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桥,研究院这边杨连成会调配配合你,你也要兼顾研究院的事情。」
按道理庄熊罴是新来的,让他指挥不一定能服众。
但,这一二河道还有旧河道三个工程是一体的。
如果交给三个人分开带队做,万一合不上,谁来承担责任?
研究院这边搞研究的人,虽然科学知识方面比庄熊罴多,但是他们没有指挥大量工人的经验啊。
而庄熊罴有。
庄熊罴作为主持过这种大型水利项目的人,去学这些科学知识,要比研究员们去学如何指挥调配这麽多工人简单多了。
霍海继续:「当水引流过去后,旧河道是不是枯了?」
「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疏浚旧河道了。」
「根据我的推测,没有了渭河本源,只剩下沣河的水下来,旧河道的水位将会从这麽高,降低到这麽高,最多剩下十来米宽。」
其实按道理来说,沣河会冲刷对岸,最终和第二第三条河道汇合才对。
因为要避免沣河水泛滥,就必须加固两岸,加固了两岸,发大水时包括丰水期,就会不断地冲击已经乾涸的河道。
到时候沣水还是会和渭河汇合。
当然了,这是按照现在治水的方法去推测的。
而霍海给出了新的方案。
在这个地方仿造都江堰水利工程,修一个小型的分水工程。
霍海把都江堰工程的作用产生效果的原理讲给庄熊罴听。
庄熊罴:「灌口县鱼嘴?」
霍海:「你知道?去过?那就好办了。我们在这里复制一个小的。」
霍海讲完后庄熊罴懂了。
在沣河和老渭河河道口也修建一个分水鱼嘴。
在枯水期的时候,让六成水进入古河道,供运河使用供河两岸的人使用。
丰水期,让六成水进入新渭河,和原来一样流走。
如此一来,同时也连通了渭河新老河道,又解决了用水的问题,又把长安工业区的污水和长安的民用水给区分开来了。
庄熊罴其实对这个工程很不理解:「霍大人,在下有一点实在是不明白。」
庄熊罴在图上面指了指古河道和一号河道。
「咱们就开挖二号河道,一号河道预备。」
「一旦二号河道通水,成了新渭河河道,那就宣布一号河道废弃,谁占是谁的。」
「到时候长安城的达官贵族不自己就跳出来画地圈地了?他们到时候自己就会找人把一号河道和古河道给填平。」
「这样一来新的二号河道成了新渭河,而老渭河就消失了。」
「这样一来,节约七成工程量,又方便又简单又快捷,还省钱。」
庄熊罴说的,那就是历史上这河道的解决办法。
还真别说,这一套是省钱。
但是,不赚钱。
霍海:「研究院的人应该已经带你见识过混凝土了吧?」
庄熊罴点头。
霍海:「水泥是什麽材料做成的?」
庄熊罴:「水泥砂浆,沙混水泥。」
霍海:「以后修房子全都要用水泥,我河沙卖水泥一半的价格,不黑心吧?」
庄熊罴:「嘶~」
渭河古河道下面还有两边淤积了多少沙?多少公斤?多少吨?算得清吗?
这些东西全部拿来卖钱?!
那……这特麽的修这个河道不只不会投入钱,未来还能十倍百倍千倍的赚回来啊!
庄熊罴还是大意了,他根据以往的水利的经验,认定这个大水利工程,是皇帝陛下要掏荷包亏很大做的治水工程。
他哪儿能想到这是个暴利工程。
霍海:「这个工程看起来巨大无比,实际上没多少工作要做,最多给半年时间,能搞定吗?」
当初灌口鱼嘴用了五年时间,李冰和李二郎把自己的命都搭上了,才有了后来的二郎神二王庙。
他们干过一次有经验的事情的缩小版,能花多少时间?
而一二号河道,天然就比渭河目前的河道低矮很多,只需要炸掉山口,就能通水。
庄熊罴要做的不是挖新的河道,而是防范于未然,把可能导致河水泛滥的危险项排除。
说白了就是把低洼地带不够圆润的大弯儿修圆润,把窄一点的峡口扩宽一点,把预定河道中一些不该存在的小凸起挖掉。
工程量不大。
反而是等工程做完的时候,如何炸通上游和渭河之间的隔断,才是需要想办法的事情。
不过这也是有技术含量的事情,不是需要大规模劳作的事情。
霍海给半年的时间,属实是时间预算充足了。
这事儿要不是霍海来做,而是刘彻来做,哪需要六个月?六天就搞定了。
把一号河道和老渭河的隔断挖开一个口子,本来就往这个方向冲刷的水,不自然而然就把隔断冲塌了?
什麽?可能导致隔断冲歪了,脱离河道?
那就赌运气,反正水是会自己找出路的,要是没走预计的第一段河道,直接找到了二号河道,那不好事儿麽?省事儿!
第二河道隔断?老办法。
什麽,河水泛滥,淹没整个北岸?
北岸的地朕不都买下来了吗,什麽河水泛滥,是朕在灌溉自家的地!
你懂不懂行啊?河水一冲,地都变肥沃了,未来高产十年。
嗯?你说也有可能往南岸泛滥?
那不搞了半天回到原河道了吗?就当朕做了个无用功了。
而霍海毕竟还没有武帝那种能不把一两个人命当回事儿的心态,还是搞了一堆设计来规避这些事情的。
毕竟霍海还记得后世一些典型案例。
比如拿诺贝尔奖的烈性农药DDT,在短短二十五年后制造出人类历史第一生态灾难后被骂的多惨。
霍海可不想被写在史书上,被总结一个成语叫做『自掘河道』。
跟庄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