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推翻了,只能从头梳理。
那必不可能啊!
但是今天在霍海这儿,说法就不同了:「文老师您建立了第一所官学,这肯定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这个事情,一直到大汉,变化都不大。」
而另一方面,平民一辈子只能做平民的话,未来当其中一些有能力的人,开始积累出了一些能量,却苦于无法出头,他们会做什麽?秦崩重演?
这个科举,更像是取了一个中间值。
选的是道德表在的没黑点,而不是选择的道德表现出来的亮点多。
这麽一听的话,似乎选能的性价比比选贤高得多啊。
可是,除了这种方式,刘彻还搞了举孝廉。
是,这个人可能没有虐待父母欺负兄弟的记录,看起来不是个坏人。
那除了有人能写《哲学》有人能写《历史》有人能写《天文》《地理》还有人能写《母猪的产后护理》能写《炼钢手册》能写《药材词条大全》。
「而大学毕业,也够能当官的水平了,可以去官场历练了,就作为科举把,任何人的学科,都能从自己的科目内部,被推举到朝廷面前,科举。」
写到床前明月光,光字的时候,感觉还有,你就换行吗?那必不能啊!
「新学分明是你发起的,别看外面认为霍去病是新学宗师,是带领出新学的人,但是我知道这一切肯定是你搞出来的。」
当时文翁派遣他们到长安学习,也就是丢给刘彻了,让刘彻想办法。
用屁股想都知道是亲人。
而如果这事儿能办成,那自己来长安这一年追求的学习新学,也就算是完成了。
这玩意儿怎麽写?说是贵族烂泥扶不上墙,但是,天下官职,那都是高祖当年进咸阳时约好的事情,就像几年前霍海自己说的,高祖带着十万人进咸阳,建立了长安城,带来的十万人,人人有官做。
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事情已经不是简短的三五段话能够解释的清楚的了,就需要写长。
霍海停顿了片刻,整理了一下思路,开口:「自从夏商周以来,天下如何选官?无非就是门荫。」
董仲舒献策,是为了培养儒学官僚。
培养,就能培养出贤来吗?霍海:「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从小耳濡目染,就算在怎麽,也会有大部分人被说服被教育。」
那为什麽还要选?让一群没有道德的废物当官,虽然干不了好事,但也造不成什麽破坏性。
然后才喊停的。
其实,如果早两年提出科考,都不会有什麽事儿。
霍海:「选贤,不一定不能有能。只要我们建立官学,让全民所有的小孩,小时候读小学,读完小学读中学,读完中学读大学,自然而然可以在培养的整个过程中,既培养能,又培养贤!」
文翁点头:「的确,无论是发旨意寻找能人,还是举孝廉,都是尝试,陛下两边都在尝试。」
写书法,是一种来感的事情,感觉没来,每写一个字都不舒服,感觉来了,哗啦啦的一大篇。
大家都认为,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到哪儿去,是三大哲学问题。
举孝廉,那就是找道德标兵了。
当然,锻炼还有一些用,所以时不时锻炼一下也行。
霍海继续说着:「当时,陛下两种都做了准备,都做了选择。」
霍海:「当然,文翁您才是这一套体系的发起人,不是您来是谁来?」
所以,刘彻第一步就是要掐断郡县制中的贵族来源。
别人就算真信了,口头上也不会信。
而文翁是读春秋的,他送来的学生当然也是儒学官僚,就对上了。
眼看着同乡三年过去,都又上两个台阶了,自己却被卡下来了。
霍海拱手:「文大人?」
但是霍海第一个回答就让他没有料到。
任人唯亲还是避亲。
「但是天下的官职越来越多,怎麽办?」
为什麽董仲舒能说服刘彻?真以为是因为刘彻需要董仲舒的这点政策?政策刘彻都知道了,直接用就好了,干嘛要给董仲舒好处?实际上是因为,儒家本来就讲究道德,所以,在儒家内部选能,就等于他们都被教育过『贤』了,要比直接选能,要好那麽一丁点。
好的,举,怎麽举。
文翁知道霍海要搞什麽了:「你想组织小升中,中升大的考试?」
儒生一定要把『普天之下莫非汉土』『皇帝就是世界共主』『忠君报国』『忠孝廉耻』带去全世界。
就是因为这个圈【。】
朱熹用一个小圈,【。】来进行断句。
当然,做砸了,无论有多牛逼多厉害,都会被连累死。
直到句号的出现,彻底的把行文规范化了。
让全世界每一个人都永永远远的记住这一点。
还有一种人,道德也会没黑点。
文翁拉着霍海入座,一边询问:「老朽有个问题一直想要问,这标点符号的使用,究竟有什麽规律。」
天下间之所以着书立说那麽难,就是因为行文没有规范化。
文翁:「就非得我来提出?你自己不敢当这个大宗师吗霍老师?」
「到了,年龄中等,《语文》《数学》的比重就要加大,要让学生拥有深度学习的能力。」
霍海:「瞧你说的,您怕什麽,您三十年的老太守了,谁敢跟您炸刺儿?」
文翁自己选学生都是先选德,然后再教育。
体育就是有很多人发现自己坐久了身体会变差,但是锻炼后,坐同样久,就没问题,所以给小孩加了体育课,避免小孩学习把身体学垮。
陛下的主意?原来是这个意思?天下儒生分成三家。
是贤,还是能。
霍海的新学蒙学体系中。
招募五十人,成都和齐鲁占据了大半,别的地方小半。
因为,得有书,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