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犹如白驹过隙,眨眼之间一九九七年就要过去了。
元旦这天,刘周的第二本小说《想见你》正式出版发行。
这次《萌芽》杂志社胆子大了很多,首印就是三十万册。
相比于《一闪一闪亮星星》的首印三万册,足足翻了十倍。
杂志社如此大胆也不是拍脑袋决定的,而是经过了详细的调查以及深思熟虑。
《想见你》这本小说在连载的时候就大受欢迎,其热度不比《一闪一闪亮星星》低。
再加上刘周的第一本小说在十二月中旬的时候,正式宣告销量突破百万册。
这也让刘周成为最年轻的作品销量破百万的作家,而且他还是只凭借一部作品。
虽说这种青春类型的小说在整个文坛来说,它的“文学性”比较低,就像武侠小说那样不是很被那些传统作家瞧得起。
但是当青春小说销量大爆的时候,就连那些传统作家也不得不正视刘周。
就如后世,传统小说式微,网文崛起那样。
刚开始传统文学同样看不起网络文学,但是当网络文学大行其道的时候,文坛也不得不给予网络文学足够的重视。
看看后世那些头部的网文作者,他们一般都是某省作协成员甚至是中作协的成员,有几个比较厉害的还担任作协的副主席。
所以在刘周第一部小说销量破百万的那一刻,他的名字也开始在华夏文坛响亮起来。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在前不久,粤东省作家协会那边就亲自打电话给他,邀请他加入协会,只需要他填一张申请表就行,其他不用他操心。
九七年最后一天,刘周就被通知,他的申请被通过了,他也正式成为粤东省作协的一员。
这几天还有不少媒体想要采访刘周,不过都被他给推了,他不想这么快和媒体打交道。
对于刘周此时的人气,《萌芽》杂志无疑是最为了解的。
因为一般人很难联系到刘周,只能通过《萌芽》杂志社来联系他。
也正是了解到刘周此时的高超人气,杂志社才敢在《想见你》出版的时候首印三十万册。
不仅如此,杂志社还让印刷厂做好随时加印的准备。
这次杂志社也是发了狠了,首发就对这本小说全国铺货,和盗版抢时间。
刘周的这本小说也没有辜负《萌芽》杂志社的期望,发售不到五天,三十万册就已经被抢购一空。
见销量如此火爆,在发售的第二天,杂志社这边就已经让印刷厂加印。
杂志社和盗版抢时间的策略显然是奏效了的,刚开始就吃下一块大蛋糕。
盗版商其实也早就对刘周的第二本小说虎视眈眈,在它发售的第三天,市面上已经出现了盗版。
对此杂志社也不慌,加印的三十万册可以慢慢卖。
对这本小说的销量,《萌芽》杂志社上下就没有一个人认为会低于百万册的。
小说的销量火爆,最高兴的莫过于刘周了。
这本小说他的版税可是百分之十,它的售价还是25块,也就是说每卖出一本,刘周就能拿两块五。
首印加加印共六十万册,刘周就能拿到一百五十万。
再加上后续的加印,刘周干瘪的钱包又将鼓起来。
此时心里又有底气的刘周,正在四合院的前院客厅头枕着曾梨的双腿,一脸惬意地和编辑曲河通电话。
“曲河老哥,我当然知道要趁热打铁,但是新书也不是说写就能写的,没有好的灵感也写不出什么好的作品出来,我可不想砸了招牌。”
“过年前真的没办法交稿?”
“没办法,你也知道我这马上就到期末了,学校里的事情一大堆,新书必须得等到过年以后。”
“好吧,我也不催你了,过完年可不能再拖了。”
“放心,我什么时候食言过,说了过完年发新书就一定发。”
其实曲河现在也不是特别急,因为刘周两部小说的爆火,已经有不少人跟风写青春类型的小说了。
虽然质量不如刘周写的,但有些也还过得去,可以在杂志上连载。
当然如果有刘周的新书当然更好,不过他要年后再写新书也不能一直催人家,毕竟刘周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现在青春文学在刘周的带领下,热度越来越高,杂志社收到的稿件也越来越多,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还会涌现出多个畅销的作家。
这才是曲河希望见到的场景!
“说完新书的事,我这边还有一件事情需要和你商量一下,那就是明年的签售会的事情。”
“明年的签售会有什么不同吗?”
“没什么不同,只是规模将会更大,涉及的城市会更多。”
“预计会去多少个城市?”
“最少七个,到时候还会有媒体的跟踪采访,也将会是你的第一次公开亮相。”
刘周沉默了会说道:
“将采访推掉可以吗?”
“刘周,我明白你的顾虑,如果你坚持的话,我也可以帮你推了。
但是现在你的热度很高,外界也非常希望了解你的一些信息,而且这你是推不掉的,迟早需要面对媒体。
既然早晚都要面对,那还不如将利益最大化,让那些媒体帮着你宣传,带动小说的销量。”
“好吧,听老哥你的。”刘周微微叹了口气。
他也知道曲河说的是对的,但是自己成为公众人物的话,就要非常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骤然给自己加上了一个无形的枷锁,会让刘周非常的不习惯。
尽管刘周知道自己迟早要面对,但还是希望这一天尽量晚一点。
“老哥,采访可以,但是不要安排太多的媒体,就算要安排,也要是那些大型的或者口碑比较好的媒体。”
“这点你放心,我会亲自把关,而且还会提前和你商量。”
“那我这边没什么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