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蔽君之明,塞君之听,夺之政而专其令,有其民而取其国矣’。为臣者,任,必有规矩可循。见功而与赏,因能而受官。为君者,无为而治,操杀生之柄。然,如韩非所言,‘申不害不擅其法,不一其宪令,则奸多’。术治有其理,然而不能舍‘法治’。若以术治国,则心术之邪正,遂为兴衰之本。孙儿以为,以兵取天下,当非难事。天下如何定,则尤属不易。”
蒙骜点点头,“观书有会意,善!”言罢又看向蒙恬,“昨日与君上相谈,如何?”
“君上胸有丘壑,绝非莽撞之人。”
蒙骜沉默片刻,似在思虑。“今日听尔等之言,皆有识见,大父甚感欣慰。”
兄弟二人口中称谢,均心中讶异。大父一生戎马,久作秦军主帅,素以严厉著称。看大父今日之态度,与往日大是不同。他们听了大父之言,心中自是惊喜异常,然而想起方才听到的咳嗽声,又不由担心起来。
孙儿们的心思,蒙骜全看在眼里。搁在膝上的手微微握起,他抬起右手一挥,“已是卯时,尔等需去应卯了。”
待他二人关门走远后,蒙骜那苍枯的手用力地抓着桌角,然后猛烈咳嗽起来。
一旁侍立着的蒙武拧了拧眉,忙捧了茶过来给阿翁,“孩儿即诣宫中求太医。”
蒙骜从咳嗽中缓过气来,“久病之咳,不足挂齿。”他用手指蘸水,在书案上留下四个水点儿,“吾儿,依汝之意,当如何抉择?”
蒙武坐到阿翁对面,指尖划过这些水滴,互相以水线连上。分散的水滴之间形成复杂的相互联系,逐渐呈现出一种交织的状态。
“如是者多年,阿翁心中早已有决定。”蒙武以手指按住一角,缓缓挪动着,最终一举吞并其余三角。
蒙骜看着这场景,忽朗声道:“赫赫宗周,亡于诸侯。权力,应集于君王一人之手,见功而赏,施恩于臣子,施德于天下。”
蒙武抬起头,不解地看着阿翁。
“吾等不过一臣子,此必非吾言也。”
蒙武当即了然,“君上虽年少,但颇有胆识。大秦百年东进大计,必成矣!”
蒙骜抬眼看向窗外,此时天已大亮,有玄鸟飞过,又逐日而去,最终消失在天边。他脑中又浮现出了往日种种,纛旗在如血残阳中招摇着。
他忽然想起很多人,想起孝文王、白起将军,还有信陵君。他们都如浮云般消散了,带着荣辱与悲哀。他又想起长平之战,凄惨的哀嚎声在他的耳畔响起。
蒙骜缓缓呼出一口气,将手边的绢帛展开。这是一幅标识着密密麻麻符号的作战形势图。
“咳咳……庞煖大败燕军,俘剧辛而杀之。咳……咳咳咳……,信陵君已逝,若五国合纵,主帅者,应是庞煖。”
“庞煖已至耄耋之年,却是初膺重任。赵多良将,却无君主之贤。庞煖隐世多年,终以作战得任用。然,非明君识忠直者,乃奸人之计矣。庞煖纵有满腹智谋,却不足为忧。五国各有异心,合纵攻秦,也势必瓦解。”蒙武的手指点了点地形图中的一个位置,“此地乃秦之屏障,今已不需矣,可为大计之始。”
蒙骜往他所指之处一看,正是韩国。
“吕相邦设宴于宫中,君上虽托病未赴,却使毅儿携书遗余。君上所言,与汝无异。”
蒙武缓缓点点头,“君上富于春秋,俟加冠亲政,定能实现祖宗遗愿。”
“加冠,亲政,东进,兼并。”蒙骜一字一叹,语气中满是遗憾,“吾年老矣,恐皆未及睹,其可惜哉!”
蒙武听得此言,又见阿翁满头白发刺目惊心,不由心口一酸,低低唤了声:“阿翁!”
蒙骜却是神情泰然,“吾若与庞煖较量,传捷报于邯郸,则以军功荫佑后人。然先人之庇,不过一时耳。今日试问尔等,皆出乎吾之预料。他日吾逝,尔等亦能不为前程担忧。吾,可以安心矣。”
蒙武心中千万言,却久久沉默,此时耳听得阿翁道:“汝去忙罢,吾欲小休矣。”
“诺。”蒙武行礼退出 ,仔细将房门关拢。他转身走下台阶,见到一只麻雀跳到地上,待四目相对时,它又扑腾着飞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