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院,医馆,这些问题,其他人自然也是争相模仿。
这些人随便从手里抠一点出去,就能把教育给办起来了。
霍海现在已经在做全国的教育计划了,不过现在还没有公布,但大家也都知道霍海想要整这个,所以实际上已经在各地都学上了。
最近各地都在建立小学中学,为的就是在霍海的新制度推出时,就脱颖而出上报纸。
霍海思索了一下:「去蒸汽机研究所。」
本来霍海是准备给蒋不疑说去大吃一顿的。
毕竟当初辣椒送回来后,葛三马不停蹄船不离火的给霍海送到了南越。
当时霍海就把辣椒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送去了蜀郡和夜郎,一部分送往了南越以北,让两个地方种植辣椒,同时又让葛三在齐郡那边种植辣椒。
这两年过去后,辣椒产量上来了,最喜欢赶时髦的长安人听说霍海喜欢吃辣椒,都吃上了。
现在长安辣的东西不少。
但……逆天的是,至今为止喜欢吃辣椒的霍海,自己本人,还没在大汉吃过一顿辣的!
如果南越粤来酒家大厨那个一个辣椒节的汤不算辣菜的话。
所以霍海早就想大吃一顿了。
不过又想到既然来都来研究院了,乾脆多视察一下。
特别是之前看报告公文,看到了个什麽『柴油蒸汽机』,这个逆天玩意儿的出现仿佛和前世工业革命时期走的路完全不同。
为什麽不同也简单。
当初英格兰人少,所以需要额外动力,于是出现了蒸汽机。
但是很快他们就失去了革新的动力,所以煤炭蒸汽机不停的演化,但是没有什麽质变。
而内燃机的出现,迅速淘汰了蒸汽机。
实际上蒸汽机是可以小型化的,只要用柴油甚至重油作为蒸汽机燃料,未必不能革新蒸汽机的体型。
咋子电机出来之前,内燃机出来之前,就可以对火车动力形成改革。
为什麽需要这个改革?
因为匈奴公司在丁零人旧地发现了地表石油!
霍海也对应不上那个地方是后世西伯利亚的哪儿,反正西伯利亚到处都是油田,有临近地表的石油也正常。
但是这石油能做什麽呢?
让他们在那边发展炼油?
霍海觉得还是建立一条铁路,往回送,比较好。
这铁路如果烧煤送油,那效率太低,而且一路上还得海量的人去挖煤,那就得不偿失了。
所以如果能发明出烧重油的柴油甚至重油的蒸汽机,那问题就真的解决了。
到时候开采然后制造四种种东西,沥青卷,轻质油,重油,炭黑。
然后烧重油,把其他三种东西给运送回大汉。
再进一步研究,制作工业产品。
这样一来,既不污染环境,又能给不愿意挪地方的丁零人找个活儿做,又能弥补大汉内部没有地表(浅层)油田的问题。
这个事情不急,那边修铁路很慢,匈奴公司会把利润中很大一部分砸进去这条铁路。
同时铁路旁边顺便可以植树,阻挡荒漠化进程。
等铁路修好的时候,烧重油的蒸汽机也就搞好了。
等内燃机发明后,重油也不浪费,从那边岔一条路去北平,到津武湾,到时候把重油作为船用燃料。
本来重油这玩意儿,在前世也就是船用的,但是现在大汉总不能专门生产铁罐子来储存没用的重油吧?
再说普通家庭也不用这玩意儿,用个煤油炉就逆天了,工厂用个汽油气化炉也就逆天了。
无错版本在读!首一发一本小说。读
所以,这个重油蒸汽机能不能做成,还真挺重要的。
其实,这是霍海的知识盲区了。
事实上,在前世,美德等国就有过重油蒸汽机车,德那边是有一批燃煤的车,改造成了烧重油的。
后来燃油机车出现后,这批烧重油的蒸汽机车又改回了烧炭,一直到七八十年代才退役。
其实对于美德来说以他们产煤的区域分布和产量,居然能出现重油蒸汽机车,已经说明了蒸汽机车的优越性了。
特别是牵引力和爬坡时特别牛逼。
不过,大汉目前的重油蒸汽机,还真就是科技树点歪了。
或者说……也许没点歪,只是使用用途不同。
目前,研究院正在研究用烧重油的方法,缩小蒸汽机大小,来制造出适合在路上开的真正的汽车!
之前霍海大婚时使用的蒸汽机车,实在是太庞大了,其实就是几个缩小版火车头在陆地上开。
光是橡胶使用量,就着不住。
要不是杜仲胶的使用已经有些年头了,让混合橡胶强度直接超过前世七十年代的橡胶,否则那火车头都开不起来。
而现在他们设计的东西,就是一款长六米,高不到两米,宽不到两米的车!
真正的汽车!
霍海的车来到,早就有看到的人去通风报信了。
霍海刚刚进入院子,黄角就笑嘿嘿上前了。
黄角以前是厨子,后来参与了蒸汽机的研发,成为了这个样业内的翘楚,接连参与了四百吨明轮船和千吨螺旋桨船的研发。
不过那边的研发进入了相持阶段,三年过去了,船钢试验始终没有完成,所以黄角就从千乘回到了长安。
回来后的黄角,在蒸汽机研究所当所长。
霍海看到黄角笑嘿嘿那摸样,就知道他要『献宝』了。
黄角拱手:「大司农,里面请!」
进入这个院落后,里面明显和别的地方不同。
这儿隔墙又厚又高,但不怎麽封顶。
明显是害怕研究的各种能源爆炸后横着炸引发连环爆炸。
所以要爆对天爆。
导致这儿跟个迷宫似的。
黄角当然知道霍海来看什麽的了,但故意带路绕路,带着霍海去看别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