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甘国阳知道,等到总决赛结束,苏联这个超级大国的寿命也快到头了。
吃饭时他们理所当然的谈到了总决赛,谈到了和乔丹、公牛的对抗。
彼得洛维奇和萨博尼斯都坦言,第一战的强度真的太高了,如果这么打七场,真的会吃不消。
“我的膝盖到现在还感到酸痛,一回去我就睡着了,早上起来我身子有些发飘。”
“我身上被撞青了好几块,打完比赛我精神有些恍惚,强度太大了,我几乎虚脱了。”
但谈到第二场比赛,甘国阳毫不犹豫地说“我们还是要维持这样的强度,我们吃不消,公牛一样吃不消,就是拼最后谁熬不住。我们已经抢到了先手,绝对不能放弃,第二场一败,我们的主场优势就没了。”
首战后的第二天,开拓者白天组织了一次战术训练。
贝尔曼在看过首战的比赛录像后,要求更改对乔丹的防守策略。
虽然首场比赛开拓者取得了胜利,但乔丹依旧拿下全场最高分,并送出大量助攻。
理论上来说,胜利一方最好的做法是延续上一场的策略不要进行变化,直到不管用了再调整。
但贝尔曼认为不能机械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而是要积极主动,发挥主观能动性,应对可能的变化。
换成别的对手,贝尔曼是不会这么做的,但芝加哥公牛确实不同,比赛录像越看越是心惊。
这支球队的潜力相当大,大的惊人。
一旦第二场公牛其他人调整了状态,乔丹适应了节奏,开拓者一定会遇到大麻烦。
开拓者需要根据局面主动进行变化,不能沉迷于上一场胜利,否则必陷入困境中。
于是贝尔曼进行了一波提前预判,他通过图像分析,搭配数据分析,认为三人包夹乔丹收益不高。
相较于双人包夹,三人包夹不仅没有显著降低乔丹的进攻效率,反而导致自己的防守阵容错位,给了公牛其他人更多机会。
如果不是开局公牛节奏被打乱,乔丹自己攻的多传的少,内线打不开,外线找不到手感,开拓者会遇到大的多的麻烦。
“如果三人包夹让乔丹拿40分,双人包夹也不过让他拿45分,多出来的5分,可以减少其他人拿10分,我们的收益依旧是够的。”
贝尔曼善于进行收益分析,这是他多年来赌博玩德扑养成的习惯。
在和教练组反复讨论论证后,贝尔曼认为这是可行的。
当然,乔丹有拿50分的实力,这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双人包夹的防守力度同样不能小。
上一场,进行三人包夹的是刘易斯、柯西加波特,有时候阿甘会参与其中。
这次,贝尔曼进行了一个大胆的调整,将包夹乔丹的任务交给了雷吉-刘易斯和萨博尼斯。
萨博尼斯下半赛季和季后赛一直打四号位,身材巨大的他在四号位却如鱼得水。
他的外围掩护,手递手传球,还有中远距离的跳投,都让他适合高位作业。
看似笨拙的立陶宛巨人,防守范围很广,防到三分线外对他而言是家常便饭。
本赛季为了保持他膝盖的健康,教练组让他减轻了自身重量,降低了15磅,这让他更加灵活。
因为三秒区有阿甘镇守,开拓者不需要再来一个重型中锋了。
看完第一场,贝尔曼意识到,让萨博尼斯去单盯比尔-卡特莱特或者巴克-威廉姆斯,是一种资源浪费。
不如让他用巨大的身躯去对付乔丹——当然,其中肯定有风险,尤其是犯规风险。
一旦萨博尼斯早早背上2次犯规,开拓者将内线告急,阿甘的压力会剧增。
只是有主场加成,外加第一场胜利打底,贝尔曼认为可以冒这个险做一次尝试。
阿德尔曼为首的助理教练组一开始表示反对,他们认为萨博尼斯根本不适合去协防乔丹。
萨博尼斯虽然灵活,但乔丹实在太快了,萨博尼斯很容易被过掉。
同时萨博尼斯要和阿甘一起镇守三秒区,内线是开拓者最大的优势,不能丢。
但当天进行防守训练实验之后,大家都表示这是个不错的选择。
因为萨博尼斯去协防乔丹,双人包夹后,整体的阵型更加稳固了。
同时,萨博尼斯在速度上虽然吃亏,但他的站位和预判很不错。
贝尔曼不要求萨博尼斯贴身,而是适当保持距离,不让乔丹突破,多让乔丹中距离投篮。
这就相当于给乔丹专门安排了一个沉退大肉盾,时刻在三秒区边缘等着你。
至于其他人突破?有阿甘。
比尔-卡特莱特、巴克-威廉姆斯和格兰特?有阿甘。
后场篮板?有阿甘。
篮下的护筐,补位?有阿甘。
总之,贝尔曼是进一步剥离萨博尼斯内线的职责,都交给阿甘。
因为根据他的数据统计计算,从收益来看,阿甘一个人搞定三秒区防守,和加一个萨博尼斯的区别不大。
如果阿甘一个人能做到80分,再加一个萨博尼斯也就90分。
再说,给阿甘加一加担子,苦一苦他,说不定能一个人就冲100分了。
对于贝尔曼这种神奇的思路,甘国阳除了鼓掌表示“我服了”之外,也没什么好说的。
就这样,开拓者在赛前制订了新的应对乔丹的防守计划,决意不让乔丹在第二战再拿那么多分,也不给他带动全队的机会。
另一边,菲尔-杰克逊的情况却和鲍比-贝尔曼相反。
助理教练巴赫反复观看了总决赛首战,以及西部决赛第三场的比赛录像。
巴赫注意到,太阳第三场胜利的关键在于,查尔斯-巴克利全场都像斗牛犬一样纠缠阿甘。
巴克利的压力不仅来自于防守,更多来自于进攻,让阿甘将注意力都集中在单防上,导致他协防、补防精力不够。
所以巴赫提出一个大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