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罪,我因为同事欧阳远不愿意帮忙运作工作指标,心生怨恨,口出恶言,污蔑他的妻子李稻花同志。
我所说的李稻花同志每天到处晃悠,伺机寻找对象的话均为不实言论。
现在,我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对此进行深刻检讨……”
食堂门口,柳杰拿着稿子,在饭点朗读自己的道歉信。
只要是来吃饭的,都能听到这道歉信,有些那天没吃到瓜的,这会儿也被人重新补上。
“这比黄来弟还要惨呢,据说,黄来弟要被调回来,他被发配去仓库。”
“哇,那黄来弟可算是赚了,她不得好好感谢李稻花。”
她对面的人用疑惑的眼神看向她:“你说什么呢,如果不是李稻花,黄来弟原本不用去仓库啊。”
“你说的好像也有道理。”忘了黄来弟去仓库是被李稻花一纸檄文送进去的。
之前没被送进监狱不是吗?柳杰在收到李稻花说同意私下调解的时候,当时心里只有感谢。
这大概就是中庸吧。
“稻花,我来看你了!”梁宁提着半个西瓜。
“我们杂志社发西瓜呢,我给你要过来半个,一会儿你用水冰镇一下,可好吃了。”
五月初的西瓜刚刚上市,还是贵的时候,这时候西瓜可是稀罕物。
“这西瓜看着就好吃,还是你们有门路,我们到现在连个西瓜皮的影子都还没见到呢。”
欧阳远就是个普通图书馆管理员,有什么好东西第一时间也轮不到他。
这房子要不是他爷爷当初的关系,他们到现在都还没地方住呢。
欧阳远的同事就有不少是结了婚,家里住不下,又没分到房子,只能出去住。
“我们这也是巧合,我来还有更重要的事,我们主编说,你的下一本小说,我们会给你提到八块,而且你知道吧,现在还有印数稿酬。
我们准备到时候把你的三篇小说合起来,单独出一本书,到时候你的另外两篇小说也能拿到印数稿酬,首印五万册。”
这是绝对的诚意拉满,这样一来,李稻花的成名三篇就都是在他们社里走出来的。
更主要的是,去年刚刚复刊的《收获》,还有去年刚刚创办的《当代》,都已经盯上李稻花了。
他们是不了解李稻花,才没有立刻过来约稿,而且,他们的受众比《北平文艺》要更广一些。
别管李稻花心动没,旁边的欧阳远是怦怦心动,他算数好,就这一会儿的功夫,他就大致算出来,光李稻花的第三本小说,九万字的话,纯千字稿费都有720块。
首印五万册,那就是360,光这一本小说,就能挣将近一千。
五万册其实并不夸张,北平文艺刊登有《李幺妹下岗记》和《杜鹃创业记》的这两期发行量加一起达到一百万册。
五万册,只是首印,毕竟这本书里有一半的内容是刊登过的。
李稻花也没想到,不过后来想想,也可以理解,新小说她跟梁宁预计的是九万字左右,可能会直逼十万。
这样长的篇幅,只能在期刊上分成多次发布。
这么一想,感觉更有动力了呢,说不定能靠着这本书直接买房子。
真的好想买个大点的,最好是带院子或者是阳台的房子。
住在这样的职工宿舍楼,本身房子就小,窗户也不大,想要呼吸新鲜空气只能出去,出去还要找不被打扫的地方。
以后这样的地方肯定越来越不好找。
(其他人:你放心,有你在的地方我们肯定不去。)
商量好之后,李稻花送梁宁出去,一路上,看到李稻花的人都是行色匆匆,生怕自己被盯上。
梁宁经过将近半年的接触,尤其是之前李稻花跟董郁隔空骂架,算是对她有个初步的了解。
人确实是好人,但也不是吃素的,谁要是惹她,就等着接受狂风暴雨吧。
两人说着话,到了北邮门口,就听到有人叫李稻花:“李稻花,有人找,《收获》的编辑!”
“稻花老师你好!”从门卫处跑过来一个人,看起来是刚问过路就碰上了。
梁宁和他一对视,就知道是同行,互相看不顺眼,要不怎么说同行是冤家呢。
“稻花老师,我是《收获》的编辑,我看过您的下岗记和创业记,感觉非常适合我们收获,如果您有新的作品,也可以考虑一下我们。”
当然,约稿归约稿,用不用还要看稿子的质量,总不能稿子不好他们也刊登,那是对读者的不尊重。
“下下次吧,手上的这本已经约好给北平文艺了。”
张博转头,立刻就反应过来李稻花身边的这位同行是北平文艺的啊。
梁宁则是露出稳操胜券的微笑,单开本,你拿什么跟我比啊!
“那好,您下次可以考虑下我们收获,这是我们社里的电话,您可以随时和我联系,我叫张博。”
张博从自己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掏出来本子,从胸口的口袋取下支笔,刷刷刷的写下电话号。
这是收获杂志社的固定电话号。
作为李稻花的第一个读者,也是忠实读者,欧阳远每天最期待的事情就是看李稻花的最新更新。
李稻花这次的《华尔街奇遇记》开头就让他长见识了。
携款潜逃的官员,到了阿美莉卡,在华尔街,结识了一位平易近人,乐于助人的银行家。
今天这部分看的时候,欧阳远一直是眉头紧皱的,有些不明白,不相信的地方还会特地去问李稻花。
他和李稻花都是60年出生的,出生的时候,正是三年困难时期,之后也不是很富裕。
欧阳远家已经算是比较好的了,从他有记忆以来,至少不缺吃喝,也就是后来下乡,过了几年苦日子。
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华尔街奇遇记》里,主人公李莱特,原名李奇,莱特是他到阿美莉卡之后取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