孟知行实在是佩服,换算一下时间就是四个多小时,他在下面站累了,也听累了。
王监院在上面站着讲,也就中途喝茶水时稍微停顿了片刻,其余时间都滔滔不绝,实在是厉害。
散场之前,王监院宣布,书院革新,从今年开始,不再按照先前的入学考试成绩分班。
底下学子一片哗然。
不过很快便停歇了,仔细听王监院说新的分班规矩。王监院讲得有些复杂,孟知行看周围大部分学子一脸茫然,显然是没怎么听懂。
得益于上辈子的经验,孟知行倒是懂了。
由于原先考入书院的部分学子′偏科''严重,所以从今年开始,按照单科成绩,划分单科的班级。
通过把单独科目同等层次的人,放到一起教学,相应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以期所有学子半年后与师兄们合班时,不再有严重''偏科''的情况。
也就是“走班制”。
王监院解释完,也不管下面学子的茫然无措,便宣布他们各自可以离开了。
周围学子三三两两的讨论起来,听懂的给没有听懂的解释。不管懂没懂,但大家都知道,明日便又要考试了。孟知行他们四人,本来约好了今日夕食,一起去外面的酒楼吃顿饭,全当庆祝几人一起考上清溪书院,能够继续做同窗。这会互相对视一眼,默契放弃了庆祝的想法。“那我们还是各自回去温书,准备接下来几日的考试吧!改日再聚。"花麟说完。
几人都点头同意,各自离开。
在去食堂的路上,孟知行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清溪书院是有末位淘汰制的。
刚才王监院带他们,学习的《学规》里就有规定,连续三场考试都被判定为末等,便会被逐出书院。不知道这次考试,算不算在三次里。
在食堂吃完饭,回去的路上,孟知行开始琢磨,会考什么?王监院只说了要考五日。那么长时间,想来考试的范围会很广。
孟知行有些许不安,他读书时间太短了,前面一年的学习,基本针对的就是书院的入学考试。
想必王监院说的''偏科′的人,便是他这样,完全按照书院入学考试读书,其他方面基本没有涉猎的人吧。带着淡淡的忧思,孟知行回到了宿舍,开始温书。次日,拿到试卷,孟知行发现题目不算难,但是考得很杂。今日的试题,考的经,即儒家经典著作。之前在花夫子那里读书时,主要学的就是这一部分,孟知行学得还算不错。且这段时间他也没有懈怠,依旧每日读书写文章。所以这一日的考试,他答得算得上轻松。
第二日考的是史,史就是各种体裁的历史著作。这部分孟知行答得就有些吃力了。
花夫子研究过历年的考试题目,清溪书院入学考试,他们这个年龄段的考题,史书涉及较少,题目选取范围都是比较经典的几篇。
因为时间问题,便也只重点讲了考试范围内的,倒是列了书目让他们去看,不过孟知行也只读完了一小部分。好些题目,孟知行甚至都看不懂,也不知出自哪本书。不过到底是经历过应试教育的人,也没空着,都写满了,至于能不能碰巧猜对,就只能听天由命了。孟知行交卷出来时,只遇到黄绩学,黄绩学脸色也不太好看,两人便只简单打了个招呼,都迫不及待的回去温书去了。有了前两日的经验,这会大家基本上都已经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