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火平的观念中,单一金属虽具有独特特性,但也存在种种不足,他坚信合金将是未来发展的主导。
他的观点得到了在场几人的默许,他们专注地研究了片刻帛书上的内容。
此时,一名身形魁梧、年岁稍长的壮汉缓缓走近,面容带有一丝困惑,“殿下,我们以打铁为生,拿起工具作战我们义不容辞。
但关于这帛书的内容,我们实难领悟。”
“???”
“啊?你们不识字?”
李火平微感诧异,眨了眨眼,发现自己对这个世界仍知之甚少。
一群精通百锻钢技艺的匠人竟然无人识文?
这让他不禁想起了那些建筑大师。
他们或许同样拥有着深厚的技艺,但在这知识的海洋中,他们似乎也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实际上,这正体现了知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在这个时代,建造房屋并非易事。
不仅需要理解建筑图纸,还需洞悉各种传统忌讳,并随着时代潮流不断进行改革创新。
与那些简单复制的建筑相比,有钱人更追求独特性和个性化,以此来彰显他们的地位。
因此,能建造出优秀房屋的人都是经验丰富、技术高超的。
然而,锻造师却有所不同,他们往往来自于天赋和经验,而文字传承对于他们来说并非关键。
他们并非不识字,而是对李火平的著作缺乏系统理解,因此才产生误解。
沉思片刻后,李火平选择了一种更加浅显的表达方式:“简化一下来说,百锻成钢其实就如同炼去铁中杂质,借由大火的高温与强力锻打,将杂质排出。
若在过程中加入与钢铁相容的物质,便可增强钢铁的强度与韧性。”
“殿下所指的是混合铸造法吧?”一位年长的壮汉稍显迟疑后确认道。
“混合铸造法自古流传至今,从先秦的青铜器到现今将士身上的兵甲,都是通过这种方法打造而成。”
李火平对于壮汉的疑问并未过多在意,微笑回应:“正如你所说,先有青铜器再有兵甲铁器,证明混合铸造法并非只有一种形式。
当一种新型合成法出现时,必会随之出现更多的变种。
你们的任务就是在未来发现更多新方法。”
“这条道路虽然并不广阔,但在当前却是汉国的最佳选择。”
“除去上述限制,人力锻造依旧存在无法忽视的弊端。
古籍记载的水里锻造法颇具神奇之处,你们可寻找擅长此道的匠人自行探索。”
言毕,继续抽阅帛书,不再多言。
壮汉陷入沉思与迷茫之中,却未得到更多解释。
“造纸术!”李火平目光一瞥,双眼立刻闪烁起兴奋的光芒。
这可是流传千古的巧艺!
“能造纸的,请上前!”
这次没有几位出现了。
此时,一位三十岁左右的壮汉站了出来。
虽然对此技艺感兴趣的人并不多,但这并不令人意外。
尽管纸张的发明并不算晚,但由于一直使用恶茧、病茧制作方絮纸。
其材料难得且制作过程复杂,制作出的纸张质量也难以满足需求。
然而,对于李火平来说,只要有基础,他便有信心进行改良。
他考虑用更易得的麻料替代昂贵的丝料,并坚信通过多次试验,前期质量提升是指日可待的。
于是,这本被视为“价值万金”的帛书交到了这位壮汉手中。
同时,李火平也细心地确认了他是否真的能够理解这技艺。
事实上,他发现这个时代的工匠中识字率颇高。
随着一叠帛书的展示,李火平逐渐点出了古代的各种珍宝。
如水车、曲辕犁等农具,以及瓷器、陶器和玻璃等艺术品。
他内心深处充满着对技术进步的渴望。
若非受限于当时的科技与生产力水平,甚至想要勾勒出风力发电的蓝图。
在手中的帛书尽数展现后,他仍感觉未尽其意,许多构想尚待付诸实践。
时代的技术桎梏束缚了他的创新思维,令他不得不转而谈论农耕之事。
“食为天之重,农业乃是首要之务。”李火平咂了咂嘴,淡淡道。
“但事实上,关于农事我也并无过多需要赘述。”
“若能创造出先进的农具如曲辕犁,并配合优质的种子和农家肥,再辅以完善的水利灌溉系统,那么农业的丰收便指日可待。”
“农业是万物之根本,本王郑重承诺:以每亩产量五石为基准。
若有人能提升一斗的产量,本王便赐予他县农之职,负责一县的农业事务,俸禄三百石以示嘉奖。
若能提升一石产量,本王将提拔他为郡农,统管一郡的农业事务,俸禄增至六百石。
而若有人能实现两石以上的产量增长,本王将竭力向陛下举荐,未来担任大司农之位也非不可能。”
此言一出,现场众人深感汉王的恩泽,纷纷跪地谢恩。
自古以来,踏入官场之路皆非易事。
通常,除非朝廷腐败严重,出现滥用职权、贩卖官职的恶劣情况。
否则对于那些无背景、无祖辈庇护的人来说,想要跻身官场无异于白日做梦。
尽管有些人曾在宫廷机构中担任要职,看似地位显赫,实则只是皇帝的近侍仆从。
他们或许渴望在朝中更进一步,成为统治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