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那面带笑容的陈怀信。
不少臣子的脸色很是难看。
虽然说。
在那煜国的科举考试里。
黎民百姓并未能战胜前承时期的读书人。
哪怕是成绩最好的,仅仅也只是中流水平而已!
甚至连那头名之人,还跟世家大族残存的子弟有关!
“可是。”
“这才仅仅三年时间!”
“就已经有普通百姓通过了科举!”
“若是再让他们继续读书学习下去的话……”
这些臣子互相对视了一眼。
他们都看到了那对方眼中深藏着的恐惧!
他们最不想看到的事情居然还是发生了!
若是照这样下去。
恐怕二十年之后。
那考试的名单上,占据大多数的,将会是黎民百姓出身的学子!而不再是他们这些根正苗红、有着庞大底蕴支撑的世家子!
“而且。”
“进入官场之后。”
“这些黎民百姓出身的学子,必然会下意识的团结在一起。”
“他们会联手蚕食我等的权利,将我等的位置给抢占过去!”
想到这里。
这些臣子的额头上更是冷汗直流。
哪怕这件事并未发生在大承,而是发生在以后的煜国。
可是所有人的心中都非常敞亮,等到推演结束了之后,姬清珞必然会将陈怀信招至宫中,让他负责重要事宜!
即便他们可以继续抗争、抵制、不配合,让那些政策都无法离开金銮殿。
但万一陈怀信还真有手段,来对付他们的这些方法,那一切可就完了呀!
“毕竟。”
“在那推演的未来里。”
“他所展现出来的能力实在是太可怕了。”
“谁都不敢保证他究竟能够做到哪一步!”
“所以。”
“最好的办法。”
“就是让他无法出现在姬清珞的面前!”
有些臣子的心中冒出了这样的想法。
既然知道自己不如陈怀信,那就只能采取别的方法来对付他了!
只是他们并不知晓,那所谓的国运庇护与国运反噬,会达到哪种程度!
因为连这鉴天镜,都是三百年来第一次使用,在此之前可没有任何参考!
“所以。”
“在此之前。”
“必须尽可能阻止陈怀信被招进来。”
“只有这样才能给我们争取更多的时间!”
看着皇长女姬长宁,正在向工部尚书询问,是否能够在各地修建学校的时候,他们心中的想法更是决定。
如果说是用商律或出海,来从他们嘴中虎口夺食,那他们还能勉强睁只眼闭只眼,因为这顶多就是肉疼那么几天。
但是。
让黎民百姓也能读书学习。
那可是在挖他们这些世家大族的根啊!
陈怀信要让那些泥腿子骑在他们的头上!
他们……绝不可能答应!!!
【靖平五年,九月。】
【那科举之事传遍了整个煜国。】
【前承时期的读书人目瞪口呆!】
【那些往日里被他们讥笑的泥腿子,竟然能够通过连他们都无法通过的科举?】
【“绝对是骗人的!”】
【他们完全不能接受这件事!】
【就连普通的黎民百姓,在第一次听说此事时,整个人也都是愣着的。】
【但当反复询问,得到同样的回答后,他们的脸上都露出了欣喜之色。】
【“赶紧将孩子送去学校读书!”】
【“说不定。”】
【“我家以后也会出一名大官!”】
【这是许多百姓心中的第一想法!】
【也让民间的尚文之风更加浓郁!】
【看起来。】
【这样下去。】
【那黎民百姓之中,必然会涌现出许多读书人,让煜国不用再忧虑人才之事。】
【但陈怀信却很清楚,不能因为大力扶持读书学习,而忽略掉了士卒与军队!】
【“无论是文,还是武,都是我煜国的基础!”】
【“不能重视一方,而轻视另一方。”】
【“而是两个全都要!”】
【同月。】
【在尚文之风正影响着煜国的时候。】
【陈怀信开创性的提出了武举制度。】
【“各州需派人教导习武。”】
【“并且。”】
【“从今往后。”】
【“武举将与文举一样,为我煜国招募人才的方式。”】
【“不只是民间之人可参加武举,军队之中表现优异的士卒也可参加!”】
【这番政策推出后。】
【最先兴奋的并非各州县习武之人。】
【而是那些平日里喜欢喝酒比武的将军们!】
【不仅是因为他们的子孙后代,能够通过武举来搏得个功名,不用再去跟读书人争个头破血流,就连他们麾下的军队里,若是有表现优异的士卒通过武举,他们同样也能够得到奖赏!】
【“从明天开始。”】
【“就往死里训练这些小兔崽子!”】
【“不然若是我麾下无人能够通过科举,那我这张老脸可往哪里搁呀!”】
【靖平五年,十月。】
【有士卒在边境线消失不见。】
【陈怀信大怒。】
【他当即派遣军队,要求前往附近的国家寻找,势必要找到那失踪的士卒!】
【“我煜国之人不能就这样不明不白的消失了!”】
【陈怀信下令出军。】
【巧合的是,那军队所前往的地方,正是那些未曾来朝贡的国家!】
【虽然这些国家知晓此事后纷纷抗议,想要抵制煜国的霸道行为,但其国内的混乱不堪,连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