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8章(5 / 7)

成熟得越晚。京师所在的华北平原,夏收大概就在五月中下旬。那是一片金黄的麦田,是农民们一年的辛勤付出和期盼。但如今,这片麦田却可能成为建奴大军的目标。

“如果我是范文程或多尔衮,我一定会选择这个时候攻破关卡入侵。一来可以抢夺粮食,二来可以试探我们大明的军力。”林小风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沉重和无奈。他的心中已经充满了对建奴大军的愤怒和痛恨,仿佛已经看到了他们肆虐的场景。

“或者他们更会效仿李自成的做法,围困京师。”林小风继续说道。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冷峻和严肃,仿佛已经看到了京师被围困的场景。那是一座繁华的城市,是大明的心脏和灵魂。但如今,它却可能成为建奴大军的囊中之物。

“至于吴三桂守着的山海关,多尔衮只要用一部分兵力牵制住他,就能让他没有余力顾及西边了。”林小风的声音中带着几分分析和推理。他的心中已经充满了对吴三桂的担忧和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他在山海关上坚守的身影。那是一个英勇的将领,是大明的忠诚卫士。但如今,他却可能面临建奴大军的围攻和牵制。

林小风陈述了他的担忧。他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多尔衮、范文程都不是等闲之辈,尤其是范文程,他对建奴的兴起有着不小的功劳。那是一个阴险狡诈的人物,是大明的头号敌人。他的先祖范仲淹一生都在抗击外敌,哪里会想到五百年后,他的后代竟然会投降给外敌呢?如果范仲淹知道了这件事,一定会气得从棺材里跳出来用棺材板去打他吧。想到这里,林小风的嘴角不禁露出了一丝苦笑。

李邦华的眉头皱得更紧了。皇帝所担忧的确实很有道理。以多尔衮、范文程的智谋和策略他们怎么可能会错过这么好的机会呢?那是一场即将到来的大战,是一场关乎大明命运的大战。他们必须做好准备,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那么最迟两个月之后大明军队和建奴之间必然会有一场大战!这是一场无法避免的战争,是一场关乎大明生死存亡的战争。他们必须全力以赴,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勤王的诏书不能撤回!”邦华显得疲惫不堪。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坚定和决绝,仿佛已经看到了即将到来的战争和胜利的希望。

刚刚才在追赶流寇现在又要迎接建奴的挑战大明真是处在一个多灾多难的时期啊!林小风在心中默念着这句话,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和决绝的光芒。他知道,这是一场无法避免的战争,但他们必须全力以赴,为了大明的未来和百姓的安宁。

“要抵御外来的侵略必须先安定内部的局势!”右都御史房可壮忍不住说道,“如果让勤王的军队返回那么张献忠、李自成等贼寇就会得到喘息的机会最终成为我们心头的大患!”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急切和焦虑,仿佛已经看到了流寇肆虐的场景和大明的危机。

“陛下我们现在内外交困应该先安定内部然后再抵御外来的侵略!”众大臣纷纷附和道。他们的声音中带着几分坚定和决绝,仿佛已经看到了大明的未来和希望。

然而林小风并不这么认为。他带着前世的记忆而来知道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清末的割地赔款、民国的覆辙都是很好的例证。他知道,只有强大的军力和坚定的决心才能抵御外来的侵略和保护大明的百姓。为了迅速解决这个问题林小风已经派遣高时明先行一步了而百官却还不知道。所以他必须在朝议中提出招降张献忠的策略然后才能光明正大地实施。他要利用张献忠来制约建奴,为大明争取更多的时间和机会。

林小风环视着群臣眉头微微蹙起:“各位爱卿认为我们在两个月之内能够消灭所有的流贼吗?”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冷峻和严肃,仿佛已经看到了流寇肆虐的场景和大明的危机。他知道,这是一场无法避免的战争,但他们必须全力以赴,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大军往返已经耗费了近两个月的时间如果现在撤兵那么建奴来犯的时候我们拿什么来抵御呢?”林小风继续说道。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分析和推理,仿佛已经看到了建奴大军压境的场景和大明的危机。他知道,他们必须做好准备,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他们可不是李自成那样的乌合之众!建奴的军队强大火炮厉害京师的城墙能够抵挡得住他们的红夷大炮

林小风一提及“诏安流贼”的提议,整个朝堂瞬间陷入了沉寂,静得连呼吸声都似乎变得清晰可闻。阳光透过窗棂,斑驳地洒在金碧辉煌的大殿上,却照不进大臣们心中那片阴霾。没有一个人敢于应声,仿佛这提议是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了每个人的心头。成庆华的心中更是五味杂陈,他暗自思量:“如果诏安真的能够奏效,那么大明朝又何至于让流贼如此肆虐横行呢?这其中的曲折与无奈,岂是一言可蔽之?”

回想起七年前的车厢峡之战,那时的高山峻岭间,明军与流贼的对峙如同一场漫长的噩梦。成庆华的思绪飘向了那个风雨交加的日子,时任四省总督的陈奇瑜,一位面容坚毅却眼神中带着几分疲惫的老将,他站在峡谷之上,望着下方被围困的流贼,心中满是复杂。那时的高迎祥、李自成、张妙手、张献忠等人,虽然衣衫褴褛,面黄肌瘦,但眼中闪烁的却是不屈的光芒。陈奇瑜因为轻信了他们的投降之意,加之林小风的许可,便全盘接纳了他们。结果,这一决定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流贼们得到了喘息的机会,不久之后便如同脱缰的野马,再次反叛,肆虐四方。

史书上关于那段历史的记载,字字句句都透着讽刺与无奈:“流贼与奇瑜的官兵们交杯换盏,欢宴痛饮,甚至交换马匹共乘,抵足而眠。那些没有衣甲的流贼都得到了完备的装备,没有弓矢的也都磨砺了武器,数日未食的也都得以饱餐。”然而,这些话并不可全信。明朝末期的文吏们,他们的笔锋如同锋利的刀刃,即便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