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口馆中,毛利元就也带着毛利隆元滞留在此。
陶隆房等人搜捕相良武任,但是却被相良武任给逃跑了,不得已之下,陶隆房只得封锁了周防各地要道,希望能抓住相良武任。
“父亲,尾张守此举几乎等同于谋反,但是为何大内家却一点反应都没有呢?”毛利隆元疑惑的看着毛利元就。
毛利元就将手中的黑子落下,头也不抬的回答道“大内义隆如何能想到陶隆房会造反呢,甚至吾认为在大内义隆的眼中,陶隆房等人的行动都没有被视为造反,只是家臣间的矛盾罢了。”
“呵呵,现在的大内家怎么会变成这样呢?”
“真是奇怪!”毛利隆元想不通,当初那个意气风发的大内义隆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毛利元就指着棋盘说道,“别多想,专心下棋吧,属于我们的时机就快到了。”
“京极家那边,也会有所动作的,管领殿交给本家的任务已经完成了,现在只需要等就行了。”
“是,父亲!”
毛利元就收到京极高政的指示之后只干了一件事,那就是“通风报信!”
相良武任之所以能逃跑,正是毛利元就暗中将陶隆房等人的决议透露给了相良武任,相良武任在陶隆房等人动手之前便提前逃跑了,这会儿估计已经快到立花山城了。
在毛利元就看来,如果相良武任继续呆在山口馆,那么陶隆房等人轻易便能杀了他,但是如此一来,大内家并不会有什么损失,死得无非就是相良武任为首的少数人,对于西国霸主大内家而言,只不过是挠挠痒罢了。
毛利元就认为事情还不够大,必须要将俩派的矛盾弄到不可调和,大内家内部爆发大规模合战的地步。
如此,毛利家才能浑水摸鱼,这样既能完成京极家交给自己的任务,又能让毛利家趁机获取利益,从而达到利益最大化!
大内家对于毛利家而言还是太过强大了,只恨自己的实力太弱,否则又何须京极家,自己一个人便......
唉.......
想到这些,毛利元就自己反而还有些心神不宁了。
.........
“废物!”
“这么多人抓一个相良武任,居然还能被他跑了,这下上哪找人去!”
”刚刚主公还让人来问询,虽然被我应付过去了,但若是事情败露,再想杀相良武任,可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陶隆房无奈的说道。
这次在山口馆,陶隆房等人只带了侧近数十人,所以他们本打算悄悄把相良武任杀了,以此威逼大内义隆。
然而没想到相良武任跟个泥鳅似的,等陶隆房等人跑到相良武任家中的时候,相良武任早就跑了。
相良武任跑了,陶隆房等人一时间便不敢直接对大内义隆下手了,因为这样便“师出无名”了。
既然要清君侧,那名义上的目标便是相良武任,若是直接去找大内义隆那便是造反。
况且他们手上只有几十个人,光是大内义隆身边的亲信都搞不定,更别提山口馆外还有冷泉隆丰带着的大军,这跟送死没区别。
“在下认为,此事应当是有人泄密,否则我们刚刚制定的计划,为何相良武任能这么快就逃离。”杉重矩推测道。
陶隆房自信的摆了摆手,“不会,我们身边的都是一族武士和郎党,绝技不会。”
“会不会是毛利家?”内藤兴盛猜测道。
“更不会是毛利家。”陶隆房笑着说道,“毛利隆元与我乃是好友,毛利右马头与我早就有联络,这次毛利家父子自己也在山口馆,若是泄密被我们发现,不是自寻死路吗?”
陶隆房对毛利元就父子很是信任,这得益于陶隆房与毛利隆元兄弟的亲密关系,几人私交甚好。
“应该是相良武任在我们身边安插了耳目,所以我们稍有动作他便察觉到了。”
“其他的事情不重要,现在最重要的是尽快找到相良武任,否则夜长梦多啊。”
杉重矩这时候开口道“依我之见,相良武任应该逃到了筑前,不如我等各自返回领内动员兵势讨伐相良武任如何?”
“不可!”
“若是直接出兵,主公得知之后必会怪罪,且周防有冷泉隆丰的大军,我们如何能绕开冷泉隆丰去筑前呢。”内藤兴盛摇头表示了质疑。
陶隆房想了想,然后说道“我们应当做两手准备,一边暗中集结兵势随时准备出兵,一边安抚住主公让主公不会怀疑我们。”
“山口馆事务众多,主公现在已经不理政事,他身边少了谁也不能少了相良武任,过不了多久,主公自会让相良武任回到身边,到时候我们再动手!”
不愧是大内义隆的亲近之人,在座三人中也只有陶隆房最了解大内义隆了。
“好主意,就这么办,我这便返回筑前。”
“只是,还有一个问题,若是我们出兵之后,大友家趁机来攻呢?”
“大友家可不会放过这么一个好时机。”
大内家和大友家之间关于北九州的争夺由来已久,双方明争暗斗了多年,若是大内家中生变,大友家肯定是会趁机动手的,到时候几人把兵力带走了,筑前丰前的领地怎么办?
但如果丰后和长门不出兵,分兵防守大内家和筑前的杉兴运,那光凭陶晴贤麾下的俩千多人,又打不过冷泉隆丰。
“或许我们应该换个思路,早些年主公不是收了大友家的儿子为养子么,既然如此,不如我们暗中联络大友家,表明愿意重新迎回此人,那么便可消除大友家的威胁。”这个时候,陶隆房想起了之前曾经短暂做过大内义隆养子的大内晴英(大内义长)。
大内晴英是大友家出身,大友义鉴的次子,大友宗麟的弟弟。
当初大内晴持溺死,大内义隆便收大内晴英为养子,但是没多久大内义隆自己的亲儿子大内义尊出生了,便又把大内晴英送回了大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