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觉得《青花瓷》里面融合戏腔,很美,也很有韵味。
仅此一句改动,就够了!
此时,吃惊的除了在屏幕前观看直播的观众外。
现场的所有人也被孙云浩的第一句所吸引。
直播镜头很巧妙的给到了小房间休息的香缇摩尔,她更是发出了“哇哦”声。
她用英语向旁边的女翻译员问道:“他是在唱京剧吗?”
女翻译员想了想,回答道:“这是他独特的华夏风唱法,将华夏传统的戏曲唱法融合到音乐中,很受大家喜欢。”
“这真是太神奇了,我很喜欢。”香缇摩尔笑着说道。
这半年来,华夏风音乐如同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席卷了整个华语乐坛。
从乐坛的巅峰人物到初出茅庐的新星,无一不试图在这股风潮中留下自己的印记。
但多多少少都带点祖师爷——孙云浩的影子。
在这众多尝试与探索之中,孙云浩这个名字始终如同一座巍峨的山峰,矗立在所有后来者的视线之中。
他的每一次创作,都仿佛是对“万物皆可华夏风”这一理念的生动诠释。
当《歌手》节目组宣布孙云浩的竞演歌曲为《青花瓷》时。
其实音乐圈内有被震到!
瓷器,这一承载着华夏悠久历史与精湛工艺的文化符号。
不仅在国内备受尊崇,更以其独特的美学价值享誉全球,成为了华夏文化的一张闪亮名片。
孙云浩选择瓷器作为创作灵感,无疑是一次大胆而富有深意的尝试。
很多词曲人与歌手开始构想:
如果由自己来操刀,会如何围绕瓷器这一主题,编织出一首既具有传统韵味又不失现代感的歌曲?
乍一想,真的很难写。
再一想,无从下手。
这个题材太“静止态”了,总不能一味的夸瓷器美吧?
此时,舞台上的孙云浩如“交卷”一般。
无形中在说:都听好了,祖师爷再给你们露一手,什么叫华夏风。
开头用戏腔,都学会了没?
没有没关系,下面还有更精彩的!
台下,林瑾颜则是嘟着嘴,看着台上熠熠发光的孙云浩。
“哼,都给我唱歌了,还留这么一手。这家伙,心眼儿真多。”
原来,在孙云浩给林瑾颜清唱的《青花瓷》里并没有开头这一句。
舞台上,随着戏曲声结束。
随着伴奏的缓缓流淌,那悠扬而韵味十足的曲调瞬间抓住了所有人的心弦。
弹幕如潮水般涌来。
“前奏杀!又现前奏杀!”的惊呼此起彼伏。
这几乎成了孙云浩演出前的一个标志性信号,预示着接下来将是一场视听盛宴的开启。
舞台上的孙云浩,他的气质在舞台灯光的映照下更显温文尔雅,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透露着不凡的艺术修养。
镜头捕捉到他时,他那专注而深情的眼神,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好帅啊!”这样的弹幕不断闪现。
当镜头缓缓拉远,整个舞台的壮丽景象尽收眼底。
水墨元素被巧妙地融入舞台特效之中。
随着音乐的起伏,一幅幅水墨画卷在舞台上缓缓展开。
美轮美奂,仿佛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
这不仅仅是一场音乐的演出,更是一次视觉与心灵的双重享受。
终于,前奏在一片期待中落下帷幕,孙云浩那清澈而富有磁性的嗓音随之响起。
第一句歌词,如同晨曦初照,温柔而又充满力量,瞬间点亮了无数听众的耳朵。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这一句歌词,如同画卷般在听众心中徐徐展开。
那“浓转淡”三字,不仅描绘了青花绘制时的细腻笔触,更蕴含了一种情感变化的微妙。
让人感受到一种由深至浅、由浓至淡的情感流转,意境深远,美不胜收。
紧接着,“【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这一句更是巧妙地将青花瓷的图案与爱情的美好相联结。
牡丹的娇艳与女子初妆的清新相互映衬,使得整首歌曲的意境瞬间升华。
从对青花瓷的赞美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了对爱情的颂扬。
这样的转折,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让人不禁为孙云浩的才华所折服。
舞台上的舞美设计更是与歌词内容完美契合。
当第一句歌词唱出时,舞台上仿佛真的有笔墨在流动。
墨色由浓转淡,如同青花绘制的过程一般,生动而形象。
而牡丹花的绽放,更是为整个舞台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立体。
此时,众多传统乐器声响起,它们各自独立时已是天籁之音,而当这些声音汇聚在一起时,更是形成了一股不可抗拒的和谐力量,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场音乐的盛宴之中。
这些民乐元素的加入,不仅丰富了歌曲的层次感,更使得整首歌曲充满了浓郁的华夏风情,让人沉醉不已。
弹幕中,“美”字频繁出现。
曲子美,歌词美,舞台美,三者相互辉映。
“我喜欢这个舞台,好美啊!”
“光是这节奏和开头,孙云浩稳了!”
“不愧是华夏风祖师爷,别人写的华夏风那叫什么玩意啊。”
“这首歌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