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女生耽美>兰陵风流> 109.第一O九章 灭蕃之战(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09.第一O九章 灭蕃之战(三)(2 / 3)

人很疯狂,打不赢了就自爆,哎呀呀,真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咱们大唐衣锦着绣,没必要跟这田舍汉撕扯,代价太大,胜了也不算胜。”所以大唐不是拿不下吐蕃,而是打下的代价如果太大,以吐蕃这块苦寒之地来讲,不值得。

李况没摇蒲扇的手一一伸出指头,“归总而论,吐蕃人以前能够阻挡我军,主要是靠三点:一,气候,二,人和,三,地利。但如今情况不同了:

“赤德松赞薨后,吐蕃经历了内讧之变,先是格桑达玛和丹增多吉争夺赞普之位,权贵大臣和军队都分裂为两派;之后丹增多吉被刺杀,丹巴俄松两个王子争位,权贵大臣又一次分裂;再至格桑达玛南下,两军交战,死伤近十万人,这对吐蕃兵力是一大削弱。更糟糕的是,钵教和佛教彻底闹翻,不可能再联手对外,在之前的争斗中,双方的高手已经死伤不少,足以伤筋动骨了,从高端战力来看,对我军入蕃已经造不成太大的威胁。面临这种景况,即使赤德松赞复生,也是徒唤奈何了。”

但如果是赤德松赞,这个时候绝对不会愚蠢的向扎西纳派出援军,而是会收拢兵力,趁唐军还未打到逻些,迁都至象雄,依靠西部地域的广袤和地利,与唐军形成东西对峙,休养生息后未必不能收复东土——以吐蕃这种气候,大唐终究不能驻军太多。这些是李况没有说出的话,也是晋阳公主定下“攻城打援”战术的主要原因,其目的就是要歼灭吐蕃的有生力量。

在攻打扎西纳时,李毓祯以西宁军攻城,以神策军、龙武军野战,在居于斜坡的不利地势下,吐蕃人见识到了什么是“大唐精锐”。

神策、龙武、虎贲、羽林四号八军能被称为大唐军队的精锐,绝不是侥幸,他们是以一挡十、以十克百、以百敌千、以千克万的龙虎狮豹军,如龙矫然,是说他们的阵形变化灵活又矫捷,如虎威猛,是说他们的气势如虎,如狮慓悍,是说他们搏杀的力量和技巧,如豹凌厉,是说他们的冲锋速度和敏捷……只要克服了高原症,这八军中的任何一军,都要让吐蕃人倾十万之兵而敌。而今这八军集合了三军在扎西纳,吐蕃的十六万大军即使占据地利,也无法抵挡。

论索朗和尚仁嘉措越打越冒汗,求援的使者已经派出了两拨。

晋阳公主把持着扎西纳战役的节奏,唐军的攻势紧迫,却又没到逼死人的地步,让吐蕃人觉得形势危急,又让他们觉得只要兵力够就能翻盘。这种认知传达到逻些,紧急征调的援军一拨拨的过来,因为是从各地的千户、万户府征军,到达扎西纳的时间当然不一样,而这更方便了唐军的“打援”,一支支援军进入了扎西纳这个“不归之地”,再也回不到他们的领地去。

六月十一,唐军攻占扎西纳。

从攻打扎西纳之初,到攻下扎西纳,唐军“攻城打援”前后用了二十四天,与唐军之前的疾进如风相比,攻下扎西纳的速度称得上龟速了。

但在这个龟速战术中,唐军取得的战果是:歼灭扎西纳军队十万四千,俘虏五万,俘虏非战力的部族十六万;共歼灭四支援军计七万五千,俘虏七万,俘虏随军部族十一万。

也就是说,吐蕃人在扎西纳一战中,共损失了二十万军队。

这对吐蕃的兵力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

此时逻些王廷已经无兵可调,德庆驻扎了三万军队,要抵挡南下的河西军,不能调;藏布江以南的领主军队,已经征调五万去阻击剑南军,没法回调;象雄只有三个万户府、五个千户府,各地领主的军队加起来不到五万,似乎是杯水车薪,最主要的是隔得太远,调兵来不及。如此,除了逻些的五万守城军外,竟是无兵可调了。此时,只能下全民召兵令了,只要能上马的男丁都是兵,又东拼西凑征调起了二十万军队。但这二十万军队连同逻些的五万守城军都没有被调出去,因为扎西纳与逻些之间的林孜只是一个千户府,而且不具地利,王廷商议后决定集中所有兵力,将唐军败于逻些城下。

由此,东路唐军攻打林孜几乎就没有阻力了——不到一万的林孜军面临十几万唐军,即使还有着作战的勇气,但在绝对的劣势下,只有勇气是没法挽救败局的。

当晋阳公主这路唐军攻下扎西纳时,河西军也已经突破念青唐古拉山脉的南山口,攻下当雄军镇,跟着南下攻占扎玛牧区;当东路唐军打下林孜西进逻些时,河西军也打下了德庆,向逻些进发。

六月二十五,东路唐军兵抵逻些;二十七日,河西军也至逻些城下。两路唐军分别在东、南、北三面扎营,围了逻些。

晋阳公主的帅帐设在东面唐营中,二十八日,她在帅帐召开军事会议,东路和北路的将帅均出席军议。以萧琰的级别,还不够资格出席这样的军议,但萧曈将她作为记室参军带上了,说让她“长长见识”。因为将军们下去要传达指令,布置军事,所以参加这样的军事会议,是要带参谋幕僚和亲信文书的,后者往往是记室参军,官职不高,却往往是将帅的心腹。

李毓祯作为攻蕃的都元帅,她的帅帐很大,容纳下四五十人都还显得绰绰有余,各军的主帅都坐前面,将军坐后面,按说这么多人,萧琰又是坐在萧曈的侧后方,并不醒目,但因为只有她一人戴着面具,就招人眼目了,东路军的将军都往萧曈这边看,西宁军总管杨朔和萧曈比较熟,开玩笑说:“萧将军收了个俊儿郎啊?”

萧曈挑着眼眉哈哈笑,“我三哥的儿子,因为俊得天怒人怨,只好戴面具了。惹得各位将军羞颜就不好了嘛。”

杨朔“扑”一声笑出,“许久不见,萧将军还是这么风趣啊。”

其他将军也哈哈笑起来。

萧曈很正经的,“我说的是真话。”

这话引来的笑声更大。

萧昡的眼角忍不住抽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