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玄幻魔法>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185章 一万年太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5章 一万年太长(1 / 2)

6月7日,下午。

此时的操场上,站着包括方燕在内的初中学生,一双双眼睛直视前方,看向方言。

应校方的多次邀请,甚至校长和班主任亲自登门拜访,方言只好勉为其难地答应,在校园里举办个《高山下的花环》的讲座。

但讲着,讲着,画风就不对了。

站在土台上的校长等人惊奇地发现,话题从《高山下的花环》的经历、感悟和心得,渐渐跑题,貌似跑成了中考考前的动员大会。

「对英雄最好的纪念,就是英雄辈出!」

「对历史最好的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

「而创造新的历史,在于人民!」

「尤其是你们这些朝气蓬勃的少年!」

方言环顾四周,激情昂扬。

台下的学生们听得热血沸腾,特别是即将参加中考的初三学生,各个激动万分,像被方老师打了一剂鸡血,迫不及待地上考场厮杀。

毕竟这年头,可没有考前誓师大会,也没有「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提高一分,干掉千人」,这种杀气腾腾的标语。

方言却没有用这些口号,而是高喊着:

「同学们!」

「祖国的未来必定是你们少年的!」

「强国少年,少年强国!」

「故而梁启超先生会说,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哗哗哗!」

顷刻间,掌声如潮,汹涌澎湃。

夏琳盯着台上方言,眼睛一眨也不眨。

学生们使劲地拍着,拍得双手通红,恨不得明天就是中考,他们的笔头早就饥渴难耐。

「燕子,你哥说得可真好。」

秦蜜转过头,眼里充满羡慕。

「那是!」

方燕昂起下巴,「我哥可是大作家!」

「那为什么你的作文分数总那么低呢?」

秦蜜眨了眨眼。

「蜜蜜,你真是哪壶不提提哪壶!」

方燕鼻子皱了皱,当听到校长宣布「散场」的时候,立马拔腿就跑,去找方言。

就见他笑着跟学校领导和老师道别,把公文包夹在腋下,慢悠悠地往停车的地方走去。

「哥!」

「你怎么跑来了?」

「嘿嘿,我送送你啊。」

方燕伸了伸手,主动替他拿包。

一路上,不停地有学生跟方言问好。

「方老师好!」

胆子小的,会打完招呼就离开。

然而胆子大的,非但会主动地跑过来,而且会拿着本子要签名,比如面前的这位夏琳。

看着她这张酷似「王飞」的脸,方言忽地想起,自己好像在哪个公园见过她。

「给你。」

「谢谢方老师。」

夏琳表面冷冰冰,但一笑便阳光明媚。

看着她离去的背影,方燕说自己认识她,她可是学校里的小名人,唱歌了得,人称"小邓丽筠」,还是中央台银河少儿艺术团的一员。

「你瞧瞧人家,再瞧瞧你。」

方言白了一眼。

方燕撅嘴说:「我虽然唱歌不行,不

过我现在学习成绩可好了,若雪姐和小雅姐都说,我如果保持住,考上2中,绝对没有问题!」

方言摸了摸小妹的头,「也别太给自己压力,尽全力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就好。」

「嗯嗯,哥你就放心吧。」

方燕道:「别忘了你答应我的武侠。」

「等你考上重点高中再说吧!」

方言走到停车场,从兜里摸出一块钱。

方燕两眼立刻发出「bulngbulng」的光。

「放学回到家,跟妈说一声,晚上我就不在家吃了,有个朋友从桂西来燕京。」

方言接过公文包,然后解开自行车锁。

「好嘞!」

方燕把钱揣口袋里,目送着方言离开。

「叮铃铃」,清脆的旋风车铃响了起来。

郭保昌虽然久居桂西,但骨子里仍然是个老北|京人,两人约在丰泽园,边吃边聊。

俗话讲,「吃了丰泽园,鲁菜都尝遍」。

两个人,点了一桌的鲁菜。

葱烧海参、芫爆鱿鱼卷、香酥鸡……

「方老师,我敬你一杯。」

郭保昌举起酒杯,笑脸盈盈。

方言碰了一杯,一饮而尽。

「好久没吃过这么地道的菜了。」

郭保昌夹了个鱿鱼卷放进嘴里,眼神中似乎藏着无尽的思绪。

方言问道:「郭导在桂西呆了不少年吧?」

「算算年头,差不多快有十年了。」

郭保昌说:「这些年里,来燕京的次数屈指可数。」

「那这趟可要在燕京多呆几天。」

方言说一定要尽尽地主之谊,回报在桂西那段时间的盛情款待。

「说到这个,我是真的没有想到。」

郭保昌感慨道:「方老师和村葆同志竟然在我们桂西厂里弄出了这么个大作。」

方言问到在桂西的情况。

郭保昌说简直火爆得不能再火爆了。

《桂西日报》自从连载了《高山下的花环》以后,变得抢手异常,桂西厂有部分领导十分懊恼,近水楼台,结果错过了这轮明月。

「《高山下的花环》的电影改编可不好抢,我估计全国的制片厂现在都盯着呢。」

方言提醒了一句。

「我们不敢奢望,桂西厂只是小厂,根本不可能争得过那些大厂。」

郭保昌说:「方老师肯舍得把《那山那人那狗》这么重要的作品交给桂西厂,我们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