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置太软弱,要求他认真镇压,就应该对着刁民开枪,不要乱放,否则这些会更加肆无忌惮。
然而,其他人却对此十分消极。乾隆的态度,反而引发了更多人反对。履亲王允裪、和亲王弘昼、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等人都出面上书。众人认定,这都是因为工头贪污导致,所以处置侵吞工钱的工头就行。其他的就别查了,赶紧给钱。
乾隆虽然还在嘴硬,但户部已经与工匠达成协议,同意了补发欠款等要求,还特意用现银直接发放。这件事此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两次叫歇事件,惊动了皇帝本人,引出了皇室、一大批文官和京师军队,结果居然还是以宁事息人告终。朝廷自己面对工匠都腿软,让他们以强力支持商人,难度就可想而知了。
而这种情况的原因,其实也不难理解。
在之前提过的清水教起义中,发生了一次“有意思”的冲突。清军在大部出动,包围义军之后,曾经希望通过斩首行动,用最小的代价解决问题,免得混战造成更大损失。
为此,清军提出和义军首领王伦进行谈判,而王伦也答应了。双方在一个院落进行会晤,清军专门调集了二等侍卫音济图、绷阿尔图等人,组织精锐突击队。王伦居然真的单独出面了,突击队立刻翻墙入院,试图捉拿他。
到这里,还像个欧洲传统故事。
然而随后,厢房里冲出来十几名义军,和大内侍卫们搏斗。侍卫们不敌,连忙放弃王伦逃走。事后清军调查,发现音济图等八人受伤,数人伤势严重,全靠跑得快才保住性命。所以虽然无功而返,还是受到了赏银奖励,为首的音济图还被提升为一等侍卫。
这么看起来,大内侍卫好像就是鱼腩,连武装农民都打不过。但实际上,这些人并不是养尊处优的废物。其中大多数,都来自京师健锐营,是乾隆亲自关注训练的精锐,在平定金川和大小和卓的战斗中表现突出。
而指挥这场失败战斗的,就是兵部侍郎舒赫德。
作为多次战场上打出来的老手,他显然对于自己的军队有清晰的认识。一群农民就闹成这样,这要是京师的工匠给逼反了,鬼知道会搞出多大的事情。对于朝廷来说,明明是给点钱就能摆平的事情,犯得着冒这么大风险么。
单独看一个事例,可能没法清楚地了解当时的情况。但这些例子互相验证,就能说明很多问题了。作为当时的亲历者,官吏们显然很明白利害,所以自然会做出这种选择。
相比于同时代的英格兰,塞里斯官府对工匠的态度堪称纵容。这样一来,商人和工坊主自然就无法降低成本,积累资本的速度会降低,利润率按理也会下降。
后世一般都喜欢谴责明清官府不保护商人,导致资本主义无法发展。但放谁去主管当时的官府,都没有办法,因为工匠实在是太能打了。这根本就是个无解的情况……
月末双倍月票活动来了,求下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