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马佳头痛的是,皇宫内库空空如也,可国家百废待兴处处需要钱。
一场战争下来,内库的银子金币用光了,包括京城危机的时候,太监们从城头向城墙下抛掷财务,让北国兵哄抢,导致北国兵都去捡拾金银而暂时忘了攻城。
现在的内库没有钱了,怎么办?
她想起了皇帝让太监往城下抛金银就想笑,敌军攻城,也是一鼓作气,二而衰,三而竭。
你一抛下金银,就把一鼓作气的勇气杀气给破了。
敌军接着进攻第二次,再一抛金银,官兵的锐气二而衰了,接着抛就导致了敌人的攻势三而竭了。
这样干,也是一种很实用的战术,连兵书经典的《三十六计》里面都没有,如此稀奇古怪的计策,足够马佳佩服了。
后来,北国二皇子拿下京城进驻了皇宫,有些内库的金银制品是大块的,比如金的器皿,金的动物造型,甚至金的船和车马。
这些都被二皇子装车要运走,马佳截下了以后,都是皇家宫里的东西,马佳尽管缺钱,她也是不愿动的。
因为那些东西都是国宝级的东西,是皇家历代积存下来的,有着象征意义,就是再缺钱,也不能融化成金币银币用。
马佳看皇宫实在是缺钱,短时间之内,各地支援皇家的粮食倒是运进来了不少,可金银并不多。如果从民间搜刮,苛捐杂税太多了,也会引起民众的不满。
何况,有些官员会接着用皇家的名头横征暴敛,破坏皇家名声的。
不过,她看连三军的费用也捉襟见肘,不得已,就回去了八达洞,用机器崩出了六箱笼的金币,这样就圆了八箱子金币的谎言了。
好在北国兵只是祸害了京城周边百里的地方,其他地方官衙还在正常运转,就加紧在周边调集金银和粮食物资,以解除京城的困境。
黎县令也回了南窑口的县衙,那些没有在战争中伤亡的衙役,也开始陆陆续续的回来了几个。
一开始始终跟随他的四个普通衙役,冒着危险护卫自己,都是对他忠心耿耿的,也是忠心于皇家的。这时候有功就赏,首先是给他们提职了。
他们有的被他提拔为县丞,有的提拔是班头牢头,有的上位是主薄,司库……。
黎县令这样安排,算是对他们忠君爱国的奖赏。
这几个职位,因为南窑口县衙和北窑口县衙,是属于京城直隶的,这样的县令不同于别处的七品官,是直隶性县衙的六品官员,主薄司库,班头牢头也是七品官员等同的俸禄。
几个追随他的人有了七品官职,和外地的县令等同,这就可以光宗耀祖了。
现在,京城没有了皇帝,眼下的京城是群龙无首,无论是皇家还是民众,就得选个皇帝座龙庭,主持国家的大局是必须的。
在普通民众看来,三王爷是皇家王爷,又是这次退敌的参与者,即使是皇家论资排辈,也该轮到他了,他理所当然的就是当皇帝的首选了。
可军方和民众不一样,都是了解三王爷是什么货色的,现在都看好马佳,马佳现在是有实权的人物,军方把三王爷当成是废物,佳佳公主才是有勇有谋的。
打仗也一样,三王爷草包肚子没有什么计谋,此前打仗从不靠前,即使是在后方,什么事也插言不上。
马佳她不吐口让三王爷接位,军方的人也不想提三王爷。
这就尴尬了,朝中没有什么文官,军方的人又看不起三王爷。
三王爷想当皇帝,在北国入侵大德国的时候他没立下什么功劳,他是一无是处,也没有人提这茬。他自己只能是生闷气,或者蛰伏了,以后找机会翻盘。
按说这事是大臣们提议才对,但三王爷已经击毙了皇帝,连带着大帅马鸣,左右相,皇后皇太后都被他毙掉了。
如果他当了皇帝,他就是一个心黑手辣的暴君,名声明显就不好听了。
再说了,现在京城五品和五品以上的官员马佳不承认,后续她提拔上位的官员极少。原来的文官,只要是够五品的,连他们的家产都分给穷人了,吃喝都成了问题了。
即使是他们有什么想法,他们也见不到公主的面。
五品以下的官员有许多,有口碑好的,马佳也批准留用了,可没有资格上朝参政。
现任的史官是五品,他是专门如实的记载国家和皇家历史的。
北国二皇子当初看他不是什么实权人物,连当人质都不够格,就没有把他一起掳走。
马佳问他对皇家历史的记载,他对过去的皇家干预史记的记载也来气,康尔慨之的回答。
“公主,史官就是如实记录历史的,史官弄虚作假,和小说家一样凭空杜撰,掩饰皇家的过错,那还叫什么史官?我都打算辞官不做了……”
“为什么辞官不做了?”
“我在几个月前,打算修史,前朝皇帝要把前朝那些虚假的史记记载改过来。”
“那些记载,最后撰写的是我老师,他迫于皇家的威压,写出了许多不实的记载。自从我袭了老师的职位,就不想和他一样。想改正史记,却被前朝皇帝威胁了……”
“哦,听你所说,以后皇家接着用你的话,你还会修正以前的记载是吗,如果我让你写一些假的,让你瞎编一些关于我的功绩呢?”
“公主,做官就有俸禄,我也是喜欢钱的。”
他挺了挺腰“我是史官,史官是最不应该弄虚作假的,公主你接着用我记录历史我很感激。”
他话锋一转昂然道“但是,您若是让我弄虚作假粉饰你的过失,我说什么也办不到,除非你杀了我后换个人做史官!”
马佳赞叹他铁骨铮铮“好,你做得对,现在我给你恢复官位。你是前朝五品官里面第一个被留用的,你还是接着做史官吧,把你的傲骨硬朗一生才好!”
他对马佳千恩万谢,把马佳这个公主的身世如实记录了。
他还记录了公主在三王爷府里的生活经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