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吓一大跳。
她今年已经四十三岁。
她女儿萧宝蓉都已经为她、生下了一个三岁的小外甥。
她身为皇后,又到了做外婆的年纪,如果皇上真依了邓氏的话,送她去国子监,重修操守与德行,她以后哪里还能抬得起头来做人?
她不等萧誉成有所反应,便怒瞪着楚娇娆,大声斥责:“邓氏!你到底还有没有规矩!本宫就算被皇上收了凤印,但金册、金宝还在,还是皇后。你居然敢干涉、皇上对本宫的责罚,你这是干政和以下犯上!”
“就是!邓氏,按规矩,我母后也是你的母后!你身为儿媳,竞敢撺掇公公惩治婆婆,你这是忤逆不孝!”萧宝蓉随后开口。
她几乎要被邓氏的话,给气死了。
她母后可是皇后,母仪天下。
让她母后去国子监,重修操守与德行,这等于是昭告天下,她母后母仪有亏,以后,无论是她母后还是她,都休想再抬起头来做人了!
楚娇娆既然敢给萧誉成提议,就不怕被吴氏和萧宝蓉跳出来反对。
她听完这母女俩所说,很淡定地反驳她们:“事情因我而起,我是受害人,有权就事论事,向父皇提出我觉得可行的建议。这无关干政,更不能算以下犯上、忤逆不孝。”
又说:“皇后娘娘都这把年纪了,还会有失母仪,枉为人妻,可见已经积重难返。这时候,要是讳疾忌医,只会更加病情恶化,无可挽回。”
这些话十分在理。
吴氏、萧宝蓉都不便反驳。
她们只能另外找借口,阻止萧誉成听信邓氏的提议。
其中,萧宝蓉比吴氏反应快。
她转而劝萧誉成:“父皇,你千万别听信邓氏的提议。我母后都这么大年纪了,如果按邓氏所说,去国子监,重修操守与德行,以后还怎么抬起头来做人?就是要重修操守与德行,也可以是在宫中自学!”
“就是!就是!本宫的自学能力,一直很不错。”吴氏马上附和。
虽然她根本不想、重修什么操守与德行,但是,万一皇上,真的听信邓氏的提议,那么,选择在宫中自学,最起码比在国子监学习要好。
萧誉成对于楚娇娆的提议,很感兴趣。
皇后今日的表现,比起过去,变化太大。
要是任由她继续这么发展下去,后宫肯定会乱起来。
他本来是打算用禁足,来解决问题。
但这个办法,治标不治本。
说到治本,还得用楚娇娆提议的、重修操守与德行这个方法。
他略想了想,作出决定:“从明日起,朕会派人,给皇后易容,护送皇后,以化名,入国子监,重修操守与德行。待皇后成绩合格,方可中止学习。”
这个决定,充分解决了,萧宝蓉担心的、她和她母后,难以抬起头来做人的问题。
她没有意见了。
只有吴氏,仍然还有意见。
她是皇上元配—元后吴芳仪的庶出堂妹,出身镇国公府。
当年,她的堂姐,在皇上还是亲王的时候,因病去逝。
她是吴家在元后这一辈中,剩下的唯一女儿,便捡漏,成了皇上的续弦。
不过,她的祖父镇国公,是靠军功才获得爵位的,没读过什么书。
受此影响,镇国公一直重武轻文。
她作为家中庶女,除了读过三字经,学过三从四德,根本就没读过其它的书。
她从前还听她的二皇女说过,国子监教人操守与德行,主要是根据老子所著的《道德经》。
得能读、能背、能默写、还能解释《道德经》,才能算过关。
要她这把年纪,进国子监,学这个,光认字,就是个大问题,更不用说读、背、默写、解释什么的了。
她一脸惊恐地看着萧誉成,哀声恳求:“皇上,臣妾从小没读过什么书,这把年纪了,您让臣妾去国子监读书,这不是在为难臣妾么?您还是罚臣妾禁足吧!哪怕是禁一年足也行!”
皇上会给育有皇子、皇女的妃嫔,留脸面,包括她这个皇后。
只要不是犯下难以挽回的大错,通常就是用下跪、降位份、与禁足这三个方法,来惩罚。
她这次虽然没有被降位份,但是凤印被夺了,损失非常大,如果加上再禁一年足,完全足够抵消这次犯下的错。
萧誉成闻言,不为所动:“朕意已决,无须多言。”
这意思就是没得商量了。
否则,只会弄巧成拙。
吴氏识趣,不敢再多说什么。
她站起身,带着她的宫女、嬷嬷、太监,转身离开。
然后,借着转身离开时,是背对着萧誉成、楚娇娆,面向着萧宝蓉的机会,冲萧宝蓉,使了个眼色。
先前她和二皇女过来,是因为中午听说了,邓氏手里、有国师赠送的造化丹。
她们打算把这事告诉皇上,然后找借口,撺掇皇上,找邓氏索要几颗,送给她们。
这也是她先前见邓氏给她行礼,立即沉下脸,为难邓氏的主要原因。
她当时心里想的很美好。
先趁机找借口,认定邓氏犯错,再将事情闹大,逼的邓氏不得不认错,到时,她就可以名正言顺的、直接向邓氏,索要几颗造化丹,作为赔礼。
现在,计划失败,她不仅得罪了邓氏,还惹恼了皇上,自然只能将、向邓氏索要造化丹的希望,寄托在二皇女身上。
萧宝蓉注意到了,皇后给她使的眼色。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