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26章 县城招工(1 / 2)

哪怕就是在这么困难的时候,大伙儿也没有闲着,日本方面定下的三万个棒球,很快就到了交货的日子。

因为已经不是第一次做了,这一次质量比上次更好。

濠江实业的工作人员很满意。

很快这批货就北上,通过津滨港出海,然后一路跟着其他出口的货物运抵了日本。

眼下日本的经济还是一路高歌猛进。

香江那边不少富翁都打算在这边大手笔的投资。

但是唐文宗看重的是产业转移的机会。

香江很多家族都开始进军地产业,并且赚得盆满钵满。

但唐文宗看到的,则是因为地价的高涨不少,香江的工厂都开始把工厂迁移到了内地。

工厂迁移,意味着可以在内地获得更便宜的地租,更少的税收,还有更便宜的人工。

当然商品的成本降下来了,如果售价还能保持的话,那就意味着他们赚到的利润更多了。

唐文宗在粤省那边投资了个手袋厂,不过湾湾日本韩国还有美国那边都喜欢玩棒球。

以前唐文宗就代理过湾湾那边生产的棒球。

那边做的都是高端货。毕竟湾湾制造,这年头在欧美还是很有市场的。

湾湾那边,现在已经初步的完成了工业化,不管是电子产品,还是服装玩具,那边的工人都已经是熟练工了。因为是熟练工,所以要价也高。

而大陆这边,人工连湾湾那边十分之一都不到。

棒球这东西说白了就是手工艺,你说是工厂流水线生产,但流水线也省不了多少人工,两块皮子缝起来,只要是个正常人,做几个自然就熟悉了。

工艺简单,这种东西根本就没有必要继续留在湾湾那边。

所以唐文宗还是很看好这门生意的。

濠江实业的下属告诉他,陈青峰为了更好的承接订单,把村里的那些村民搬到了平原地区,还在临近的县租下了厂房。打算大干一笔。

而这批货此时已经到了东京。

唐文宗于是带着样品去见了自己的合作伙伴。

“怎么样?一点也不次于湾湾那边的货吧!”

“确实不错!关键是便宜啊!”

“是便宜,便宜你就多给点订单呗!上回三万个,咱们之间做生意,就跟小打小闹一样,这回你打算定多少个?”

“如果都是这样的质量?三百万怎么样?”

“这么大?”

“唐先生,你平时喜欢看棒球吗?”

“喜欢!”

“那你听说过王贞治吗?”

“听说过!”

“他可是读卖巨人队的监督啊!前年还刚刚带领读卖巨人拿了优胜!听说连美国的球队都在考虑要不要把他挖过去!”

唐文宗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事儿,不过,说起来,湾湾那边流行玩棒球,有一阵子还真是因为这个传奇人物。

王贞治是日本棒球界的天王巨星,不过一看名字就知道他是个中国人。

听说祖籍在浙江。

虽然他是活跃在七十年代的棒球明星,八零年之后就已经退役了。

不过他在棒球界的影响,依旧是巨大的。

唐文宗从合作方那里知道,因为现在中日关系处于蜜月期,所以他们打算邀请王贞治,试验一下从大陆来的球的手感。

要是这位天皇巨星能替大陆的棒球说句话,那他们的棒球就不只是一百日元那么简单了。

到时候唐文宗也能多赚点。

……

订单拍了下来,不过交货日期是在年底之前。

这一次要做三百万的棒球。

濠江实业在国内立刻通过传真得到了这个消息。

而与此同时,第一笔的货款他们这边已经拿到了。

这一次三个村的村民通过日夜赶工,一共赚了大概十万块人民币。

这可是十万块啊。

看着那些钱,又看着自己即将安置的新家园。

大家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同时濠江实业还公布了新的订单。

合作商要订购三百万个棒球。

袁庆生听了很是高兴,这意味着棒球这个产业彻底在拒马县生根了。

要生产这么多棒球,靠现有的人力是不够的,这也意味着他们这边的建筑施工规划,要开始加紧了。

盖房子这种事情就不需要麻烦高唐县这边的人了。

陈青峰打算在拒马县招聘两个施工队。

虽然说这一次受灾的是三个村,可是,拒马县,吃不饱饭,活在贫困县以下的农业村,自然村又不只是那三个。别看是个只有几万人的小县,可是下面可是有四个镇,一百多个村子。

好在这年头,下面的村子人口结构还是年轻化。大量的农村壮劳力找不到工作。

土地又不养活人。

于是县政府发了公告,要打算在县里征集青壮组建几个建筑队!

消息一出,报名的人第二天就把县人事局的门槛给挤破了。

大家住在山里,虽然对外面的消息很闭塞,但谁都听说了,遭了灾的那几个村,反而因祸得福,前两天三个村一共分了十万块钱。

光是这个消息就把村里那些年轻的大老爷们刺激的不轻。

十万块钱。

农村娶个媳妇儿才多少钱,干了一个多月,每家每户分到的钱都够娶媳妇儿了。

大家伙私底下都说,人家新来的县长是以前打游击的陈司令的孙子。来到咱们拒马县,那就是带着大家伙致富去的。

本来,两个建筑队总共就要两百来人。

但来的人太多了。

于是陈青峰大手一挥,干脆要三百人。

同时,陈青峰也要了一些女青年,一起去那边,就连上了年纪的中年妇女都招聘了一些,没事的时候给大家生火做饭。

一时间,原本废弃的机械厂,又焕发了青春。

都是给自己盖房子,村里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