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怎么样,有没有多交朋友啦,是不是认识什么人啦,帮忙把把关什么的,我还以为没话找话咧!”
说起这个,梅逢春想起一件事,前些时去电视台参加一个节目,过程乏善可陈,部分细节让人感到有些羞恼。
有钱不一定学坏,但没钱,学坏的渠道都窄了许多,也不会吸引许多不怀好意的目光。
大学四年,没事不怎么回家不说,连个绯闻都没闹过,现在还成了小有名气的歌星,手握巨款,车房近在眼前。
“好。”
姑妈梅杏红没好气地瞪了侄女一眼,
“好心好意可以不领情,但用不着阴阳怪气。”
身为姑父,有些话带到就行了,不必劝诫太多,没见坐在对面的亲姑妈梅杏红都没说什么?
听了一会的金尚忍不住噗呲一笑,略带揶揄地说道:
“舅舅那边,估计不是要问这些,而是在催了,明年毕业就二十二了吧,都没带个男朋友回去,估计也是有点急了。”
这可不是二十年后,四五十岁不结婚还玩得挺嗨,也没人多管的时候,九十年代中期,老一辈身上有很浓重的“完成任务”的心态,将子女抚养成人,男婚女嫁安排妥当,才算是放下心病。
到场的男生很少,喜闻乐见的吹牛发酒疯的局面,自然没有出现,大家都是在校生或者毕业一两年的年轻人,也不是所有人都特别熟,气氛也不可能太热烈。
梅家兄弟这些年是发迹了,没指望家中子女靠着婚嫁来改变命运,可是,女儿出嫁的眉目都看不到,着实让人有些担心。左邻右舍没有考上大学的小姑娘,隔三差五有小伙子邀约出去玩,自家一点动静都没有,哪个父母不操心?
借着吵吵嚷嚷的歌声,李蓉凑过来,在李萱耳边说道:
“原本没计划这么多人的,主要是新生比较老实,来得比较多。”
“嗯,可以理解。”
新来的,还没形成稳固的社交链,对前辈的敬畏还比较深,只要不是特别的理由,还是愿意参加公开活动的,老生就不好说了,各忙各的,一般不会搭理没有实际意义和正当目的的聚会。
至于交了男女朋友的,更想去花前月下,卿卿我我,没空来这里参加类似联谊社交的活动。
李萱轻笑几声,漫不经心低回应道:
“看看大家的言谈举止,基本就能判断哪些是老实巴交的新生了。虽说是以女生部为主的活动,也不代表就是‘清汤寡水’啊!”
再过几个月,举办活动,气氛肯定就完全不一样了。
问个一般人不了解的问题,大学宿舍里面,晚上熄灯后,睡着之前,基本还会畅聊好久,是男生宿舍谈论女生多一些,还是女生谈论男生多一些?
这些还真不好说,因人而异,学院不同,地域不同,也小有差异。
不过,以自己切身感受来说,李萱觉得,女生宿舍没事的时候谈论男生更多,而且尺度明显更大。
混熟了的女生部成员组织私底下聚会的时候,要是没有男生,那可真是群魔乱舞,百无禁忌,说起带颜色的笑话,让自诩为“资深驾驶员”的男生都要面红耳赤。
“下次举办活动,人要好好筛选一下,也不要这么多,男朋友能带来就带来吧,熟人应该不会那么不知趣。”
“也好。”
略一思索,李萱还是点头同意了。
倒不是说陌生人多,而是不够熟悉,有时候交谈感觉有点尴尬。
上回李萱来小聚,自己开车来,特意选了一辆不太招摇的小车,结果,气氛还是有点不自在。
同龄人中,除了考研的,大多还是打杂的职场小透明,离单位近一点的公寓都租不起,每个月底手里就剩不下几个钱,偏偏有一个漂亮女生开着“豪车”来显摆,实在是太扎眼了。
当面笑哈哈,背地里指不定有什么风言风语。
李蓉颇有些感慨地说道:
“大学校园,说是象牙塔,里面大部分学生,或多或少都要接触外界,明明不成熟,还要靠自己那半吊子眼界衡量外界,自以为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多了。咱们学校,到底是全国排名前几的院校,偏远地区的学生多,实际上,不显山露水的‘土豪’还是不少的。”
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难道就没人想一想,上了大学还不会自己梳头发的李萱,到底是什么样的家庭,能养出这样的学生来?
大富大贵不敢说,强横一方的坐地户肯定是称得上的。
还有不怎么合群的金尚,在校园里也是个名人,每月几千几万的“零花钱”,带着几个年长的“学弟”玩乐队,家里没钱,有这个底气?
尤其是成为硕士研究生后,参与更多课题,有了接触真正的商业项目的机会,才算是真的认识到,社会和学校,到底有多么巨大的差异。
“小地方来的,见识少,不代表心眼就少,更不必急着套上淳朴的评价……”
李萱十分中肯地说道,
“年轻的女孩子,出门在外,尤其困难,咱们女生部存在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帮助广大女同胞更好地适应校园,了解京城,以及……将来如何在这里立足么?从这一点看,学姐你干得挺不错。”
“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现如今,学校和社会联系更加紧密,受影响更多,很多以往理所当然的人和事,也变了。我实在是不愿意那些懵懵懂懂的后辈,心智还没成熟,就被花花世界给迷惑了。”
“平时工作忙,能过来散散心,也挺好。”
“我也是,做课题忙得很,除了你们公司发过来的项目,还有张教授的任务,再过不久,就要去准备毕业论文了。”
“这么早?”
“硕士比学士麻烦多了,你男朋友没跟你说过么?”
“好像有这么一回事。”
李萱隐隐约约记起来,金尚曾经提过,为了拿到第一手数据,和导师去南边,待了小半年,“回南天”对习惯了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