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太空电梯和发射平台之争
这是陈麟所能联想到的内容,实际上的研发则是需要依靠那些专业的各路科研人员来弄,到底能到哪一步他并不知晓。
“还得看那些人能研究到哪一步了,”
陈麟稍微平复了一下自己的情绪,朝着小吴出声道:“不过按照这个节奏下去,咱们未来协会估计会进化成一个无法想象的存在。”
小吴眨了眨眼不知道陈麟说的意思,不过他很快就听到了陈麟的声音再度响起:“……比如说像是更高科技层面的星系霸主,随手的小武器就是轨道炮、粒子炸弹或者纳米炸弹,核武器之类的东西到时候对于咱们来说都算是老式武器了。”
听到这个之后小吴顿时笑了起来:“很有想法啊哥!”
“咱们现在还处于集中力量吃先驱者文明的科技遗产的阶段,先驱者文明虽然被虫族给灭族了,但是他们的科技树却是很先进的。”
“到时候咱们将太空电梯建造起来,也走出这个星球到这个世界的太空宇宙当中去闯一闯,干虫族就不说了,广阔的太空宇宙,那么多的星球和矿物资源,想想都让人觉得心潮澎湃啊。”
陈麟顿时也是大笑了起来,小吴说的极有道理,到时候进入太空之中那视野就自动放宽了,几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各路资源几乎就摆在他们的面前,想想都觉得诱人!
举几个最为简单的例子。
比如说太空当中存在着的小行星带,这种明显是被认为是星系形成时剩余的物质,本身也是一串小行星的集群,其内部的那些小行星都含有丰富的矿物资源,比如说最常见的就是铁、镍、钴、铂、钯这一类的金属矿物,未来可能会出现类似于特制的矿石矿物也说不定。
这些金属对于太空技术和地球上的工业都极为重要,到时候搭建太空电梯进入到太空领域中,只要能够采集或者发现足够的金属矿物资源,便可以不断的激励越来越多的人源源不断的进入到太空之中。
更不用说除去小行星带之外的各路行星上方可能存在的资源了——金属矿物、水资源、能源资源、气体资源甚至是其他潜在的资源,比如说某些星球上独特的星球特产之类的。
“咱们现在的太空电梯项目进行到哪一步了?”
陈麟回过神来,看向小吴出声询问道。
小吴还真就没怎么研究过这些内容,被陈麟这样一问有些愣神,最后还是陈麟自己靠着智能助理查询到了当下青龙基地的太空电梯项目组研发进度。
青龙基地这边的太空项目组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快,整个项目组目前都还处于前期准备工作当中,之前出现在陨石碎片现场的碳纳米管研究就是其下属研究室弄出来的一部分成果。
陈麟简单看了一番,意识到当下青龙基地内部目前有些争执——和之前计划的不太一样,太空电梯项目组成立之后的确是投入了前期的启动资金,这个金额具体多少陈麟也不太清楚,这个资金让青龙基地重新修缮完毕并且保证了前期项目组顺利的进行了各项工作。
不过眼下要进行关于太空电梯的后续推进工作了,众人才猛然意识到了项目前期投入的资金根本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因为后期需要投入的资金缺口着实太大,一批项目组的成员对比了使用飞行器可能的花销之后,提出了将预先设计的太空电梯项目改成飞行发射平台,转而全力发展星际飞船的想法。
青龙基地内部的争执眼下就集中在这里,红龙协会内部也因为他们提交上来的文件有了些许的犹豫,两个大项目用的资金都不是小数目,纵然是眼下的红龙协会是财大气粗又不缺人又不缺钱,可动辄上百亿的资金总投入还是要慎重一些的。
陈麟细细的看了争执双方给出来的说服理由,太空电梯项目组那边仍旧是坚持常见的说法,其项目组主推的太空电梯项目可以大幅降低将物体送入太空的成本。
毕竟传统的火箭发射需要大量的燃料来克服地球的重力,而太空电梯则利用电能驱动爬升器沿着缆绳上升,从而节省了大量的能源和成本,目前常温超导材料已经得到了突破,电力对于此时的红龙协会来说几乎是翻了好几倍的供应,根本不需要担心会出现供应不足或者电力运输损耗的问题了。
加上太空电梯可以连续不断地运输物资,不受火箭发射窗口和运载能力的限制,可以更高效地运送大量物资进入太空,其优势显而易见。
不过说的这些内容在陈麟看来都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太空电梯截止到目前还处于准备阶段,就是因为这个项目组是完全新建的、前所未有的,大量的基础建设人类都是第一次建造,之前出现的唯一场景都是在科幻小说或者科幻影视剧当中。
之所以会出现争执,实际上也是因为太空电梯项目组这边的问题太大、太多了些。
比如说之前一直难以得到突破的材料问题,虽然后面靠着先驱者文明提供出来的技术支持,让红龙协会这边做到了使用碳纳米管来制造数万公里长的电梯缆绳,但是其中耗费的精力和资金却也是寻常项目无法想象的。
加上太空电梯建立起来之后电梯缆绳在运行过程中受风、地球自转、太空垃圾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复杂,很多东西都是目前红龙协会这些科研人员从未遭遇过的……
总结一下,目前的太空电梯项目组问题主要集中在技术、成本、维护和运营以及安全和自然灾害上,蓝海星本身还是个问题比较多的地方,多少海洋的情况下导致太空电梯的下方区域绝对不会稳当,也是需要考虑的一环。
种种问题最终导致不少科研人员对于这种未知领域充满了一种原始恐惧,他们会不由自主的倾向于自己本身更加熟悉的场景,比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