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女生耽美>家父宋仁宗> 第三十七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七章(2 / 3)

,也没跋扈到当街杀监军然后造反的兵将。

“你要一直这么说,我可就要以为你是将如今视做五代,暗讽官家暴虐无德了。”

“殿、殿下明鉴,臣忠君爱国之心,天日可表啊!”赵昕懒得理他,继续说道:“不过你那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话我觉得还不错。你焉知官家将崇文重新改为讲武,不是改不善者呢?”

这话可算是撞文官枪口上了,连欧阳修都忍不住出班奏道:“殿下,国朝有今日之盛,而无武将之患,正是因为本朝的崇文抑武的国策啊。”

赵昕摸了摸下巴,面上充满着天真的求知欲:“国朝之盛?盛在何处?

“盛在檀渊之盟的岁币?还是盛在过往几年李元昊连年犯边挑衅,掳掠百姓?还是胜在王伦仅凭五百人纵横江淮千里,守土的地方官开门揖盗?

“我就不明白了,太祖太宗两朝同样推行文治,就没发生这些事。

“可见是你们这些文官要不是一代不如一代,要不就是没有真心辅佐我家。

“官家今番复崇文为讲武,也是有鉴于此,不愿后世子孙为难,是英明圣断!”

在自己老爹面前,赵昕能够直陈祖宗之过。但当着满朝文武,这个锅就要甩得非常迅速了。

我们老赵家是绝对不可能有错的,所以一定是你们这些文官的错!

欧阳修被噎得说不出话来。但他本来出头就是为了表个态度,主要是做给谏院的同僚们看,所以也就装作不能言的模样顺势退下。

由同样知谏院的王素接过辩论棒。

“殿下岂能历数旧事,明明两月前我朝才有种世衡策反李宁令哥,水洛城大胜收复数州之地,大扬本朝威名。夏主李元昊俯首称臣,并赔偿钱物无算。”饶是早已经知道本朝文官颠倒黑白的无耻,赵昕还是忍不住抽了抽嘴角。

种世衡是武将,策反宁令哥的计划是我压上储君的政治前途才得以施行,就连条约也是我拟定,抽着西夏签订的,结果现在都成你们的功劳了?

如果赵昕现在坐的是他爹那个位置,那他现在会怒吼一句“欺天啦!”

可现在他只是太子,所以只能耐着性子听王素继续说:“此皆少不了我等文臣辅弼、参赞、运筹之功。”加上后面这句话就对味多了,可惜王素在后头又加了一句:“我等如头脑手足,前线将兵只如一刀,何能与我等相提并论?”

赵昕看到了不少武臣冲王素瞪眼,尤其是几个前些天跟着他去换匾的。

他抬起手,微微摆动了一下,示意稍安勿躁。占极少数的武将群体立时安静如鸡,太子殿下已经向他们表明了愿意做靠山的态度,他们也得识趣点听招呼,不要让太子殿下难办。

赵昕之所以拦阻武将们,是因为他心中清楚,要想让这些文臣服软,就必须在他们最擅长的地方打败他们。赵昕笑吟吟地道:“王卿此言,听着倒是很有道理。”不知为何,包括王素在内的一众文臣,在见到赵昕这个笑容的时候心底都冒出了一股寒气,感觉有极度不好的事情即将发生。

唯有赵祯默默地端起了范。

被贴脸输出了太多次,他已经能够预判宝贝儿子开大的前奏,应该很快就需要他上场做裁判了。果然赵昕接着就说道:“那就按王卿你的意思来,文人为头脑手足,武臣为刀,刀自然要被头脑支配,手足约束,对否?”

王素的预警雷达在不断地报警,但事已至此,只能硬着头皮说道:“正是。”

赵昕揣手手:“那正好,水洛城一战收复数州之地,到现在也没配齐亲民官员。一问杜衍就是乏人,也不知道平常那些在吏部等着补缺的去哪了。

“西北现在是兵镇重地,依王卿之言,更是不能少了头脑手足约束刀兵。

“久闻谏院耿介清正之臣颇多,不知王卿能不能给我推荐两个。也好稳定西北新附之地,不堕祖宗威名,扬本朝国威啊。”

王素只觉背上开始冒汗了,偷偷拿眼睛偷瞄赵昕。殿下,我是什么样的人您还不知道吗?我只是出来走流程的啊!否则更要管不住谏院了!

赵昕也没多难为他,毕竟王贡在他身边是真卖力气,他得给王贡留面。

于是转望坐在御座上的赵祯。

赵祯心领神会,清咳了一声将所有人的注意力引到自己身上,然后说道:“诸位都是国家栋梁,朕倚之为心腹,事关社稷安定,不知可否有愿意为朕分忧的啊?”沉默,死一般的沉默。

开玩笑,西北军州那是他们这些"国家砥柱"该去的地方吗?

谁不知道那里气候苦寒、条件艰苦,当十年的官也未必有在内地富裕州郡当一年的官捞得多。更何况新得之土,民心未附,出错不要太简单,能轻而易举地给履历上增加污点。

再加上还有狼子野心心的李元昊时刻想着收回“故地”,就他们今日在紫宸殿的言论,边镇的丘八们定然看他们不顺眼。

边镇与内地州郡不同,那些丘八权重得很。起杀心后都不需要刻意地针对他们,只需在夏贼犯境时稍稍来晚那么一会儿,他们的性命就算了账。

即便被发配去岭南崖州为官,都不能去那啊!至少在岭南崖州凭借着士大夫的身份也能获得很大便利。赵祯看着无言以对的百官,怫然不悦:“你们还真是本朝的忠良啊,朕意已决,此事不必再议。”当赵祯用出乾纲独断决定今日朝会的重头戏后,接下来的一切就显得乏善可陈,反正赵昕是半梦半醒间开完了朝会,然后一溜烟地回东宫补觉去了。

但如此一块巨石投入水中,所泛起的涟漪绝对远不止这些……

紫宸殿朝会散后,三三两两地文臣聚在一块儿,充斥着沮丧的气氛。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