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历史军事>大唐:父亲您不造反,我造反!> 第80章 云中风水不错,适合填埋上几十万的倭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0章 云中风水不错,适合填埋上几十万的倭奴(2 / 3)

郑氏从中牵线搭桥,告诉倭国使臣,派遣他们本国最为优秀的人才,前来我大唐进学,学满五年,可自行回国”

“只要每人缴纳一笔留学费,差旅食宿自理,想学什么,孤都可以让人传授于他们......”

李泰急了:“皇兄,咱们也不缺钱啊!”

郑午令有些拿捏不准这位太子殿下的意思,这话说得,听起来就是赐给倭国天大的福报,然而,太子殿下此刻的眼神,为什么冰冷的好似能够将他冻住。

“这,如果是这样的话,臣保证那倭国之人,必定会蜂拥而至。”

“到时候,怕是人数上都不好控制.....”

郑午令说到这里,敏锐的察觉到太子殿下嘴角勾起来的冰冷弧度,心头忽然一跳,莫非是自己说错什么了?

然而。

“来的人多?多多益善!只不过,他们的活动范围,仅限于并州道。”

郑午令点头:“即使如此,下官可以保证完成,只需要和家父书信一封即可。”

李承乾颔首。

忽然,李承乾看向郑午令的目光倏然一肃。

幽冷的声音,好似将一把钢刀,架在了对方的脖颈之上。

“郑午令......孤能相信你吗?”

一句话,让郑午令不由瞬间一惊,急忙就想要站起拱手,却是因为马车内部的高度,此刻扑通一声,跪在李承乾的面前。

“太子殿下,我荥阳郑氏,以太子殿下马首是瞻!不论太子殿下交代什么事情,荥阳郑氏绝对全力执行!”

李承乾凝视了对方半晌,微微颔首。

沉默良久,这才再次开口。

说出来的话语,却是让郑午令的后背瞬间一寒。

“这些倭国留学生来了之后,先按照正常流程,送来并州,孤会让人于太原府附近,修建一所园区,专门用于关押这些人。”

听到李承乾用的是“关押”二字,郑午令瞬间明白。

这哪里是什么太子殿下要给倭国的福报,怕不是要大力的收拾这些倭国人。

他不敢打断,只能战战兢兢的仔细聆听着李承乾此刻讲的每一个字。

“先定一个比较高的留学费用和条件,反正倭国也存在很多的贵族,这些贵族别的没有,金银不少,先狠狠的榨他们一笔”

“然后孤会让大唐新报每隔一两个月,就发布一次关于这些倭国留学生之中,有人得到了重用,前往我大唐什么地方为官的消息”

“然后让园区的人,逼着这些倭奴写信,通知他的亲朋好友,来我大唐发财......”

李承乾说着,原本还觉得自己大哥要当滥好人的李泰。

顿时咽了咽口水。

郑午令更是额头之上冷汗狂冒:“这,这殿下,这不是骗人吗?若是传扬出去,怕是要损害殿下的名声.....”

李承乾冷冷一笑。

“名声?传扬?”

“呵呵,先不说孤根本不在乎这些所谓的名声.....你觉得,这些人还有机会把这些事情传扬出去?”

李承乾的笑容,此刻宛若十八层地狱爬出来的恶鬼。

狰狞又令人胆寒。

“召集并州道所有的方士,仵作,医师,成立一所帝国医学院。”

“这些人之中,若有不老实的,或是已经彻底被榨干的,全都送去那里,交给这些人研究他们的心肝脾肺,或是活体解剖,或是死后作为研究的素材.....”

“唔,呕!!!”

李承乾不过短短几句话,却是让郑午令瞬间脑海中,浮现出来一具具惨烈无比的尸体模样,这些尸体狰狞的堆积成山。

瞬间一个没忍住,当场趴在车窗边上,对着外面干呕狂吐。

李恪吞咽了一口口水。

这一刻,他彻底的确定了!

自己这位皇兄,尽管不清楚是因为什么。

但肯定不单单是因为那登州城的一千多登陆倭寇。

因为一些他完全不知道的原因,自家皇兄对于倭国之人,深恶痛绝,恨不得让对方亡国灭种,哪怕手段肮脏到令人发指。

也绝对在所不惜。

李承乾看着窗外还在下雪的景色。

像是完全没有察觉到周围人此刻看自己之时,那惊悚的眼神。

忽然,幽幽开口。

“这研究所的位置,就设置在云中吧,那边正巧发现了煤矿,正在开采吗?就设置在那煤矿的一旁,锦衣卫和云中守军联合看守。”

“孤觉得云中煤矿那风水不错,填埋上几十万的倭奴,想来不成问题......”

几十万......

若是单纯按照自家皇兄说得这样搞,怕是想要汇聚几十万的倭奴并不容易。

但是。

皇兄有如此想法,怕是已经为这倭国,想到了更多的整治法子......

“咕咚......”

李泰李恪两兄弟对视一眼,战战兢兢。

此刻的皇兄,比起父皇还要恐怖上百倍!

......

河东道的事情,随着李承乾车驾回到太原府阳成宫之后。

终于是有了一个确定的结果。

长安。

“高句丽!?崔民师他们这些乱臣贼子,当真是世族最后的脸面都不要了,竟然投奔高句丽?!”

“他们五姓七望当年有多少子弟,丧生在三征高句丽之中!?”

“如今竟然投奔高句丽,哈哈哈哈!当真是给祖宗挣足了脸面啊!”

李世民眼中带着不甘的怒火。

尽管奏报之中,河东道叛乱的中小世族和豪强,都已经纷纷被灭门,或者羁押,然而作为此次叛乱之中的罪魁祸首。

赵郡李氏,范阳卢氏,以及清河崔氏三家,虽说也被抓被杀了大半的族人,但真正核心的那一批人,却是几乎没有太大的损失。

竟然带着大量的金银细软,兵器盔甲和工匠兵卒,跨海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