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兴七年的春天,格外寒冷。
已经过了二月,却还是不能断了炭火,外头屋檐底下,还有不少化的积雪,平添了几分寒意。
偏院中,程胭正坐在灯下绣着一条抹额,侍女春兰在一旁劈丝分线,程胭速度很快,穿针引线间,一只栩栩如生的灵鹿就初见雏形,只是天气寒冷,她受不住,时不时的抬手呵气,好让自己暖和一些。
春兰见状很是心疼,刚想说话就听见院子里传来动静,她遂而放下手中丝线出了屋子。
招呼刚从外头回来的采荷到跟前说话,“可去过厨房了?冯嬷嬷那边如何说?”
采荷身后的背篓空空荡荡,闻言无奈摇头,“冯嬷嬷说近日事忙,还没来得及去采买。”
“既如此,那就明日再去。”春兰轻声开口,伸手帮着采荷将背篓取下,径直走到廊下的煤炉处,去瞧了瞧那上头烧着的水,采荷随即跟了上来。
“姑娘屋里的炭火已经断了好几日,这天寒地冻的,如何受得住?”
今岁气候古怪,明明已是三月天,却还冷的厉害,他们院里的炭火本就不多,遇上这样的日子根本就支撑不住,采荷去厨房领取份例时,管事的冯嬷嬷却说府中往年都不曾备这么多的炭火,存量不够,要先紧着老爷书房用。
请大姑娘体谅些。
采荷不过一个丫鬟,冯嬷嬷搬出程父,她也只能灰溜溜的回来。
可一连去了三日,厨房都说府中事忙。
如今天寒地冻,程府一日取暖就要用掉不少炭,说是来不及采买,这话怕是看大门的小厮都不信。
“依我看这话分明就是那老婆子的推脱之词,我前头去厨房,还听见她们在嘀咕二姑娘手炉中用的银骨炭多么金贵。”
“那黑心肝的老婆子明摆着是故意克扣。”采荷越说越气,气呼呼的往外走,恨不得这会儿就追到厨房去同那冯嬷嬷理论清楚,将属于程胭的例份要过来。
只是还没走几步,就被春兰一把拽住,采荷不明所以,“你拽着我做什么?”
春兰叹气,示意采荷冷静一些,“便是知道她故意克扣,我们又能如何?”
“你去厨房闹一通,当下倒是快活了,可有想过之后?”春兰指了指屋子,轻声道,“还嫌姑娘不够烦心?”
采荷一听这话,立刻就安静下来。
屋里屋外不过隔着一层窗户纸,她二人的对话程胭早就听了个正着,她微不可闻的叹了一口气,丫鬟们都能看明白的事情,她又岂会不知?
这不过是推托之词,程家虽然不算太富庶,好歹也是个京官,何至于家中连几斤取暖的炭都没有?
不过是旁人不愿给罢了。
冯嬷嬷是程父继室李氏的陪嫁,深受李氏信任,府中采买等一应事务,都是冯嬷嬷在统管。
她说不曾有,程胭又能如何?
就算闹到程父的面前,他也会高高在上的告诉她,继母管家不易让她莫要无理取闹。
实在是眼盲心瞎。
继室的陪嫁都能堂而皇之欺负到她的头上,程同济功不可没。
自从母亲故去,她没了母亲的同时,也没了父亲。前些日子她及笄那么大的事儿,程同济都吝啬回来,只打发人送回来一只普通银簪。
并非是程胭幼时他绘出的那一支。
原本程同济说过,要寻来最好的玉料,亲自雕琢。
只是昔日的承诺,都随着母亲的离去而一同消散。
及笄礼全都由李氏操办,李氏非她生母,又如何会为她尽心尽力?
敷衍的笄礼,草草开始,草草的结束。
若非程胭的未婚夫家越国公府送来贺礼,她只怕是要沦为全京城的笑柄。
程胭早早的告诫自己莫要为这样的父亲伤怀,但有些事儿只要想起心里还是会难受。
春兰采荷还在外头看着煤炉,采荷杵在一旁生闷气,春兰哄她去取汤婆子。
但采荷还有些不高兴,“汤婆子顶什么用呢?一会儿就冷了。”
“有也总比没有的强。”
“立春已过,天气很快就会暖和起来,很快就用不上炭,若是冷便多穿些衣裳,夜里多灌几个汤婆子也能对付过去。”
春兰佯装生气的敲了敲她的头,“还不快去,难不成要冻着姑娘?”
采荷没说话,一掀帘子就进了屋,速度极快的抱着汤婆子出去交给春兰,二人齐心协力,手中动作愈发快了起来,不多时春兰灌好了几个汤婆子抱进屋里。
采荷则在外头看着煤炉。
春兰将其中一个小巧玲珑的放在程胭手边,手心里传来的温度让程胭有些恍惚,她也不知怎么的,竟没由来想起采荷方才说的话。
程芮的手炉中用的是银骨炭?
银骨炭金贵,无烟无尘还不呛人。
她从前也常常用,不过她要比程芮更奢侈一些,直接将这炭当做屋炭来用。
整个屋子里暖洋洋的,便是寒冬腊月的日子里,也只是着了一些单衣。
父亲为此颇有微词,觉得她太奢靡,但阿娘宠她,便是父亲反对也会拿出体己给她置办,好叫她舒舒坦坦的度过冬日。
可在母亲去世后,程胭就再也没见过什么银骨炭。
她从回忆中抽身,将那些思绪尽数掩埋,手心里的温度让程胭眷恋不已,原本就绣的艰难的抹额,如今更是不想再动半分。
程胭费了不少的力气才终于说服自己将手从那暖呼呼的汤婆子上拿下,捏起冰冷的绣花针。
春兰从柜子里找出许多的旧衣服,裁成细细长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