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浓度的权利,同时拥有一定程度的权力。
「又过了五年,张三成了专家,此时李四已经因为表现优秀成为厂长了。」
别说阴阳合同,就算是五层合同,也都做成默契了。
他俩可是要去右边的。
霍海:「是这样,我反对官企一体。官员和企业管理者,是可以一体的。但是朝廷的公务体系,和大汉国有的或者皇室拥有的企业之间,是不可以一体的。」
肯定要吃啊,要不然讨论什麽打麻将?!!!但事实上大家并没有表决。
话语权就意味着,议会讨论结果,必须要登报。
「怎麽确定张三这个人水平比其他人高,而不是这家工厂的负责人在欺上瞒下呢?」
而梅黑夫呢?直接就在顶峰上坐着。
还有其他因素,比如运气,也可能浪费很大一部分天才。
问题不是如何限制他们,而是降低他们的权力浓度。
「张三从小就对理论方面的知识不感冒,但是对于实际操作机械非常有天赋,所以他没有通过考试成为官员,而是成为了一个工人。」
人有千百种,里面肯定有很多不当人的东西。
霍海设置的是外交。
不能这样啊,如果这样的话,那不出十年,天下财产,全都是皇帝一个人的了!
「议会没有小议会,而是上议会下议会,上议会是由大资本和重要的国企管理者构成,每个月开会一次,而下议会扩大为有一定规模的数量,规模和大朝会人数一样,每隔三个月开会一次。」
那不又回到了原点麽?整个大汉的经济活力岂不是瞬间消失?又全变成老样子?你说用法律去保护他们?没用。
现在最重要的是杜绝有人闹事。
总不能刘彻说『朕脸厚,他们讨论他们的,朕一概不听。』那肯定是不行的。
如果不卖,那就是一回事。
而聪明人已经想到问题的答案了。
局面越稳定越好。
「比如,同关煤矿的总经理,就应该是同关煤矿的总经理,不应该是朝廷官员,朝廷官员就是朝廷官员,不应该让朝廷官员能够直接管理其他企业。」
「以大司马骠骑将军为首上卿,次上卿,九卿,两千户以上的侯爵,上市公司总经理,筹备上市级别超级公司总经理,到右边集合。」
降低他们权力浓度的方法不是让他们少管点事儿,那不叫降低权力浓度,那叫让他们带薪休假。
的确,竞争压力大,加上岗位限制,肯定会把一些复合型人才给浪费了。
曹襄在旁边都听蒙了:「梅黑夫你这是胳膊肘往外拐啊。」
有个胡迁御史丞:「这个……霍大人,有没有一种可能,如果真有这号人,那他只能损失一点了,毕竟通过考试选拔工厂管理者的办法,比通过这个要好。这毕竟管理者一考试选拔出来,就是在学习管理,肯定比一线工人会管理啊。」
梅黑夫继续:「那麽,这个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依旧当他是个平民?」
如果这套体系搭建起来,那最占便宜的就是梅黑夫。
对啊,你不给人家权利,人家自己跑了不行吗?怎麽,给你朝廷工厂上了一年班,赚的是最低级的工人工资,结果你还要限制人家不允许别人自己出去开厂?可如果不限制,这样的人,就能把朝廷的工厂变成一堆废铁。那你考试选拔出来的再厉害的管理者又有什麽用?
这种恶劣的竞争能行得通,那谁还做私企啊?那不都跑去当官去了麽?
虽然外放不如在长安住着舒服,但这好歹是个保底,要是自己的儿子考不上长安的岗位,去罗马也是可以的……
这个时候,金北和项绪懵逼了。
此时,梅黑夫站了出来,对着霍海行礼,然后才开口:「霍大人,有个问题。」
按道理,今天站在朝堂上的人,都是官员,应该无视这种问题才对。
更加确定了,金北丫就是个托儿,皇帝安排的。
「我问你,这个张三因为能力出众,第一年就成了基层管理,三年就是中层管理,五年就到了高层,还不到三十岁,就成了这家厂的厂长,那麽问题来了。」
按照文翁的办法的话,这个厂的管理人员应该和朝廷官员一样,是考试考上去的。
霍海继续:「等张三四十岁的时候,已经成了这个行业的顶级专家,说一不二,而且因为考核过硬,又立过功,一路被晋升为了两院的大学士,而这个年龄的李四,也已经到了朝堂,成为了九卿之一。」
但是不能开。
对啊,实际上这个设想中的梅黑夫,不是为了朝廷国家的利益,而是为了自己能够升职。
有钱有权同时又是贵族的人,不就是一选?既然是一个发声的地方,有钱有权有身份的贵族,不应该就是最需要发声的?
谁有能力说自己不动用权利,就和这种钻空子的人发展一样好一样快?开挂吗?所有人都思考了起来。
霍海:「既然如此,朝会固定化,三公九卿作为小朝会核心,每次开会按需求扩充一定人数。」
到时候朝廷给贵族们安排个活儿【你们去发明最先进的榴弹炮,一年内上交给朝廷,否则削去爵位】。
胡迁思索了一下:「那这样一想,的确不太行啊,那提拔这个张三成为这个朝廷工厂的小管理人员然后一步步根据他的功勋升职如何?就跟军队一样。」
因为,现在还没有确定具体真的是怎麽回事。
以前说天下是皇帝的天下,那是形式上的。
企业不是衙门。
还有,讨论归讨论,选人的标准呢?
霍海可不属于其中任何一条。
现场有些人是勋贵,是侯爵,但是有些人可不是。
「作为技术人员,他做这个行业的官员,作用肯定比其他人来的大。」
霍海:「所以我才说反对官企一体化。企业和朝廷衙门是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