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武侠修真>重生后始乱终弃,疯批前夫更疯了> 第23章 和他彻底结束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章 和他彻底结束了(1 / 2)

姜壹请好假,一切准备好,再次踏入杳市,深感物是人非。与上次她到这里,已经时隔近两年。

上辈子在晏琤的陪同下,她回来一次。在福利院的志愿者们的帮助下,她改头换面,从水路转到铁路,从杳市地界转往内陆。那一次是她最接近于逃离的时刻。

如今隔着生与死的两个世界的距离,她再次回来的时候是一个人,也再也没有了枷锁。

晏琤是何等骄傲的人,姜壹已经说得很清楚,以晏琤现在的性格,他根本不屑于再花心思于她身上。

自重生以来,姜壹还没有如此轻松的时刻。

她和晏琤彻底结束了。

她的心情极佳,连带着步履都是轻快的。她仿佛看着上辈子的阴霾正在慢慢散去,她的生命又一次展开。

姜壹是死过一次的人,因而格外能体会到生命不易,她发誓,这辈子绝对不会再重蹈覆辙。

她先是回了一趟在杳市的家,说是家,其实也仅剩下她一个人。

这处小区,每一砖每一瓦都镌刻着时光的痕迹,道路还是由很久之前的青石砖铺就而成,斑驳而沧桑。两侧是低矮的楼房,外墙剥落,露出里面的底色。

杳市一直都不富裕,城中有不少像这样的楼房尚未改建或拆迁,这套房子还是姜壹父亲留下来的,有不少年头。再加上姜壹每年只有父亲祭日的时候才会回来这,平日里连寒暑假她都留校,或是学习或是做家教,总之要给自己后面攒生活费。

毕竟这里也是伤心处,她父母恩爱,一个去世一个失踪,每每踏入这里,她都会感到痛苦。自上大学之后,能不回来,她是不会回来的。

直至和晏琤在一起,最甜蜜的那段时间。晏琤那双眼睛璨若星辰,他一字一句坚定地说道:“壹壹,以后我陪你!咱们是有家的。有咱们的地方就是你的家。”

她略眨眨眼,把纷杂的记忆抛回脑后,将行李放在一边,开始打扫收拾。进入父母的卧室,那里一切都保留的像是十年前那样,每一个家具摆设都在原来的位置。

十年前,她才不到十三岁,如果不是这些年一直保存着这间屋子的摆设,她父母的生活痕迹早就消失了。

太久没回来,落了一层厚厚的灰尘。

姜壹将灰尘除尽后,这里才像是家的样子。她将客厅的果篮里放满新鲜的水果,又将门口鞋柜里的鞋子放下两三双在地上。

一切的摆设像是下一秒她的父母就会回来。

茶几桌面上还放着姜壹妈妈唐仪最后出门时候的信条,随着时间的流逝微微泛黄,字迹也逐渐模糊。

姜壹没丢,也没敢触碰。纸张太过脆弱,被岁月侵蚀的几乎要破碎。

唐仪字迹很飘逸,字末的一撇一捺尽数飘起,与下一个字的开笔连成一线。

字条上写着:“壹壹:妈妈有急事出去一趟,大概晚上回来,乖乖吃饭,不许给妈妈省钱。”

唐仪那天走得匆忙,只留下饭钱在桌子上。

那时候姜明远刚火化没多久,唐仪强撑着这个家。姜壹怕妈妈没钱,想给唐仪省钱,经常不吃午饭。

可是姜壹一直等到了第二天中午,只等来唐仪乘船出海、遭遇海浪、尸骨无存的消息。姜壹不愿意相信,坚持以失踪报案。

收拾好已经到下午,姜壹在花店定好花束,先是去了一趟易安福利院。

“壹壹来了!”

在门口打扫卫生的徐阿姨盘算着按照往常,姜壹应该今天会回来,早早的在门口拿着笤帚,变打扫边等待。

这间福利院规模适中,不大也不小。里面的叔叔阿姨都熟悉姜壹。姜壹在这里生活过一阵时间,当时她的养母是福利院的院长。

在她十三岁那年,只有她的养母承担了养她的责任。

姜壹露出笑容,她穿着厚厚的棉袄,提了一些吃的喝的。

福利院里孤儿很多,有些认识姜壹,有些仅仅是觉得她面善,但是姜壹亲和力很高,很快就和孩子们玩到一起。

新任院长是个严肃的姓安的女士,她也算是看着姜壹长大的,听闻姜壹回来,连忙出办公室迎接她。

她严肃的脸上堆起了笑容,眼中也溢满慈祥:“前阵子你汇了这么多钱过来,在外面吃的可好啊?这些钱太多了,你一个读书的学生,哪来的这么多钱?”

说到后来,她眼中尽是担忧。

“安姨,来路是正规的。前面出了点事,这些是赔偿金。”

姜壹不打算把自己进icu的事情说给这些真心为自己好的阿姨们听,平白让她们担忧。

安院长知道姜壹的秉性,信任她,于是没有多问。

这时,姜壹看到安院长急着出门接她,还拿在手里的纸张。

安院长注意到她的视线,将这几张纸递到姜壹手上:“正好你回来,给安姨参谋参谋。有几家成京那边的贵人借着杳市的政策,想资助我们福利院。”

“那可太好了!”

姜壹由衷的感到开心。

她随意翻了几页,映入眼帘的是捐赠人:柳仪瑾的字样。

成京虽不是华国的首都,也算是超一线城市,成京来的富商大概率会帮助这些福利院的孩子有一个更好的前程。

她将这些捐赠协议递还给安院长,安院长接着道:“下午三点半,成京那边还有个大人物会到,他们看上福利院的位置,想帮助福利院再旁的地方重建。”

这不是坏事,易安福利院历史久远,建筑已经破败不堪,又孩子众多,欠账也多,姜壹寄回来的五百万可以解燃眉之急,但是无法给孩子们创造更好的条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