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离开老家之前,李波需要回村里一趟,这是他父母特意交代过的。
虽然李波的父母和哥嫂都在外地,但家里的地一点都没有扔下,麦收之后又种上几亩地的玉米,此时地里的玉米已经长到一人多高,正值结穗急需施肥的大好季节。
给玉米施肥的活他一点都不干,但父母已经叮嘱过,让他根本无法退辞掉。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他,深知在玉米地干活的感受,天气闷热不说,只是在玉米地里来回穿梭,手臂和脸部被玉米叶划过,留下的道道伤痕的酸疼让他都无法忍受。
父母坚持要种地,还说农民不种地以后还吃啥?如果李波的哥嫂不种,他们老两口亲自回老家种地,不能让土地荒芜。
所以哥嫂每次都是黑头黑脸地回老家种地或收庄稼,然后精疲力尽地回到泉城。
目前李波在家,但他并不傻,这样的事情他怎么亲手去做,花点钱不可以吗?
本想在村里找几个闲人,给他们一点好处费,又怕村里人说他娇贵,所以李波无奈之下,只好在县城批发城找到几个搬运工人,许诺每人二百元才请来三个劳动力。
两袋尿素,还有六百元的劳务支出,李波怎么算都觉得种地亏本了。
这五亩玉米能收获三四千斤粮食吗?
即使能收获四千斤玉米,按照上年的玉米收购价,还卖不到两千元人民币。
不管怎么说,李波开车把人拉到地里,让他们开始行动,自己坐在一边等待。
“二波回来了?这个时候回家…..”
在沟渠边遇到正在放养的三叔,他走过来和李波说了两句话,看到车后面的化肥后,忍不住喊了一声:“啊!你在干什么?”
“三叔,俺爹娘叫我给玉米施肥!”
“你……我怎么说你才好,这是你二叔家的玉米地,你家的玉米地还在那边!”
“啊!这不是俺家的地吗?”
“不是,上年秋天的时候重新分的,这几亩地分到你二叔家,如果你二婶子知道你给她家玉米施肥,不知道有多高兴!”
李波听后一头乌黑,幸好刚开始施肥,才走了一两陇而已,如果把二叔家的土地都施完,他今天只能打碎牙齿往肚里咽。
“三叔,你看这事搞的……”
三叔安慰道:“这事不怪你,你平时都不在家,哪里知道咱村里分地的事情。”
李波不知道如何说出口,想让三叔不把这件事说出去,但这样可能吗?
以三叔那口不遮拦的嘴巴,不出三天之内,就会被村里人传播的老少皆知。
或许十几年之内,村民在教导自己家的孩子时,还会经常提及这个大笑话。
当三个人施肥一圈回来后,李波赶紧让人停止施肥,向自己家的玉米地转移。
“对不起,看错玉米地了!”
三个请来的人没有计较,只是一陇地而已,李波让他们转移,他们马上搬过去。
“二波,你是你请来的人?”
“是的,三叔!”
“你这孩子,花那个钱干嘛?给我和你婶子说一声,我们都帮你办完了。”
“三叔,真的不用,你们都很忙,何况我没有花多少钱,五十元一个人!”
“五十元,那也不少了!”
三叔感叹了一下,其实五十元的雇工费并不多,现在工钱都上涨了,如果出钱不多的话,没人愿意下地干这些苦力活。
“晚上如果你没事,就到我家去吃饭,让你婶子炒两个菜,咱爷俩喝两盅!”
“好的,晚上我一定去!”
李波本想推辞掉,但他随即一想,这几天要在村里住几天,总少不了麻烦三叔。
三个请来的壮劳动力干活很利索,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就干完了,李波支付了工钱,然后开车又把他们都拉回县城。
施肥器是从高中同学刘民宽手里借来的,他家在县城经营着五金农机店。
当然这不是全新的,而是有人寄托他店里帮忙维修的,正好借李波用一下。
还完施肥器后,李波和刘民宽说了一会话,约定以后喝酒的时间就告辞离去。
晚上六点左右,李波带着几瓶好酒出现在三叔家,此时三婶正在厨房里忙活。
“三婶,正忙着呢!”
“二波,原来是你来了!”三婶从厨房里探出头来,看到李波后赶紧招呼道:“梅子,你二哥来了,还不出来接一下!”
“知道了!别喊了!”
三叔家的二闺女李咏梅听到后从堂屋里走出来,笑嘻嘻地和李波打着招呼。
“二哥,快快到屋里坐!”
进入客厅,李波看到里间亮着灯,书桌上摆着书本,还以为李泳梅正在学习。
“梅子,你正在看书呐!那你接着看吧,我不打扰你学习了!”
“嘻嘻,那都是给我妈看的,她不能见我闲下来,否则又喊我去烧锅做饭!”
“哦,你这是偷懒!”
“二哥,你小声说,别让我妈听见!”
“我知道了!梅子,你现在上高几?”
“开学就是要上高二了!”
李波笑道:“学习怎么样?”
“还能怎么样?一般般呗!”
李咏梅上高中时,成绩一直不太好,属于中等水平,正好碰上这几年国内大学扩招,才有幸考入一所二流的医科大学。
大学毕业后,回到县城医院上班,才让三叔和三婶的腰杆从此硬了起来。
在李家村,三叔家只有四个闺女,没有儿子,属于绝户的一家人,这是三叔多年来的遗憾,让他在村民中抬不起头来。
当然三叔的其他几个闺女很要强,除了大闺女初中毕业后早早嫁人外,其他两个小闺女在后来都考上了大学,虽然工作不如她们二姐的工作好,但生活幸福美满。
正当李波和李咏梅在客厅里说话的时候,三叔从外面回来了,后面跟着一位二十左右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