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冷的闷哼一声,刘辩回头向卢植与荀彧看去,稍作沉吟之后凝声说道:“
太傅,你也是深通军伍之人,却不知道对董凉州这大军有如何看法?”
听闻到刘辩的询问,卢植很是有些苦恼的摇了摇头,随即声音低沉,携带着一股淡淡的担忧之气说道:“陛下,虽然董卓其人乃良家子出身,更兼生性残暴。但在这军伍之中的见识,却是让老臣也自愧弗如啊。”
“老太傅所言不错,看这军阵的排列阵势,显然布设营地之人深通军法之道。”说道这里,荀彧微微一顿,随即抬手向董卓的大营用力指去,沉声的说道:“陛下请看,董卓的大营前后共有四门,如此一来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却也能让其在最短的时间内有能力展开反击。而这……,却还不是最让微臣感到担忧的。”
“哦……,如此布置严禁的军阵,却还并不是最让文若看重的呢?那么不知道文若又担忧的是什么?”刘辩一惊,虽然他也曾经跟随卢植与荀彧几人学习过一些军阵知识,但到底还是没有真正带领过军队布阵应敌,却还是有些不明白的向荀彧问道。
听闻到刘辩的询问,荀彧与卢植两人相视而笑,随即卢植向荀彧说道:“公达先生,你见识超凡,还是你来向陛下解释吧。”
“那在下就献丑了。”
含笑向卢植点了点头,荀彧抬手一指董卓大营处那层次林立的高塔,沉声的对刘辩说道:“陛下你看那里是什么?”
“瞭望塔?不……,看样子更像是箭塔。”紧盯着那黑夜中座座高塔,刘辩很是有些不确定的说道。
“陛下所言算是答对了一半,那确实是瞭望塔,但他最重要的作用却不是用来瞭望。而是用来指挥整个大营之中的兵士。”荀彧收回手指,含笑向刘辩解释道。
听闻到荀彧的话,刘辩不由的再次向那黑夜之中的高阁看去。不久之后,刘辩的面色却渐渐的阴沉了下来。
在古代之时没有灯光,但凡到黑夜之时,行军打仗也就更加的危险,也正因为如此,历史之中才会出现了很多深夜偷营之事。
而董卓在其大营之中所布设的那些繁多的高塔,却正好无形之中的解除了这种危机。试想一下,如果一旦有人在深夜之中偷袭董卓的大营,先暂且不去替这股军队是否会被警戒塔之上的士兵发现。就单说军队进入到董卓的大营之中。那么在这繁多的警戒塔之下,却也不会有任何的好果子吃。
有着这些警戒塔的存在,董卓帐下的武将就可以根据警戒塔之上所发出的军令很完美的来对偷袭之人作出正确的应对方法,如此一来。也就算立于不败之地了。
“如此看来,董卓帐下确实有深通军略,智谋通达之辈啊。”烦躁的摇了摇头,刘辩心中不自觉的突然浮现上一抹担忧之色。
“不错,看这行军布阵之法,此人显然深通人性的弱点。如此之人,先不去提他是否在智谋之道上有所建树,单单用来做说客与布设离间计,却绝对是个可怕的对
手了。”迎着那深夜的寒风,荀彧面色沉色的缓缓说道。
听闻到荀彧之言,刘辩的眼前突然的浮现上了一个身形纤瘦的书生身影,这书生面容刚毅,自有一派潇洒之气。而此人,正是在董卓进京之时帮助董卓劝降吕布,帮助董卓彻底掌控洛阳的毒士李儒。
在历史之上,李儒虽然在智谋与行军布阵之上并不算太突出,只能算是一个不算弱的谋士,但有一点却是让人将其彻底的记住,那就是李儒其人是三国之时少有的纵横家、绝代说客。
纵观李儒一声,他用他那张巧舌如簧的嘴不知道帮助董卓解除了多少的危机。也因为如此,才会让董卓对李儒其人多加看重。
“不好……,是朕失误了。公达可能会有危险!”
想明白这些的刘辩,心中突然的升起一股惊恐,在经过短暂的沉思之后,刘辩才想明白了事情的原由。
三国之时的谋臣武将虽然讲求忠义,但也正因为如此,不少的谋臣才会为了其主公的大计而宁愿背负上千古骂名,做下了诛杀对方有才能之士与丧尽天良之计。
而这点,历史之上的诸葛武侯火烧藤甲兵如此,现在刘辩身边的谦谦君子荀彧也是如此。
“陛下,你多疑了吧,公达虽然年幼,但其见识、才学与机智就是老夫却也敬佩不已,怎么会有什么危险呢?”卢植很是奇异的看着刘辩,很是疑惑的问道。
“不错,公达是机智过人,但却也正因为如此,他此去董卓大营才会有危险的啊。这却是朕疏忽了。”悔恨的击打着自己的手掌,刘辩起身向着董卓的大营望去。很是担忧的说道。
“陛下。你的意思是……?”荀彧这时候却也明白了刘辩的意思,面色瞬间就苍白了起来,旋即疾声向刘辩问道。
“朕担心的是,李儒恐怕会因为心中妒忌公达的才学,或者是李儒会为了董卓的利益而将公达除去啊。难道你们没有听说过,不为我作用之人才,宁愿诛杀之这样的话嘛?”双眸一凝,刘辩很是有些担忧的看着董卓的大营,而在其紧握大营栅栏的手掌之上,那狰狞而起的血管之上都能够看出他此时心中的急迫心情。
“既然如此,那可如何是好?陛下,要不老臣亲自前往董卓大营一次吧。以老臣在朝中的资历身份,想来董卓即使再过肆意妄为,却也会稍有忌惮的。或许老臣此时前去,还能够将公达先生救回来呢!”卢植一惊,疾声向刘辩说道。
“不用了,恐怕此时就是太傅大人前去却也晚了。”刘辩神情痛楚的摆了摆手,随即低声的自语道:’希望朕给公达的那方锦帕能够救得公达一命。董卓……,如果你真的谋害了公达的话,那么朕是绝对不会放过你的。”
于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