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皱起眉,这些并不是自己想要找的书,虽然他承认这些书未来很有用,可现在就是鸡肋。
李追远把身子探入箱子,打算把最底下压的那两套掏出来,费了好大功夫,流了不少汗,终于取了出来。
要是这两本还是养生类的,那这口箱子就可以永远吃灰了。
目光投向书封面,李追远马上来了精神。
《正道伏魔录上》!
虽然这书名听起来,有点像是如今大陆正流行的港台武侠小说,
但总比先前翻到的那些养生经要好太多了,而且给人以极强期待感。
只是,怎么只是“上”?
李追远看向拿出的另一套,封面上写着的是《正道伏魔录下》。
所以,这两套,加起来一百多卷,其实是一本书?可是,为什么要分上下呢?
箱子里的书,基本都是手抄版的,又不是出版物,想着上册销量好再出下册。
李追远分别从上下两套里,抽出第一卷。
快速翻页扫了一下内容格式,图文详细,里面还画出了各种环境下的各种死倒,还看见了用以对付死倒的东西。
只是,怎么有种熟悉的感觉?
怀着这样的心情,李追远拿出“下”的第一卷,翻开快速扫页,依旧是图文详细,但每个图文里都画着气泡,表示是在水里,而且道具使用变少了,更多的是和死倒的近身搏斗。
所以,上册讲的是岸上环境以及用各种道具对付死倒的方法;下册讲的是水下环境对付死倒的方法。
不过,这两者应该不算完全冲突,不是说岸上的方法水下就全都不能用。
作者这么分,应该是为了记述时方便,不能死搬硬套。
可是这舒服的字体以及这熟悉的配图画风……李追远马上把下册的最后一卷抽出来,翻到最后一页,
果然,在最后一行写着:
“——魏正道著。”
看着这个名字,李追远感到很是亲切。
《江湖志怪录》算是他的启蒙读物了,但他真没料到,魏正道居然还写有后作。
前者是概念定义,那么眼前这上下两册,就是公式了。
李追远很喜欢这种严谨有序的感觉。
环视四周这十几口箱子,这里头,是否还有魏正道的书?
李追远心里升腾出一个念头,如果这个人真的从入门科普读物写起,一层层写高……那么,《江湖志怪录》里每一篇结尾死倒“为正道所灭”,会不会就不是单纯的作者自娱?
而是真的……魏正道所灭。
之前,李追远只觉得这个作者很有趣,也觉得这个念头很荒谬,毕竟一个人一辈子,哪能去那么多地方见那么多死倒还灭了那么多。
但在昨晚,亲眼目睹了秦叔的风格后,他意识到,好像也不是不可能?
就像太爷一直不相信自己在大学里上课一样,人确实很容易在自己的陌生领域犯经验主义错误。
“我要是把你写的书全看完了,那你算不算是我的老师?”
那以后自己要是写日记的话,下面该怎么写?
某某死倒,
为正道传承者所灭?
……
柳玉梅正吃着点心品着茶,然后看见李追远抱着一摞书走上楼梯,后头跟着的是自己孙女,她也抱着一摞书。
俩孩子把书抱上二楼,放进了卧室,然后重新跑下楼,又从地下室各自抱着一摞书上去,往返了好多趟。
柳玉梅有些无奈又有些想笑,唉,这可是自己从小呵护养大的宝贝孙女。
不过,这样也挺好,只要不让她继续坐在屋内门槛后发呆,男孩就算扛着锄头带她去下地种田,柳玉梅都不会阻止。
搬完了书,李追远先拿出毛巾,打湿搓洗了一下,先帮阿璃擦脸擦手,然后折了一下毛巾,擦了擦自己的汗。
随后,李追远拿出三罐健力宝,给阿璃开一罐收藏一罐。
接下来,男孩女孩一起坐在露台,边吹着傍晚的风边喝着饮料。
女孩的发丝不时被风吹起,扫在自己脸上,痒痒的。
男孩偶尔撇过头,看向女孩的侧脸,她坐在西侧,正好与暖橘色的夕阳同框。
“回来喽!”
润生推着车,太爷坐车上,怀里还抱着一个黄色纸板箱。
“小远侯,太爷给你把电视买回来喽!”
“来了,太爷。”
李追远跑下了楼,迎了上去,表现出很高兴激动的样子。
拆箱,插电源,竖起顶部的两根天线,旋转频道,收看到了央视台和南通地方台以及县台。
县台正播放着一部琼瑶新剧,此时的地方小电视台只要能搞到片源就会放什么,也不在乎什么版权问题,反正看的都是本地人,辐射范围不大。
“咋样,小远侯,还挺清楚的吧?”李三江摸了摸电视机头,向李追远炫耀着。
“嗯,清楚呢。”
“太爷我啊,可是买的最新款,好了,润生侯,把电视机抬小远侯房里去。”
“不用了,太爷,就放一楼吧,这样大家都能看。”
“那哪行,就是给你买的,咋能不放你房里。”
“那样的话我会沉迷看电视,影响学习的。”
“哦,那行吧,就放一楼。”
“好嘞!”
润生很高兴地把电视搬进去,他每晚都在一楼桌子上打铺睡,这意味着自己可以整晚看电视。
刘姨这会儿说道:“该吃晚饭了。”
四组小饭桌已被摆好,润生手里攥着一根大香,旁边还摆着一捆小香,像极了大葱和小葱。
自打那天被小远提醒打开了新世界大门后,他就再也离不开这种吃法,只是每次吃香之前,他都得先将香点燃,然后从另一头开始啃。
李三江抿了口酒,对和柳玉梅刘婷坐一起吃饭的秦叔喊道:
“力侯啊,后天史家村老赵家办丧事,我回来路上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