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那个去报名校招都混不到位置的草台班子,如今已是北方颇为知名的科技与文化公司,是个人就要的阶段早就过去了,人才选拔还是以内部挖潜为主,外部引入新鲜血液为辅。
今夕文化发展太快了,导致很多老员工,跟不上节奏,有渐渐跟不上趟的既视感。
即便如此,金尚也不着急,愿意等那些一路走过来的功臣学习成长。
“节奏很重要,以今夕文化如今的体量,已经过了快速发展和野蛮生长的阶段,暂时缓一缓,努力消化这段时间的成果比较好。”
和李萱谈起公司的近况,金尚已经有所察觉了,加杠杆逆周期投资的事还要继续,但扩张步伐要再稳健一点。
扮猪吃虎,闷声发大财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在最上级商圈领域,都是强者的猎场,膘肥体壮的,到底是肥羊、野猪、猛虎还是棕熊,要看各自的表现。
现如今的今夕文化,就有点“虚胖”的苗头。
洪水猛兽都是要吃肉的,没有人情可讲。
万一露出了虚弱的本质,被竞争对手窥见了破绽,进而展开攻击,那可就糟了。
正常情况下,今夕文化是不会有问题的,可一有问题,就一定是大问题,想要偷偷摸摸掩盖都不行。
倒不是“金扫帚”给了金尚什么警示,而是按照正常的商业逻辑,拥有富可敌国的财富,能不能守住才是关键。
金尚离“首富”的距离还很远,但在明面上,已经是相当显眼的“大块头”了,说不定有豺狼虎豹想要来掂量一下斤两。
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今夕商城的融资一直不太顺,有时机不到的因素,也未尝没有各路资本默契地施压,看看能不能捞点便宜的缘故。
国内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也有可能是世界第一,今夕商城的价值,绝对不像资本市场表现的那般波澜不惊。
一些二三线在线购物网站,稍微有点规模,估值起步就是二三十亿,今夕商城又该值多少钱?
中小资本早就退场了,有实力下场角逐的,全是神仙打架。
——
在“水深火热”中煎熬了半个月后,干旱了有一阵子的华北大地终于降下了甘霖,让炎热的天气稍微得到了缓解,长江中下游、珠江流域和松嫩平原的水患也顺利挺了过去。
洪峰过境的时候紧张了一阵子,到底有惊无险,全国老少都松了一口气。
八月十七日,星期一,下了半晚上的小雨后,天亮的时候放晴了。
今夕文化的员工夏休大部分已经结束,金尚和李萱在度过了一个短暂的假期后,也返回了工作岗位。
随着公司无纸化办公的推行越发深入,原本有些磕磕绊绊的关隘渐渐梳理,效率在一时的下降后,开始回升。
大家都习惯了这种模式,艰难的磨合期顺利度过了。
当然了,也不全是好事,无纸化办公,远程协作和ERP系统铺开也引出了一个难以避免的问题,那就是工作流程死板且形式化,给了然假忙、瞎忙以及混日子的职场老油条打酱油的空间。
这些小麻烦,只能以后慢慢调整,而不能因噎废食,将现有的成果放弃。
“报表很重要,但只关心报表数据,对执掌大权的高管来说,是很不负责任,也很危险的做法。”
将齐招云送过来的周报摘要放下后,又翻了翻今夕视频最新的公告修正案,后颇有耐心地说道,
“你的角色,不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武侯,也不是唯唯诺诺的傀儡应声虫,这次敲山震虎的任务,算是完成了,但不完美。”
如诸葛亮那样的大才,几千年历史都找不出几个相提并论的,齐招云很有能力,但也没厉害到那个地步。
至于“三旨相公”,“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之类的庸碌之辈就更没有必要了,金尚旗下的事业,不会有什么都不做,混日子领高薪的高管。
“金总,烦请赐教!”
“上市公司今夕文化,你不要将它内部视作铁板一块,一门心思对总公司阳奉阴违,本质上,这是今夕文化为了甩脱需要长时间承担的包袱,利用资本市场的钱,发展自己事业的举措,融资上市,不是丢掉不管,而是以羁縻的方式,间接控制。表达我们的态度就够了,强调影响力,尊重管理层的权威,同样重要……”
顿了顿后,金尚继续解释道,
“本质上,他们就像是古代领了上国金印的蛮王,听调也听宣,但在部落内部,有很大的权利。你不能将他们视作纯粹的打工仔,而是有限合作的客卿。”
“拿钱办事,但有一定的独立自主的权威?”
“对!国内的公司运转,其实和国外有很大不同,如果大老板完全撒手,将公司托付给职业经理人,结果很有可能是公司被夺走,可要是完全视作自己的地盘,大搞一言堂,有本事的人就不跟你玩了。”
“那……我们该怎么监控,或者说管控这家上市公司的运作?”
“如果咱们是职业经理人或者代理人,看报表,对董事会、股东和投资人负责就行了,拿钱办事,各不相欠。可要是自家产业,光看这些粉饰过的数据,就有问题了。治大国如烹小鲜,历史小说中总会推崇什么‘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但在公司管理上,一定要秉持着‘疑人要用,用人要疑’的原则,企业文化什么,听听就好,自己别骗自己了。身为老板,一定要珍视人的价值,但绝对不要将成败寄托在某个具体的人身上,而是要用规章制度的力量来引导人力的发挥……”
网络上总有些小段子强调裁掉某个人才,导致公司巨亏甚至黄了的故事,可是,自家的产业,命脉掌握在别人手上,身为老板,你睡觉睡得着?
管理企业,规章制度的建立,甚至是企业文化的宣扬,就是要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包括老板在内,永远不要让企业适应某个具体的人,而是让人来适应企业。
“这是……打工仔和老板思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